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医政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浦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947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医政管理
分类号: R194.3
页数: 1
页码: 1109
摘要: 本节记述的是浦城县医政管理情况包括社会医生管理、医疗质量管理。
关键词: 浦城县 医政 调查

内容

一、社会医生管理
  民国37年上半年,对全县不合格的医事人员进行培训,并对开业卫生人员进行常规调查,并对全部医事人员的执照进行换发。但由于管理不严,一些没有医疗技术的人员,胡乱开方、危害人命等事常有出现。
  1950年,全县社会行医人员共131人。1952年5月县人民政府卫生科成立后,对社会医生进行全面登记,确认有医疗技术人员始准予行医;对不学无术或利用迷信进行欺骗的巫医则一律取缔。经过登记准予开业的有73人。嗣后,又培训一批有医疗初步基础知识的人员为社会医生,至1956年,全县达到179人。是年,实行合作化,分别组成联合诊所。1958年,组织加入各公社保健院和大队保健站。
  1980年后,对有一定医疗技术的社会医生或经过培训的农村“赤脚医生”进行考试,至1988年,103人考试合格,发给合格证书,对成绩尚好的发给临时证书。对外地入境的行医人员,1952年起均须经卫生部门验明证件后进行登记,划定地点,方准予开业,未登记或行骗者一律取缔。
  二、医疗质量管理
  1953年,县卫生科实施《医院诊所管理办法》,初步建立规章制度,但尚不够健全和完善。1963年,国务院卫生部颁发《医院工作条例》(即“40”条)后,医疗卫生单位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医疗和护理工作走向正规化,住院部医师必须写病历,护士执行医嘱,建立查对制度以及各种表格记录,加强危险病人护理等。“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医疗单位不断受到冲击,已建立起来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全部被打乱,门诊、病房、各业务科室改为军事班、排组织,且提出打破医生护士界线,使管理处于松散、混乱状态。
  1980年,对医疗单位进行整顿,逐步建立科室主治医师、护士长责任制,建立考核制度、上下班登记制度、门诊候诊制度、查房制度,建立病情记录、疑难病症讨论、手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和会诊制度。1982年,贯彻卫生部《全国医院工作条例》、《医院工作制度》、<医院工作人员负责制》等规章制度,实行院长负责制、科室主任负责制、病房管理与护士长责任制,进行医德教育,以治“脏(不卫生)、乱(管理乱)、差(服务差)”为重点,开展“假如我是一个病人”的活动?通过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提高服务质量。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地名

浦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