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地方志有关资料辑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浦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9575
颗粒名称: (二)地方志有关资料辑录
分类号: K297.57
页数: 2
页码: 1368-1369
摘要: 本节记述了地方志中关于闽越族、闽越国都冶及泉山资料辑录的情况简介。
关键词: 浦城县 资料辑录 地方志

内容

▲清道光《福建通志》,在卷二《郡县建置沿革》以各史为主,参以《通典》、《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舆地广记》、《舆记纪胜》及《三山志》、《八闽通志》、《闽书》,对闽越国、冶县、泉山等资料进行广援和详析。但其主冶县、泉山在福州,对资料援引亦有偏颇,而《八闽通志·卷六》、《地理》中:对浦城的“泉山”有载:“《汉书·朱买臣传》云‘故东越王居保泉山’,疑即此也。”而此志记叙泉山时,就不引此说。
  ▲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一《建置沿革》载:
  武帝属会稽郡。建元三年,闽越粤发兵围东瓯,东瓯请举国徙江淮,其地复属闽越。六年,闽粤击南粤,南粤请救天子。闽粤王郢发兵距险,其弟馀善谋纵杀王降,立无诸孙繇君丑为越繇王,奉闽越祀。馀善以杀郢功立为东越王,与繇王并处,故又名东越。元鼎五年,馀善反汉,击之。元封元年,繇王居股杀馀善以降,封居股为东成侯。帝以闽粤悍,数反覆,诏军吏皆将其民徙江淮间,尽虚其地,后有逃遁山谷者颇出,立为冶县,属会稽郡,又名其地为东冶县。
  ▲明万历《浦城县志》卷一《沿革山川》载:
  浦城,(旧志云,东越王筑城临浦因名)。
  越王山……旧传越王于此筑台为烽堠,其台遗址尚存。
  泉山,在县东北永康里,山顶有泉二派,一入建溪,一入处州。汉朱买臣谓:“东越王居保泉山”,疑即此云。
  ▲同上志卷十二《祠庙坛壝》载:
  粤王庙,在县南清湖里,即汉东粤王馀善也。尝即柘浦筑城以居,后见杀于繇王居股,浦人遂为立庙。宋绍兴十二年赐额曰昭佑,淳熙十五年封孚惠侯,年久庙废址存。
  越王台,在县东越山之巅。旧志云,汉越王馀善筑台于此,以为烽堠之所。台废址存,又有行宫在东隅,今为胜果寺。
  ▲同上志卷十三《寺观》载:
  胜果寺,在东隅,越王行宫故址。
  ▲清顺治《浦城县志》卷十一《艺文一》载江淹《自序》,序中称:“……王(按指建平王)遂不悟,乃凭怒而黜之,为建安吴兴令。地在东南峤外,闽越之旧境也。”卷十三《艺文三》载江淹《迁阳亭》诗,诗有:“揽泪访亭侯,兹地乃闽城。万古通汉使,千载连吴兵。”句。
  ▲清嘉庆间,对地方史料进行大规模整顿,编纂出《新修浦城县志》,继此,清光绪进行续修《浦城县志》,此志有关资料摘录如下:
  卷三《山川附名胜》载:
  越王山 在县治东,汉越王筑台于其上,烽堠遗址尚存。
  泉山 一名福罗,亦曰覆蠡,距城八十里,《寰宇记》云:“山顶有泉,分为两派,一入处州、一入建溪。汉朱买臣言东越王居保泉山,一人守险,千人不得上,即此。”
  越王台 在越王山巅,汉越王馀善筑。《广舆记》:台为越王置烽堠处。
  卷四《城池》载:
  邑初有汉阳城,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云:在县北,汉元封元年,兵入东粤,故粤衍侯吴阳以其邑七百人反,攻粤军于汉阳,即此。盖是时东越王馀善发兵守险距汉道,处处筑城以自固,殆非今县城。(或曰即今仙阳地,唐时为仙阳镇。)今县城据旧志云,亦筑自馀善,然馀善亡,汉徙其民江淮间,虚其地,城遂废。至唐天宝初始改今名。(按谢灵运《永嘉记》云,有二浦,一曰柘浦,水源出于建安吴兴县,俗称越王城,以其城临浦故曰浦城。似浦城之名先已有之,特未以名县耳)。
  卷十三《坛庙 祠祀》载:
  东越王庙在南乡清湖里。即汉东越王馀善也。尝即柘溪之南筑城以居,后见杀于繇王居股。浦民立庙祀之。宋绍兴十二年赐额曰昭佑,淳熙十五年封孚惠侯。岁久庙废址存。
  冯中朗庙,在北乡茗坑。中郎前汉人,尝以兵逐吴王濞殁于此,后人为立庙,久废址存。
  卷三十《古道》载:
  汉阳城,《福建通志》:“在县北。”顾祖禹《方舆纪要》:汉元封元年,兵入东越,故粤衍侯吴阳以其邑七百人反,攻粤军于汉阳。即此。
  泉山营:在县北乡雁塘忠信两里间,统名曰福罗山。《汉书》:闽越王居保泉山即此。
  越王台:在县东隅越王山巅。
  越王馀善行宫:在县东隅越王山下,今胜果寺即其遗址。
  卷三十一《方外寺观附》载:
  胜果寺:在县治东隅里,汉越王馀善行宫故址。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地名

浦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