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朱熹受学李侗时论格物中未提及涵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0243
颗粒名称: (一)朱熹受学李侗时论格物中未提及涵养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104-106
摘要: 本文介绍了朱子的饮食哲学和他在饮食中的诗歌创作,以及现代烹调所注重的色、香、味、形、质、养在《论语集注》等文献中寻找朱子饮食思想的内容。
关键词: 格物 朱熹 大学 李侗

内容

朱熹少时受教于家庭,父亲朱松因与秦桧政见不同而闲居在家,朱松曾师从程门再传弟子罗从彦,与延平李侗乃同门,朱松得伊洛之学不传之遗意,摈弃浮华而趋于本质,“日诵《大学》、《中庸》之书,以用力于致知诚意之地”[1],父亲对朱熹定然产生一些影响,朱熹十几岁时,便于“禅道、文章、楚辞、诗、兵法”[2]都广有涉猎,十七八岁就下大力气诵读《大学》、《中庸》,吃了不少苦头,可见这时就已经读过《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朱熹在24岁(1153)初见李延平,好高谈阔论,李侗只是摇头说不是,朱熹开始怀疑李侗之学,李侗让朱熹先读儒家经典,朱熹后来对学生赵师夏回忆说:“余之始学,亦务为笼侗宏阔之言,好同而恶异,喜大而耻于小,于延平之言,则以为何为多事若是,天下之理一而已,心疑而不服。同安官余,以延平之言反复思之,始知其不我欺也。”[3]
  朱熹二十四岁至二十七岁之间任同安主簿期间作《策问》[4]三十三条,其中有一条最早论述格物致知:
  问:《大学》之序,将欲明明德于天下,必先于正心诚意,而求其所以正心诚意者,则曰致知格物而已。然自秦汉以来,此学绝讲,虽躬行君子时或有之,而无曰致知格物云者。不识其心果已正、意果已诚未耶?若以为未也,则行之而笃,化之而从矣。以为已正且诚耶?则不由致知格物以致之,而何以致其然也?愿二三子言其所以而并以致知格物之所宜于用力者,为仆一二陈之。[5]
  朱熹从大学的顺序上论及格物致知,并勉励学子当从格物致知处用力,同样,二十七岁作的《一经堂记》,也是从这个方面提及了格物致知:
  曰:予闻古之所谓学者非他,耕且养而已矣。其所以不已乎经者,何也?曰将以格物而致其知也。学始乎知,惟格物足以致之,知之至,则意诚心正,而《大学》之序“推而达之”无难矣。若此者,世亦徒知其从事于章句诵说之间,而不知其所以然者,固将以为耕且养者资也,夫岂用力于外哉![6]
  以上两条是现存所见朱熹著作中最早论及格物致知处,这说明朱熹在同安为官时,已经在李侗的导引下,开始了从《大学》中去探讨格物致知。
  朱熹三十三岁,李侗阅读了朱熹准备给孝宗上的封事并提出建议:“封事熟读数过,立意甚佳。”[7]朱熹在封事中批评孝宗皇帝讽诵文章、记诵辞藻,非能探寻出治道之要,批评其阅读《老子》、《释氏》之书,也不能通贯本末大中,而真正圣贤帝王之学,必始于格物致知,朱熹说:
  是以古者圣帝明王之学,必将格物致知以极夫事物之变,使事物之过乎前者,义理所存,纤微毕照,瞭然乎心目之间,不容毫发之隐,则自然意诚心正,而所以应天下之务者,若数一二、辨黑白矣。苟惟不学,与学焉而不主乎此,则内外本末颠倒缪戾,虽有聪明睿智之资、孝友恭俭之德,而智不足以明善,识不足以穷理,终亦无补乎天下治乱矣。[8]
  朱熹指出格物致知可探究事物之变,可察觉毫发之隐,做到格物致知,必然能正心诚意,故而他又说:“盖‘格物致知’者,尧舜所谓精、一也。‘正心诚意’者,尧舜所谓执中也。自古圣人口授心传而见于行事者,惟此而已。”[9]朱熹此时说“格物致知”就是尧舜所言之“精、一”,其实就是舜所言之“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中的“惟精惟一”,朱熹认为《中庸》一书开始所言正是一理,而其中散为万事,后又归于一理,而此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10]这时朱熹就是在李侗“理一分殊”思想影响下阐释“格物致知”,认为天下万物道理虽各不相同,但事物必各有其理,一理散入万事万物,格尽万事万物终能穷理。此段论述朱熹阐明格物致知对于君王治政的重要,也有提及格物致知在于心之精一,但并未阐述何以能心之精一。次年,朱子再次上奏折孝宗,其中论到格物致知:
  大学之道,……然身不可徒修也,深探其本则在乎格物以致其知而已。夫格物者,穷理之谓也。盖有是物必有是理。然理无形而难知,物有迹而易睹,故因是物以求之,则应乎事者自无毫发之谬。是以意诚、心正而身修,至于家之齐、国之治、天下之平,亦举而措之耳。[11]
  此次是从大学顺序来论及格物致知的,指出格物致知对于正心诚意、修身治国之重要意思。检索此段时间内朱熹有关格物致知的论述,都未提到格物需要涵养之功的观点。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朱熹对章句训诂的偏好,二是朱熹对李侗提倡静坐涵养的方式并不认同。

知识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本书围绕朱子与南剑州建州展开讨论,涉及朱熹的生平、思想、政治实践以及他在南剑州建州的文化影响等方面。同时,还探讨了杨时、李侗等儒家学者与朱熹的关系,以及他们在南剑州建州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在深入理解朱熹及其时代背景,同时探讨南剑州建州在闽学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阅读

相关人物

徐涓
责任者
彭钧
责任者
李侗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