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善恶观的思想特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0234
颗粒名称: 三、善恶观的思想特点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89-9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子善恶观强调天人同善,认为人性本善,但因气禀缘故,人生下来就有善恶。朱子以理释善,认为善是理的表现,而恶是被人欲反了的善。朱子重视人的主现能动作用,强调人有能力辨别善恶和择善而从,通过修养和教化达到至善的境界。
关键词: 天人同善 以理释善 择善而从 人性本善

内容

朱子善恶观是对传统善恶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它不仅有传统善恶观的特点,更有其本身鲜明的特点。其最主要的鲜明特点有如下几点:
  第一,天人同善。朱子将自然之善恶与心性之善恶贯通阐释,认为自然(即天)之善与心性(即人或人心)之善,本质相同,并非二善。这是因为人和万物都禀于天,但物得其偏而人得其全,因而人有善念和道德准则,人即仁,而且人物之生各得天地之心以为心,所以人能够与天(即自然)沟通;同时,“仁”又是天地生物之心,是天人同善的本质核心,因此仁能够使人或人心与天(自然)达到完美的沟通和联结,使得“天与人、心与理,皆从此仁字上合”,即“天人合一”。朱子认为,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源,也是善的最初来源,人心中具有的善念和道德原则皆是天赋予的,即仁是天赋的,因此人生之善恶与自然界现象是相通的。宇宙最初本源是至善无恶,人性秉承于天亦皆善,但因为气禀的缘故,人生下来就有善有恶。朱子说:“日月清明气候和正之时,人生而禀此气,则为清明浑厚之气,须做个好人;若是日月昏暗,寒暑反常,皆是天地之戾气,人若禀此气,则为不好底人。”(《语类》卷4)人们修行的目的,就是变化气禀,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善之本然,而达到一种自觉地履行道德原则,即“天人合一”与自然同善的境界。天人同善是朱子善恶观的显著特色。
  第二,以理释善。“理”是朱子哲学的核心概念,以理释善是朱子善恶观的显著特点之一。朱子秉承二程“善恶皆天理”的观点,把其理学核心的“理”作为善与恶的共同来源,一切善恶问题的讨论都从“理”开始。朱子说:“天只是以生为道,继此生,理便是善。”(《语类》卷97)可见,善是理。善是自然地存在于天理之中,并且秉天理而生,因此“理无不善”。但是,因为有各种原因或变故,而造成不能善却变成了恶。朱子说:“恻隐是善,于不当恻隐处恻隐即是恶;刚断是善,于不当刚断处刚断即是恶。虽是恶,然原头若无这物事,却如何做得?本皆天理,只是被人欲反了,故用之不善而为恶耳。”(《语类》卷97)这是说,怜悯之心是善,但不该怜悯时怜悯就是恶;果断是善,但不该果断时果断就是恶。虽然是恶,但是原头没有这样的事,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善恶本都是源于天理,只是被人欲反了,所以善没有用好而成了恶。善恶皆理,但是说到理只能是善的理,而没有恶的理。“善恶皆理也,然却不可道有恶底理。”(《语类》卷97)
  第三,择善而从。朱子在其善恶观中十分重视人的主现能动作用,强调人有能力辨别善恶和择善而从。这是朱子善恶观中又一显著特色。朱子说:“凡事莫非心之所为。虽放僻邪移,亦是此心。”(《语类》卷2)“心之所为”,其实就是人之所为。人面对万事万物,并非是无所适从,或者全凭心之好恶,而是有能力辨别和选择好坏善恶,择善而从。正是人有这种能力,因此人会通过自己的修养和社会的教化,以变化气禀、“存天理灭人欲”而到达至善的境界。朱子说:“乾坤一气,运于无心,不能无过无不及之差。圣人有心以为之主,故无过无不及之失。所以圣人能赞天地之化育,天地功有待于圣人。”(《语类》卷67)“乾坤一气,运于无心”,这是讲宇宙运行,万物化育,不可避免会有过差的出现,即恶的产生。“圣人有心以为之主”,是朱子以圣人为人类的代表,能够做到无过无不及,也就是能够避免因自然有过差而造成的损害或损失,天地之功就有待人类(圣人)去建立。这显然是强调了人有能力影响自然。人既然有能力影响自然,就更有能力择善而从。朱子用推车之例来比喻人的择善而从,“如推个车,本子将转去,我这里只是略扶助之而已。”(《朱子语类辑略》)人择善而从的能力就如推车那样,天理自在,只要人去推它,就不会翻车了。

知识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本书围绕朱子与南剑州建州展开讨论,涉及朱熹的生平、思想、政治实践以及他在南剑州建州的文化影响等方面。同时,还探讨了杨时、李侗等儒家学者与朱熹的关系,以及他们在南剑州建州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在深入理解朱熹及其时代背景,同时探讨南剑州建州在闽学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阅读

相关人物

程利田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