四、结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0266
颗粒名称: 四、结语
分类号: B244.7
页数: 1
页码: 163
摘要: 本文介绍了传统乡绅的特点,并以朱子为例,阐述了良绅的标准和要求。朱子的绅士身份建立在他的学问和仁民爱物基础之上,他以清贫为标志,以道学的极高要求律己,是道学进入百姓生活的示范。
关键词: 乡绅 朱子 良绅 道学 百姓生活

内容

1940年代出版的《皇权与绅权》有胡庆钧《论绅权》一文,总结当时对传统乡绅完全相反的两派观点:“一派认为绅权是代表着地方人民说话的,它便是中国历史上的代议制;一派认为绅权是皇权的延伸,绅士与官僚站在同样的地方剥削人民。”现在看来,这两派明显都有持其一端不及其馀的毛病。其实历代绅士都有好有坏,宋代也是,梁庚尧《宋代社会经济史论集》下册收录一文《豪横与长者:南宋士人与官户居乡的两种形象》,两类都搜集了诸多人物,可以为证。正确的表达是,有的乡绅是代表地方人民说话的,有的乡绅则剥削人民。毫无疑问,朱子属于前者,是良绅。
  从上文可知,朱子的绅士身份是建立在他的学问、仁民爱物基础上的,他有此德行,然后自然在乡民心中获此较高威望和地位,而非有待于地主经济的威势之类,形成对他人予取予夺的霸权。实际上,朱子侨居崇安五夫,本是无产之人,早年依靠刘子羽家接济,后考取功名,以薪俸为主要生活来源,加上难进易退,故一向清贫。底层穷困,分毫利益可起争端,朱子置身其中,无宽裕之财而有官绅之势,正是检验其理欲观、义利观的极度敏感的试金石,当人欲为主、利字为先,即刻便是劣绅。朱子以道学的极高要求,不仅律人,更须律己。其数十年的良绅履历,是道学进入百姓生活的重要示范。

知识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本书围绕朱子与南剑州建州展开讨论,涉及朱熹的生平、思想、政治实践以及他在南剑州建州的文化影响等方面。同时,还探讨了杨时、李侗等儒家学者与朱熹的关系,以及他们在南剑州建州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在深入理解朱熹及其时代背景,同时探讨南剑州建州在闽学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阅读

相关人物

衷鑫恣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