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怀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2021年朱子文化寻源之旅论文集》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0194
颗粒名称: 7.怀疑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3
页码: 144-146
摘要: 本文记述朱熹作为著名理学家,非常重视经典的价值及研究阐释工作,认为读书是学为圣贤的必由之路。他提倡怀疑精神,将怀疑视作学者读书的必要方法与必经阶段,同时也强调虚心切己的工夫积累。他在总结前人治经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种读书方法,并强调读书的作用和价值,扭转了当时空谈义理的不良风气,对传统社会的学习和教育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 朱子 读书 儒学

内容

朱熹治学历来提倡怀疑精神,将怀疑视作学者读书的必要方法与必经阶段,这也构成了宋代经学区别于汉唐经学的一个显著特点。他说: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48]今世上有一般议论,成就后生懒惰。如云不敢轻议前辈,不敢妄立论之类,皆中怠惰者之意。前辈固不敢妄议,然论其行事之是非何害?固不可凿空立论,然读书有疑,有所见,自不容不立论。其不立论者,只是读书不到疑处耳。[49]
  大率观书但当虚心平气以徐观义理之所在,如其可取,虽世俗庸人之言有所不废;如有可疑,虽或传以为圣贤之言,亦须更加审择。[50]
  在朱熹看来,不但包括二程在内的前辈学者对于经典的传注疏释需要经过理性的怀疑与重新审视,甚至被视为圣贤之言的经典本身也可以加以怀疑。读书有疑方可立论,有疑方是有得,无疑则是怠惰。而怀疑与判断的基本标准则是“义理之所当否”与“左验之异同”,即思想逻辑与事实证据两大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朱熹读书提倡怀疑精神与其主张虚心切己并不构成矛盾,因为后者乃是前者的必要前提与基础。朱熹曾说:
  某向时与朋友说读书,也教他去思索,求所疑。近方见得,读书只是且恁地虚心就上面熟读,久之自有所得,亦自有疑处。盖熟读后,自有窒碍,不通处是自然有疑,方好较量。今若先去寻个疑,便不得。[51]
  看文字,且自用工夫,先已切至,方可举所疑,与朋友讲论。假无朋友,久之,自能自见得。盖蓄积多者忽然爆开,便自然通,此所谓“何天之衢亨”也。盖蓄极则通,须是蓄之极,则通。[52]
  朱熹认为,怀疑须是在虚心熟读、深造自得的基础上自然有疑,不能故意立异,为怀疑而怀疑。若能真正做到虚心熟读,切己体认,自然会发现文本中的窒碍不通处,由此产生的怀疑便是合理的、有价值的怀疑。同时,也只有首先虚心切己的工夫积累了足够的知识与能力,才能在疑问产生后顺利地将其解决,使学问更近一层,最终把握圣贤本意。
  朱熹作为著名理学家,不但不忽视经典,反而相当重视经典的价值及研究阐释工作,力图将理学思想的论述建立在坚固可靠的经学基础之上。而这一点正是朱子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一个显著区别。朱熹认为,圣贤与经典是合一的,读书的过程即是入道的过程。古圣先贤虽不可复见,但圣贤之道载于经典,若经典之旨不明,则道统之传转晦,故而阅读、阐释经典不仅是学者求道入德的必由之路,更是每一个儒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而其在总结、继承前人治经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学实践,对于各种读书方法做了较为详尽的阐发,高扬了读书的作用和价值,扭转了当时学者空谈义理的不良风气,并指引学者通过读书穷理的下手工夫来学为圣贤。可以说,朱熹提倡的这些读书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传统社会的学习与教育模式,直到今天,仍对我们更好地阅读、理解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典籍,从而走进传统的思想文化世界,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知识出处

2021年朱子文化寻源之旅论文集

《2021年朱子文化寻源之旅论文集》

出版者:海峡书局

本书收录了《展现福建传承弘扬朱子文化新气象》《朱子文化的基本精神》《朱熹的民本思想》《武夷山朱子文化旅游价值与建设路径》《民本视域下的朱子慈善思想及其实践》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