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所进行的深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0230
颗粒名称: 三、所进行的深思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74-76
摘要: 本文分析了《近思录》中关于和谐与契约思想的体现,探讨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和谐和契约的关系,并阐述了契约的重要性。朱子和吕祖谦对程颢理学思想的解释,强调了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以及包含在其中的契约因素。提出了通过自然主义的理学观点解决阶级和谐问题的思路,即形成共同契约并强调契约的遵守。
关键词: 《近思录》 和谐 契约 理学思想 社会和谐 共同契约 阶级和谐

内容

重读《近思录》的时候,从朱子和吕祖谦所阐述的思想中我们反复深思,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认识到理论思维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必须做到:
  第一,认识要从形象思维上升到逻辑思维的重要性。这就是说,要改变中国人长期以来只重视形象思维,缺乏逻辑思维的不足之处。事实上又如何呢?以民主、自由为例,人们通常所说的自由、民主等,是近代西方思想家提出来的。然而,当我们认真研究中国历史的时候便可以发现,无论是理学,还是春秋时期将儒家推向一个新高峰的孔子、孟子等人,或者是在此之前,中国就有了民主、自由等行为,及其这种思想的萌芽,只不过没有上升到理论思维的高度。因此,没有形成关于系统的民主、自由的理论。这时,又使我们联想起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之《民权主义》中谈到的民主、自由问题。以自由为例,孙中山指出,在西方只是近代150—200年才有的;在中国,则是数千年前就有了。他说:中国早在秦统一了全国之后就结束了封建制。他认为:这个时候的中国在政治上虽然十分专制。但是,在经济活动中,在思想文化等方面却是自由的。他说:在中国古代,只要你不反政府,有产者向政府纳税,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政府都不会干涉你。对于儒生来说,只要你不反政府,不拿政府的俸禄,你从事什么样的研究,同样是你的自由。他特别指出:在欧洲就不存在这种情况,而是把人们死死地困在某个封建领地里。在思想方面,你根本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孙中山同时还说:儒家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就是古代的民主理论。但是,当我们认真分析的时候便可能说,这些只是在行动上,或者只是一些碎片化的论述,如同中国古代在全世界最先出现的“四大发明”,及许多属于全世界最早的一些发明等,只是停留在技术上,没有上升为现代科学一样,中国的民主、自由、平等的行为,及其关于这方面的一些碎片化的论述,由于没有上升到理论思维的高度,就没有形成关于这个方面的理论,使好的实践及其论述,其中包括了理学方面的理念一直被窒息。因此,今天当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借鉴的时候,十分有必要将这些上升到理论思维的高度上。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华文化得到复兴,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
  第二,必须不断地进行思维创新。《近思录》中朱子和吕祖谦介绍理学的时候其中引用了张载的话:“人多与老成则不肯下问,故终身不知。又为人以道义先觉处之,不可复谓有所不知,故亦不肯不问。从不肯问,遂生百端欺妄人,我宁终身不知。”[6]说的就是在他们看来,一个人一旦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年轻的一代这也不如自己,那也不如自己,就说明这个人的思维老化了。我们以儒家关于家政与国政合一,即家政是国政的基础,国政是家政的延伸和扩展这种思想为借鉴时,就是要认识到,当我们将一个人的思维老化延伸和扩展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时候,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喋喋不休地说自己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历史上有多么辉煌,而不进行创新,就说明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从总体上讲,思维老化了。因此,必须引起我们重视,这就是要在思维上不断进行创新。
  第三,必须认识到“物极必反”的哲学理念的重要性。朱子和吕祖谦介绍程颐的思想时谈的十分清楚,这就是“自古泰治之世,必渐至于替,盖由狃习安逸,因循而然。自非刚断之君,英烈之辅,不能挺特奋发以革其弊也”。[7]从他们的思想中我们引伸出这样一个道理,就是中国历史上之所以会出现周期性的改朝换代,还是归结为没有形成系统理论思维,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很好的概括和总结所造成的。我们可以这样说,人们也知道一个王朝无论有多么兴盛,社会文明无论达到了一个多么高的程度。但是,时间一长,却是“物极必反”。这就是政府腐败,社会堕落,人们无所事事,处在一种醉生梦死之中,如同一具行尸走肉。与此相应的就是社会矛盾重重,人心思变,人心思乱,从而造成社会动荡和周期性的改朝换代。这对于广大人民来说,所带来的是更加严重的灾难。如何克服这种弊端?最重要的就是要使我们的行为上升到理论思维的高度,使我们的行为有一个正确的思想指导,其中之一就是正确把握住一个“度”。这样,才能避免出现周期性的社会动荡。因此,在正确理论思维的指导下,把握住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度”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近思录》所提出的思想十分深刻,并且十分值得我们借鉴。这时,使我们思考着,今天,要使中国不断走向强盛,必须对包括理学在内的所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华文化得到复兴;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推动中国社会的不断向前。

知识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本书围绕朱子与南剑州建州展开讨论,涉及朱熹的生平、思想、政治实践以及他在南剑州建州的文化影响等方面。同时,还探讨了杨时、李侗等儒家学者与朱熹的关系,以及他们在南剑州建州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在深入理解朱熹及其时代背景,同时探讨南剑州建州在闽学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阅读

相关人物

陈璋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