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福建传承弘扬朱子文化新气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2021年朱子文化寻源之旅论文集》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0095
颗粒名称: 展现福建传承弘扬朱子文化新气象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5
页码: 001-005
摘要: 本文记述朱子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和价值不断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重视。本文旨在探讨朱子文化传承弘扬的逻辑与区位,以及其内涵与实质。朱子文化的传承弘扬具有深厚的逻辑基础和历史背景。朱子理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其思想体系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子文化传承弘扬的逻辑与区位,是指朱子理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传承弘扬朱子文化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关键词: 福建 朱子 文化

内容

今年的朱子文化交流活动,因习近平总书记3月考察朱熹园发表重要讲话显得特别有意义。8月上旬,省委宣传部召开朱子文化研究传承专题会,围绕揭示朱子文化的内涵实质与时代特征以及工作规划的完善和实施等议题,做了部署。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站位更高、视野更宽、举措更实,推进朱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朱子文化生命力,全力打造福建文化标识。”这是站在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高度上,推进传承弘扬朱子文化的新要求。就此,我谈三点感悟:
  一、传承弘扬朱子文化的逻辑与区位
  朱子文化的内核是朱子理学,传承弘扬其理学思想是由历史决定的。
  从传统价值看。朱子集注“四书”,以理气论、宇宙论、心性论、格物致知论等为根基,构建了“仁”为核心、民为国本、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一体的朱子理学体系,实现儒学革故鼎新,是近古中国历史上一次最重要的思想飞跃,对南宋之后七个多世纪的国家治理和中华一统,产生深刻影响。要特别指出,朱子理学顺应古代中国的发展规律,在维护统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同时,维护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其振兴儒道、恤民安邦、护国济世、救亡图存、整饬朝纲、尊规守位的政治主张,尤为宝贵;其广泛的社会认同与实践,锻造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的精神柱石,振作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勃兴。如上述,是当代人纵观朱子理学所应有的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和立场。史学家钱穆先生关于“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旷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堪与伦比”的评价,论之有据。朱子理学还广泛传播世界各地,对人类文明的交流和进步也具有重大贡献。世界遗产委员会关于朱子理学“在哲学和政治方面影响了世界很大一部分”的论定,也极其客观。
  从时代要求看。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实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写入十九大党章。今年三月,习总书记考察福建,专程到武夷山朱熹园了解朱子生平及理学研究情况,在此精辟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华5000年文明发展的融通契合;他赞扬:“朱子民本思想与我们党强调的许多地方是相通的。”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阐明: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相结合”的论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高到新境界,极大地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的指南,也是传承弘扬朱子文化的遵循。
  再从福建区位看。福建是朱子故里,朱子一生多在福建度过,其从政、办学和代表性著述等多在福建成就,行迹遍及八闽大地,学说于此发祥传播,故福建誉称“理学名邦”和“滨海邹鲁”。现今福建,必须也能够担起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发挥资源丰厚的优势,把传承弘扬朱子文化融入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与时俱进,为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做出应有贡献。二、传承弘扬朱子文化的内涵与实质习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指出,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发展过程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朱子理学“集大成”“绪绝学”,将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峰,成为南宋中后期至元明清各朝代的治国之道和社会主流意识,史称“新儒学”;至当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之为“后孔子主义”。总书记论及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主要经历,概括为从“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至“宋明理学发展”,阐释了朱子理学的包容性。朱子理学“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贯穿于政治、经济、哲学、史学、教育、军事、文学、宗教以及道德伦常、治国理政和自然科学等社会各领域,汇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成果。朱子的《四书集注》,集萃儒学和理学的各派思想,造就了“儒释道合流”且主辅分明的定型,开中国思想学说“大包容”之先河,形成主流文化与宗教融合及外来学说中国化的糅合机制,不断吸纳消化各种思想精华,孕育了向心型的中华文化共同体。总书记说:“我到山东考察时专门去看了孔府孔庙,到武夷山也专门来看一看朱熹。”福建应有这个认知,在朱子文化的传承弘扬中开阔胸襟,取得突破。
  习总书记在朱熹园强调:“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挖掘朱子文化的精华,要注视两个重要关联:一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先秦儒学是朱子理学的渊源,主要是孔子关于政治、伦理和教育的观点。二是理学与书院一体化。朱子是思想家也是教育家,他创立书院制度,书院孕育朱子理学。因此,要兼具历史眼光、时代特征和系统把握,从“溯源孔子和儒学”“朱子的生平与品格”“理学的构建及其社会准则”“新儒学看点”“朱子与书院复兴”“书院学训与践行”“朱子理学的转化创新”等七个方面汲取朱子文化的优秀养分。藉此,可从孔子主张的仁政礼治、世界大同、天下为公、克己复礼、有教无类、经世致用、明理至善、推己及人到朱子推行的贵和尚中、理一分殊、存理遏欲、明定正统、立德树人、知行统一、诚意正心、格物致知等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历史演进中,参透民为国本、家国情怀、忠孝廉节、修齐治平等中华传统价值观的文化成因。从而弄清我们党确立“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和发展思想的来龙去脉,弄清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两个维护”,推进“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布局,践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观和反腐败、反分裂乃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必然。懂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继往开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担当。
  三、传承弘扬朱子文化的统筹与落实
  2017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相关指导思想、原则要求、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十九大昭示:“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传承弘扬朱子文化,正当其时。
  福建贯彻总书记“朱熹园讲话”精神,推进传承弘扬朱子文化,要落实总体规划,抓好项目推进。
  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传承弘扬朱子文化,已积累诸多经验,要进一步总结推广。一是有赖于党委政府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宣传文化部门加强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和完善相关法规。二是组织社会科学研究力量,阐释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关于朱子文化遗存保护和转化创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结合实际,指导实践。三是用好朱子文化遗存,加强相关文物的修复重建和规范管理。提升保护等级,发挥社会教化效应。四是将朱子创办的书院和历史上的著名书院列为保护利用的示范点,完善基本功能;定期举办面向海内外的书院文化论坛,带动全省“图书馆+书院”实验工作。五是把朱熹园、考亭书院和其他适宜开展公共活动的朱子文化遗产地开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六是把朱子文化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教学内容。在党员干部、学校教师中开展包括朱子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七是以朱子文化教育基地为平台,建设一批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的朱子文化展陈设施,服务相关教育和培训。八是加强和提升朱子文化研究人才队伍建设,以多种形式与海内外学术研究单位合作,多层次共建朱子文化研究机构。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来闽开展朱子文化学术交流和课题联合攻关。九是运用融媒体和各种艺术展演手段,打造有时代感的朱子文化舆论平台与传播载体。办好《朱子文化》《闽学研究》等研究刊物。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朱子文化题材文艺精品。十是鼓励海内外人士来闽开展朱子文化游学活动。支持台港澳地区相关社团来闽参加“朱子文化寻源之旅”“朱子之路”“书院联谊之旅”等活动,增进文化认同,推进祖国统一。

知识出处

2021年朱子文化寻源之旅论文集

《2021年朱子文化寻源之旅论文集》

出版者:海峡书局

本书收录了《展现福建传承弘扬朱子文化新气象》《朱子文化的基本精神》《朱熹的民本思想》《武夷山朱子文化旅游价值与建设路径》《民本视域下的朱子慈善思想及其实践》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朱清
责任者
习近平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