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理学体现出和谐与契约的思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0229
颗粒名称: 二、理学体现出和谐与契约的思想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72-74
摘要: 本文介绍了《近思录》中所体现的理学思想,包括和谐与契约的理念。文章提到,和谐与契约在理学中是相互统一的,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中。契约是指双方达成的一种协定,当这种协定带有强制性时,就是法律;当是通过舆论等力量使人遵守时,就是伦理。在和谐的问题上,理学强调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与契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关键词: 契约 思想 社会 近思录 阶级

内容

读《近思录》的时候我们同样可以看到,理学体现出了和谐与契约的思想。事实上,和谐与契约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当我们认真分析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便可以体会出,契约实际上就是体现在和谐中,即和谐包含着契约,如《论语》中谈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等,就是和谐与契约的统一。这里我们要说明的是,所谓契约,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中,免不了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甚至会发生对立、冲突,直至暴力等,从而破坏了社会的稳定,造成社会的混乱。为了保持社会稳定,防止社会出现混乱,就使得人与人之间必须要达成一种协定,这个协定一旦形成,各方都必须遵守,而这种协定就是所谓的契约,当契约带有强制性的时候,这个契约就是法律。当这个契约体现出非强制性,并且是通过舆论等力量使人必须遵守时,这个契约就是伦理。根据这种解释,我们便可以说,中华传统文化和在这种文化指导下建立的社会制度,就是体现出和谐与契约的合一,这些均在《近思录》中充分体现出来。
  关于和谐的问题上,朱子和吕祖谦是这样介绍程颢的理学思想:“明道(程颢)先生曰:‘道之外无物,物之外无道,是天地之间,无适而非道也。即父子而父子在所亲,即君臣而君臣在所严,以至为夫妇、为长幼、为朋友,无所为而非道,此道所以不可须臾离也。’”[4]很明显,在朱子和吕祖谦的思想中,就是认为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道,将这些道综合起来,最后形成了一个总体上的道,实际上就是强调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即“和而不同”。这种和谐又使我们认识到包含有契约的因素,即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的关系,是他们之间在不断的相处中所形成的一种协定,这个协定就是契约。这种契约在他们看来,又是由自然规律所决定的。
  在朱子和吕祖谦所阐述的思想中,始终认为儒与道二者完全能够能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这就是说,不同的事物有着不同的理,并且按照不同的理行事。最后这些不同的理在接触中经过相互之间的碰撞、沟通等,去其不同之处,找出共同之处,形成一个共同的理,从而达到和谐。因此,在他们的思想中,只有在不同的理找到共同之处,才能形成共同的理,从而达到和谐。这时,又使我们联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在社会领域内,不同的阶级,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思想意识……虽然各自都认为自己正确,如毛泽东所说过的,无产阶级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资产阶级也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等。当重读《近思录》的时候我们感到,毛泽东这个论述十分值得我们借鉴。我们该借鉴于此,承认阶级、阶级矛盾、阶级斗争等。但是,最重要的就是要从和谐、契约的观点出发,从阶级斗争转向阶级契约,从而使不同的阶级走向和谐的设想。
  如何解决阶级和谐的问题呢?我们认真分析《近思录》中的观点便可以这样说,必须认识到,理学在某种意义上所主张的也是自然主义。我们从理学所主张的自然主义出发就在于,必须认识到,不同的阶级及其这个阶级的思想意识是自然形成的。在这种自然状况下,要认识到各阶级之间的社会分工,及其所担负的社会责任。认识到这个问题之后,就可以形成不同阶级之间达成的共同契约。这个契约形成之后,各个阶级必须严格遵守这个契约。只有遵守这个契约,才能使社会达到和谐。在这个意义上,《近思录》实际上已经已经表现出了关于契约思想的萌芽。如果我们再进行历史追溯,早在春秋时期,儒家经典已经谈到了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契约问题,即首先论述他们各自的地位,以此说明他们之间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说到底,这就是他们之间的契约。只有严格遵守了契约,才能达到社会的和谐。的确就是这样,朱子和吕祖谦介绍程颐所强调立志、责任和求贤这三件事的时候就谈到,在程颐看来,这三件事是治国的根本。然而,在这三者中,最为重要的则是立志,即“此三者之中,复以立志为本。所谓立志者,至诚一心,以道自任,以圣人之为可必信,先王之治为可必行,不狃滞于近规,不迁惑于众口,必期致天下如三代之世也。”[5]说的就是立志最为重要。而立志最根本的就在于至诚一心,即精诚团结。这里强调的就是契约与和谐。只有这样,才能产生“1+1﹥2”的效应,从而说明了和谐与契约的重要性。

知识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本书围绕朱子与南剑州建州展开讨论,涉及朱熹的生平、思想、政治实践以及他在南剑州建州的文化影响等方面。同时,还探讨了杨时、李侗等儒家学者与朱熹的关系,以及他们在南剑州建州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在深入理解朱熹及其时代背景,同时探讨南剑州建州在闽学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阅读

相关人物

陈璋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