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四篇《劝农文》蕴含民本思想之解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2021年朱子文化寻源之旅论文集》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0106
颗粒名称: 朱子四篇《劝农文》蕴含民本思想之解析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14
页码: 028-041
摘要: 本文记述朱子是南宋时期的著名理学家和政治家,他的民本思想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他不仅强调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还关注民间疾苦,为百姓办实事,发布《劝农文》等官颁文告,劝导农民辛勤劳动,以解决温饱问题以及尽孝道等。朱子认为,民生之本在食,人类要遵行“自然之理”去劳动生产。他鼓励民众开展多种经营,以获得充足的食物和衣物,同时也要注重保护自然资源,如养护管理桑树,以保持其生长力和产叶量。
关键词: 朱子文化 民本思想 劝农文

内容

朱子(1130—1200)继承先贤的民本思想,并在多年具体的实践中加以发挥。可以说,民本思想是朱子庞大理学思想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宝贵财富。了解朱子生平的社会实践活动,研究其理学思想精华,有助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助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谐发展。
  朱子于绍兴十八年(1148)考取进士,授迪功郎、同安主簿,从此开始步入官场,曾作为地方行政长官知南康军、知漳州等,围绕“守令之治,其略有七:一曰宣诏令,二曰厚风俗,三曰劝农桑,四曰平狱讼,五曰理财赋,六曰兴学校,七曰实户口”[1]的指标去施政。朱子关心民间疾苦,为百姓办实事,为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于淳熙六年(1179)十二月、淳熙七年二月、淳熙八年二月和绍熙二年(1191)二月各颁发一道《劝农文》。这四篇官颁文告,包括宣传朝廷和地方政府重视民生的重要性,劝告农民勿违农时,抓紧落实生产措施,以辛勤劳动换取劳动果实,以解决温饱问题以及尽孝道等,体现了儒家经世济民的思想。
  一、讲明自然之理
  朱子于绍兴二十三年七月任同安主簿,任满四年后请祠,于武夷山下著述立说,遍注儒家群经,完成《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大学章句》《中庸章句》等重要著作,于淳熙四年对平生学问进行第一次总结,建构了理学思想体系,名满天下,被学界尊为理学大师。朝野上下都希望朱子走出书斋,去施展才华治理社会。淳熙五年春,受在朝重臣史浩、赵雄推荐,朱子被授“宣教郎、权发遣南康军事兼管内劝农事”。朱子不太愿意做官,在多次辞免不得批允的情况下出任江东路南康军知军,于淳熙六年三月底到任所,正式开始理政治事。
  朱子到任后,发布养民力、敦风俗和砥士风三条施政大纲。朱子关注百姓营生之计,实地走访,咨询父老,了解一军三县风土民情,了解到境内地理条件差、农耕技术相对滞后、劳动所得相对少等情况。为了解决百姓温饱问题,劝导民众辛勤劳动,发挥劳动力在农事生产中的主动性,朱子于淳熙六年十二月里发布《劝农文》[2];紧接着明年二月又发布一道《劝农文》[3],前后印榜发下三县贴挂,劝导群众抓紧农闲时间,积极开展农事生产,以期获得劳动果实解决吃穿问题。朱子明确告诉人们:“窃惟民生之本在食,足食之本在农,此自然之理也。若夫农之为务,用力勤、趋事速者所得多,不用力、不及时者所得少,此亦自然之理也。”[4]人类吃饱穿暖是“自然之理”,人们要遵行“自然之理”去劳动生产,“自然之理循将去,即是道耳”[5]。朱子用百姓能理解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在这里,朱子不仅认为“民可使由之”,还力求做到“可使知之”,毕竟南宋文化教育普及程度比以往高出许多,宜启民智。
  1、民生之本在食
  (1)耕田种地,获得食物。华夏大地幅员辽阔,各地山川地质地貌多样,有的地方土地肥沃,有的地方土地贫瘠,有的地方水量丰沛,有的地方缺水干旱,所宜栽种经济作物不同,田地所产也就有多有寡,实际存在着地瘠食贫的现实问题。如朱子看到南康军“田地硗确,土肉厚处不及三五寸”[6],栽种经济作物,收成也就比土地肥沃处差了不少。类似南康军百姓生活物质获得不容易、获得少的情况,在全国绝非少数。自古以来,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上是靠天吃饭,也就是农事常受极端气候如水涝或旱灾影响,也受病虫害如稻瘟病、蝗灾、鼠害等影响,一旦或旱或涝,造成农作物损减或绝收,民众便要遭受饥馑考验,常税缴纳不了,国库就会空虚。因此,朱子鼓励民众讲究“营生足食之计”,开展多种经营,以获得充足食物。在水田种植水稻之外,“山原陆地,可种粟麦麻豆去处,亦须趁时竭力耕种,务尽地力。庶几青黄未交之际,有以接续饮食,不至饥饿”。[7]十年后朱子知漳州,发文劝农时亦说:“种田固是本业,然粟豆麻麦、菜蔬茄芋之属,亦是可食之物。若能种植,青黄未交得以接济,不为无补。今仰人户更以余力广行栽种。”[8]种田即栽种水稻,若能广行栽种粟豆麻麦、菜蔬茄芋之属,使得主食之外还有五谷杂粮,无疑扩大了食物谱。一旦年成不好,农户交纳公粮后,养家糊口还有替代品,则可免受饥馑。
  (2)栽种桑麻,增添衣物。人类要穿衣御寒,必须务桑柘麻苎之功。为了达到吃饱穿暖的美好愿望,朱子劝导民众栽种桑麻之属,鼓励广泛种植经济作物。朱子在南康军大力推广星子知县王文林的种桑法,鼓励民众环庐种桑,养蚕缫丝。就桑树养护管理而言,朱子认为“桑木每遇秋冬,即将旁生拳曲小枝尽行斩削,务令大枝气脉全盛,自然生叶厚大,喂蚕有力”。[9]朱子还鼓动民众在田边地头种植桑柘麻苎,以此增加纺织原材料。“桑麻之利,衣服所资。切须多种桑柘麻苎,妇女勤力养蚕织纺,造成布帛”。[10]妇女织纺布帛,属家庭手工业之列。
  朱子在漳州任上,也鼓励民众种桑养蚕:“蚕桑之务,亦是本业。而本州从来不宜桑柘,盖缘民间种不得法。今仰人户常于冬月多往外路买置桑栽,相地之宜,逐根相去一二丈间,深开窠窟,多用粪壤,试行栽种。待其稍长,即与削去细碎拳曲枝条,数年之后,必见其利。如未能然,更加多种吉贝麻苎,亦可供备衣着,免被寒冻。”[11]朱子认为以往漳州地区种桑不成,是“民间种不得法”,并提供栽种新法。如果依新法栽种还不成功,就往多种吉贝麻苎方向发展。麻苎可织成粗布。而吉贝多指草棉,当时技术条件下不易织布,故而放在次一级考虑。
  2、足食之本在农
  (1)辛勤劳动,提倡美德。中国古代社会以农业立国,中央与地方政府都重视农业生产,积极鼓励农民务农桑之利。而真正参与实际物质生产的主力军是农民和手工业者,尤其是农民群体的作用最大。朱子针对这个庞大群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看出南康地界存在“土风习俗大率懒惰”现象,特别向民众提出“只可过于勤劳,不可失之怠惰”的要求,以劳动汗水去换取劳动果实。朱子劝民,引《左传》“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又引《尚书》“惰农自安,不昏作劳,不服田亩,越其罔有黍稷”。朱子说这些警句名言“皆圣贤垂训明白,凡厥庶民,切宜遵守”。朱子一贯提倡中华民族的勤劳美德,强调民众的生计、生活在于勤劳,勤劳生产就不会出现物资匮乏,希望百姓“谨守力行”[12]。
  (2)遵循时序,讲究方法。尧舜时期的后稷、历代农师,总结并承传了许多农业生产经验,其中强调农业生产需要遵循时序轮转,就是贯彻帝尧“乃命羲和,敬顺昊天”和“敬授民时”[13]的思想。因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风霜雨雪,既有对农事有利的一面,也有对农作物不利的一面,必须趋利避害。朱子懂得种田宜早不宜迟的道理,“趋时早者所得亦早,用力多者所收亦多,无致因循,自取饥饿”。[14]若因循而错过栽种时节,就没有好收成。
  朱子体访乡土风俗,结合属县农田生产的特殊情况,给出指导性措施:“大凡秋间收成之后,须趁冬月以前,便将户下所有田段一例犁翻,冻令酥脆。至正月以后,更多著遍,数节次犁杷,然后布种,自然田泥深熟,土肉肥厚,种禾易长,盛水难干。”[15]秋冬农闲犁田翻土,做好前期准备。“耕田之后,春间须是拣选肥好田段,多用粪壤拌和种子,种出秧苗。其造粪壤,亦须秋冬无事之时,预先铲取土面草根,晒曝烧灰,施用大粪拌和,入种子在内,然后撒种。”[16]播种育秧,讲究得法,能育出壮苗。“秧苗既长,便须及时趁早栽插,莫令迟缓,过却时节。”[17]要适时插秧,容易成活。“禾苗既长,稈草亦生。须是放干田水,子细辨认,逐一拔出,踏在泥里,以培禾根。其塍畔斜生茅草之属,亦须节次芟削,取令净尽,免得分耗土力,侵害田苗。将来谷实,必须繁盛坚好。”[18]要除去杂草,节省肥力。这是农田生产的具体措施,讲述得非常详细,简直就是农学家的经验总结。然其所据为“王文林申到劝谕种田方法”[19],加以明细化。朱子担心都昌、建昌两县的人户未能全都知道这一种田好经验,以榜文形式告知,“今分下两县,晓示乡村人户,仰递相劝谕,依此方法及时耕种。用力既勤,必有丰年之报”。[20]也就是由星子县推广到都昌县、建昌县,要让更多人获益。朱子公心利人的思想,于此可见一斑。
  朱子知漳州的次年二月发布一道《劝农文》,文中说“今来春气已中,土膏脉起,正是耕农时节,不可迟缓。仰诸父老教训子弟,递相劝率,浸种下秧,深耕浅种”。[21]文告也是兼重节令时机与栽种方法。朱子所大力推广的这一详细“种田方法”,逐渐推广开来,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建立济民之功
  早在北宋乾德元年(963)二年正月辛巳,宋太祖就开始“谕郡国长吏劝农耕作”[22]。宋真宗于至道三年(997)十二月辛丑“诏诸路转运使申饬令长劝农”[23]。政和元年(1111)四月丙辰,“立守令劝农黜陟法”[24],对各地太守、县令劝农取效与否进行考核,以决定其官职升任或罢免。政和二年四月己丑,“诏县令以十二事劝农于境内,躬行阡陌,程督勤惰”[25],劝农的内容具体化。到了南宋乾道九年(1173)六月己丑,孝宗皇帝为了鼓励农业生产,颁诏“戒饬监司、守令劝农”[26]。可见两宋多位皇帝都要求地方长官劝农。朱子自然更要效济民之功。
  1、劝农耕作,职责所在
  淳熙七年春,朱子说“当职久处田间,习知穑事,兹忝郡寄,职在劝农”[27]。此说有两层含义:一是说自己长期生活在农村,知道农事的重要性;二是说自己身为南康太守,肩负着劝导农民讲究农事生产的责任。朱子于次年春说“当职二月十五日依准近降指挥,守令出郊劝农”[28],也就是遵照朝廷指令要求而亲自劝农与督促民众耕作。
  朱子劝谕南康军三县民众辛勤劳动获得粮食,才能不致于因缺食到处乞讨。“窃见本军已是地瘠税重,民间又不勤力耕种,耘耨卤莽灭裂,较之他处大段不同。所以土脉疏浅,草盛苗稀,雨泽稍愆,便见荒歉,皆缘长吏劝课不勤,使之至此。深惧无以下固邦本,仰宽顾忧”[29]。交税是天下百姓的责任与义务,而地瘠、税重、民贫的事实又摆在面前,所能改变贫困的最佳出路只有付出更多的劳动。“设使人户及时用力,以治农事,犹恐所收不及他处,而土风习俗大率懒惰,耕犁种莳既不及时,耘耨培粪又不尽力,陂塘灌溉之利废而不修,桑柘麻苎之功忽而不务,此所以营生足食之计大抵疏略,是以田畴愈见瘦瘠,收拾转见稀少。加以官物重大,别无资助之术,一有水旱,必至流移,下失祖考传付之业,上亏国家经常之赋。使民至此,则长民之吏、劝农之官亦安得不任其责哉!”[30]朱子反复讲明道理,故而方有“凡吾父兄子弟似亦稍相听信”[31]。即便淳熙七年遭受严重旱灾之后,“尚幸一二父兄皆能率其子弟,当此荒歉之中,种麦耕田,及时尽力,不为轻去坟墓之计”[32],思想动员未为无效。
  2、唤醒良知,投入生产
  朱子在淳熙六年冬发榜劝谕人户犁田翻土备耕,境内并没有全部行动起来。于是在次年二月又发榜劝谕:“昨去冬尝印榜劝谕管内人户,其于农亩桑蚕之业,孝弟忠信之方,详备悉至,谅已闻知。然近以春初出按外郊,道傍之田犹有未破土者。是父兄子弟犹未体当职之意而不能勤力以趋时也。念以教训未明,未忍遽行笞责。今以中春举行旧典,奉宣圣天子德意,仍以旧榜并星子知县王文林种桑等法再行印给。凡我父兄及汝子弟其敬听之哉!试以其说随事推行于朝夕之间,必有功效。当职自今以往,更当时出郊野,巡行察视。有不如教,罚亦必行。先此劝谕,各宜知悉。”[33]朱子说“到官日久,目睹斯弊,恨以符印有守,不得朝夕出入阡陌,与诸父兄率其子弟,从事于耘锄耒耜之间,使其妇子含哺鼓腹,无复饥冻流移之患,庶几有以上副圣天子爱养元元、夙夜焦劳恻怛之意。”[34]朱子还有许多公务处理,不可能“朝夕出入阡陌”率人劳动,但要尽可能唤醒百姓的良知。
  朱子在淳熙八年二月十五日印发的《劝农文》中写道:“当职昨为本军民间农事灭裂,累曾出榜,反复劝谕。自从去岁以来,凡吾父兄子弟似亦稍相听信。方欲从事于深耕疾耘之务,以冀一饱,而当职不德,刑政失中,侵迫阴阳,招致旱虐,使吾父兄子弟终岁勤动而不获有秋之望。永思厥咎,愧负何言!”[35]朱子把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与官德联系起来加以检讨,用以反证为官以德的重要性。进入淳熙八年春,“而又赖天之灵,宗社之福,雨雪应候,土润泉通。麦既可期,稻又可种,嗣岁之功,似已有可观者。而当职亦幸免于罪戾,且将受代而归矣。”[36]所言“当职亦幸免于罪戾”,是指南康一军三县遭受淳熙七年秋旱严重,粮食歉收,而朱子讲究赈荒,筹钱备粮,及时赈济,让百姓度过难关,于心无愧。朱子在任期将满之际,仍念念不忘劝民致力于劳动生产,且把“其前年旧日榜及星子知县王文林耕田种桑法,今亦再行给散”[37],忧民之情也跃然纸上。
  3、振兴民生,教化伦理
  朱子在南康军重视民生,不局限于物质生产,他谆谆劝导民众:“印榜劝谕民间,各请体悉前件事理,父兄教诲子弟,子弟遵承教诲,务敦本业,耕耘收敛,以养父母。毋或惰游,赌博吃酒,妨废农桑。庶几衣食给足,礼义兴行,感召和平,共跻仁寿。”[38]“父兄其强食自爱,谨身循理,以教子弟,使之孝敬父母,慈爱骨肉,和睦乡邻,救恤灾患,输纳苗税,畏惧公法,专心致力于农桑之务,如前此劝谕之云者,而勿为饮博游惰、争斗论讼一切非理违法之事,以陷刑辟。其子孙之敏秀者,则又教令讲学读书,使知先王礼义之教。”[39]充满了教化精神。在解决温饱问题后,让子弟接受教育便提上生活日程。当然,朱子建设南康军学,重建白鹿洞书院,就是给更多读书人创造条件。
  朱子于绍熙二年二月说:“契勘生民之本,足食为先。是以国家务农重谷,使凡州县守倅皆以劝农为职,每岁二月,载酒出郊,延见父老,喻以课督子弟、竭力耕田之意。盖欲吾民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以共趋于富庶仁寿之域,德至渥也。”[40]朱子引用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中管仲所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而化之。“劝谕人户,莫非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意。今恐人户未能遍知,别具节略,连粘在前。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子弟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子孙或有美质,即遣上学读书,学道修身,兴起门户。”[41]朱子劝农,充满爱心美意。
  三、经世济民之范
  长江以南地区,不论是平原,还是丘陵,多以农田生产为主,许多农作物离不开水的浇灌。因此,朱子特别重视水利建设。
  1、农田水利建设
  朱子说:“陂塘之利,农事之本,尤当协力兴修。”[42]协力兴修,就是所在地人家一起出力出资兴修水利工程。朱子于淳熙七年二月发榜:“今晓示农民,火急趁此未耕种之际,递相劝率,各将今秋田亩开濬陂塘,修筑埂岸,毋至后时,追悔毋及。”[43]修筑陂塘埂岸,就是修筑与加固水坝、水库、水渠、田埂等,便于蓄水、流通、灌溉。朱子一再强调说:“陂塘水利,农事之本。今仰同用水人协力兴修,务令多蓄水泉,准备将来灌溉。如事干众,即时闻官,纠率人功,借贷钱本,日下修筑,不容误事。”[44]朱子主政的州府,都会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后来朱子提举浙东时,同样鼓励和支持兴修农田水利。
  2、主张德刑相辅
  在兴修小水利工程中,“如有怠惰,不趁时工作之人,仰众列状申县,乞行惩戒”[45],即由县官行惩戒怠惰者。“如有工力浩瀚去处,私下难以纠集,即仰经县自陈,官为修筑。如县司不为措置,即仰经军投陈,切待别作行遣。”[46]若水利工程量大,就由所在县申报州府官修。倘若县司官员消极对待,或不作为,民众可以向上一级的州政府投诉。州府核实之后,予以按律处理。显然,朱子要约束普通百姓、地方富豪、县级官员的不良行为。
  为了保障生产,朱子提出保护耕牛措施。“耘犁之功,全藉牛力,切须照管,及时喂饲,不得辄行宰杀,致妨农务。如有违戾,准敕科决脊杖二十,每头追偿五十贯文,锢身监纳,的无轻恕。今仰人户递相告戒,毋致违犯。”[47]同时对田主客户双方行为作出约束,“乡村小民,其间多是无田之家,须就田主讨田耕作。每至耕种耘田时节,又就田主先借谷米。及至秋冬成熟,方始一并填还。佃户既赖田主给佃先借以养活家口,田主亦藉佃客耕田纳租以供赡家计,二者相须,方能存立。今仰人户递相告戒,佃户不可侵犯田主,田主不可挠虐佃户。如当耕牛车水之时,仰田主依常年例应副谷米;秋冬收成之后,仰佃户各备所借本息填还。其间若有负顽不还之人,仰田主经官陈论,当为监纳,以警顽慢。”[48]朱子在漳州“出榜散行晓谕外,更请父老各以此意劝率乡闾,教戒子弟,务令通晓,毋致违犯”[49]。朱子劝农不要违法,意在防范于未然。
  朱子颁布文告:“本州节次行下诸县,不得差人下乡乞觅搔扰,科敷抑配,强买物色,及以补发经总制钱、发纳上供银、罢科茶等为名,科罚人户钱物。所以上体朝廷宽恤之意,欲使民得安居,不废农业。今恐诸县奉行违戾,仰被扰人指定实迹,前来陈诉。切待追究,重作行遣。”[50]朱子要做民众的主心骨,对奸官猾吏进行约束,也是对庶民进行保护,才有“林下风清公事少,笔端雷动奸豪息”[51]。
  淳熙六年秋旱,建昌县令不知及早检放,即没做好验灾放赈工作。朱子委派户掾毛大年往代之。毛掾性锐质薄,作事不无过当,催理旧欠,大失民和,致人户愁怨,相率逃移。朱子闻报,马上派佥判杨王休亲往调护,事态得以平定。朱子严于律己,为此于十月里上状尚书省自劾,请求罢官“以为远近牧守不勤抚字之戒”[52]。这种不谋自保的担当精神,在当时社会里是难能可贵的。
  3、动员垦荒经界
  朱子知漳州劝谕民众:“本州管内荒田颇多,盖缘官司有俵寄之扰,象兽有踏食之患,是致人户不敢开垦。今来朝廷推行经界,向去产钱官米各有归着,自无俵寄之扰。……有欲陈请荒田之人,即仰前来陈状,切待勘会给付,永为己业。仍依条制,与免三年租税。”[53]鼓励境内民众自愿申请垦荒亩数,官方勘测后予以确认,发放地契凭证,可以长期耕作,官私两利。
  南宋立国后,仍然延续前朝政策允许土地兼并,有权有势者不仅多置田业,其中不乏侵占细民之田而隐瞒不报者,长期不交田税。虽然绍兴十二年(1142)开展经界,福建一路八州中的下三州泉州、漳州和汀州因多种因素影响而未行经界,至绍熙元年(1190)已近半个世纪,大量田产被强宗富豪侵占而隐税不交,造成普通百姓深受其苦,也使官府收不到田税,严重损害细民与国家利益。朱子早年在同安主簿任上就欲行经界,而今到任漳州后更是决意要行经界,且做了有关丈量土地的大量准备工作,得到朝廷批准,终因多方势力集团暗中阻扰而未能在绍熙元年冬闲期间开展经界。绍熙二年二月,朱子仍告诉民众:“今来朝廷推行经界,本为富家多置田业,不受租产,贫民业去产存,枉被追扰,所以打量步亩,从实均摊,即无增添分文升合。虽是应役人户日下不免小劳,然实为子孙永远无穷之利。其打量纽算之法亦甚简易,昨来已印行晓示。今日又躬亲按试,要使民户人人习熟。秋成之后,依此打量,不过一两月间,即便了毕。想见贫民无不欢喜,只恐豪富作弊之家见其不利于己,必须撰造语言,妄有扇摇。今仰深思彼此一等,皆是王民,岂可自家买田收谷,却令他人空头纳税?非惟官法不容,亦恐别招阴谴,不须如此计较生事,沮挠良法。”[54]但经界终究未能施行,朱子的改革希望成为泡影,然而,君子爱民之真情与济世之善举,已经载入史册。[55]
  总之,朱子四篇《劝农文》,内容丰富,言之有物,言之在理,完全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至今仍有借鉴的意义。

附注

[1]脱脱等:《宋史》卷160《志第一百一十三》,中华书局,1999年,第2519页。 [2]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99《劝农文》,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4586页。 [3]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99《劝农文》,第4588页。 [4]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99《劝农文》,第4588页。 [5]《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51《答黄子耕别纸》,第2381页。 [6]《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99《劝农文》,第4588页。 [7]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99《劝农文》,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4587页。 [8]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100《劝农文》,第4625页。 [9]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99《劝农文》,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4587页。 [10]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99《劝农文》,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4587页。 [11]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100《劝农文》,第4625页。 [12]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99《劝农文》,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4588页。 [13]司马迁:《史记》卷1《本纪第一》,二十四史简体字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13页。 [14]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100《劝农文》,第4625页。 [15]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99《劝农文》,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4586页。 [16]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99《劝农文》,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4587页。 [17]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99《劝农文》,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4587页。 [18]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99《劝农文》,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4587页。 [19]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别集》卷9《申谕耕桑榜》,第5000页。 [20]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别集》卷9《申谕耕桑榜》,第5000页。 [21]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100《劝农文》,第4625页。 [22]脱脱等:《宋史》卷160《志第一百一十三》,二十四史简体字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11页。 [23]脱脱等:《宋史》卷160《志第一百一十三》,二十四史简体字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71页。 [24]脱脱等:《宋史》卷160《志第一百一十三》,二十四史简体字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257页。 [25]脱脱等:《宋史》卷160《志第一百一十三》,二十四史简体字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259页。 [26]脱脱等:《宋史》卷160《志第一百一十三》,二十四史简体字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440页。 [27]脱脱等:《宋史》卷160《志第一百一十三》,二十四史简体字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4588页。 [28]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别集》卷9《申谕耕桑榜》,第5000页。 [29]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99《劝农文》,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4586页。 [30]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99《劝农文》,第4588页。 [31]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别集》卷9《辛丑劝农文》,第5000页。 [32]束景南:《朱子大传》引自赵善括《满江红·坐间用韵赠朱守》,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5001页。 [33]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99《劝农文》,第4589页。 [34]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99《劝农文》,第4589页。 [35]束景南:《朱子大传》引自赵善括《满江红·坐间用韵赠朱守》,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5000页。 [36]束景南:《朱子大传》引自赵善括《满江红·坐间用韵赠朱守》,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5001页。 [37]束景南:《朱子大传》引自赵善括《满江红·坐间用韵赠朱守》,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5001页。 [38]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99《劝农文》,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4588页。 [39]束景南:《朱子大传》引自赵善括《满江红·坐间用韵赠朱守》,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5001页。 [40]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100《劝农文》,第4624页。 [41]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100《劝农文》,第4627页。 [42]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99《劝农文》,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4587页。 [43]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99《劝农文》,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4589页。 [44]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100《劝农文》,第4625页。 [45]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99《劝农文》,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4587页。 [46]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99《劝农文》,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4587页。 [47]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100《劝农文》,第4625页。 [48]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100《劝农文》,第4626页。 [49]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100《劝农文》,第4627页。 [50]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100《劝农文》,第4627页。 [51]束景南:《朱子大传》引自赵善括《满江红·坐间用韵赠朱守》,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424页。 [52]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22《自劾不合致人户逃移状一、二》,第988页。 [53]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100《劝农文》,第4626页。 [54]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100《劝农文》,第4626页。 [55]脱脱等:《宋史》卷160《志第一百一十三》,中华书局,1999年,第9965页。

知识出处

2021年朱子文化寻源之旅论文集

《2021年朱子文化寻源之旅论文集》

出版者:海峡书局

本书收录了《展现福建传承弘扬朱子文化新气象》《朱子文化的基本精神》《朱熹的民本思想》《武夷山朱子文化旅游价值与建设路径》《民本视域下的朱子慈善思想及其实践》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国代
责任者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