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浦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947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中药
分类号: R282
页数: 2
页码: 1105-1106
摘要: 本节记述的是浦城地处山区,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主要品种有厚朴、泽泻、茯苓、薏苡仁、海金沙、天门冬、瓜蒌、砂仁、首乌、黄精、金钱白、白花蛇、蕲蛇干、百合等。
关键词: 浦城县 药品 中药

内容

浦城地处山区,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群众自采青草药防治疾病有悠久历史。
  据1986年10月至1987年11月药材资源调查统计,全县共有药材851种,总蕴藏量8.48万吨。1986年,县医药公司收购利用品种达303个,收购量达1250吨。主要品种有厚朴、泽泻、茯苓、薏苡仁、海金沙、天门冬、瓜蒌、砂仁、首乌、黄精、金钱白、白花蛇、蕲蛇干、百合、茵陈、台乌、百部、白毛藤、白扁豆、桑白皮、白术、白芍、银花、山药、玄胡、半夏、香附、桔梗、龙胆草、天花粉、黄栀子、乌木角、钩藤、穿山甲、鳖甲、鸡内金、厚朴花、辛夷花、苦参、前胡、葛根、白前、天南星、防已、威灵仙、女贞子、苍耳子、金英肉、山楂、夏枯草、鹿含草、益母草、阴阳合、蛇胆、五倍子、木瓜、莱菔子等57种,尤以厚朴、薏苡仁、泽泻、蕲蛇干为著称。
  浦城自清代开始广种厚朴,为与川朴齐名的建朴主要产地。1960年后,平均年收购60吨。1965年收购246.5吨,1984年收购266吨。1957~1986年共收购调出2754吨。薏苡仁是浦城传统土特产,最高年1954年亩产达到120斤,产量385吨,以忠信、管厝、仙阳、官路为主要产地。泽泻于清嘉庆年间从建瓯吉阳引进种植,故又称建泽泻,浦城为建泽泻主产区之一,最高年产(1957年)达105.2吨,主要产地为石陂、临江、永兴,尤以石陂的泽泻质量为佳。蕲蛇干,又名五步蛇干,最高年产(1971年)0.55吨。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为解决中药材的需要,1959年,全县建立65个药材生产专业队、92个药材试验场,种植药材面积3741亩,共98个品种。1960~1962年,药材专业队和试验场陆续被解散。1970年,开始建立主要常用药材基地,在莲塘公社浦潭大队建立100亩药材试种场,试种杜仲、厚朴等乔木药材,获得成功。1973年,在管厝党溪大队建立商品药材基地,种植辛夷花、白术、茯苓、白芍、薏苡仁、枣皮、菊花、黄柏、厚朴、枳壳等品种共500亩。1974年,在石陂国营林场、布墩大队建立厚朴母林基地,面积达1400亩。同年又在管厝河源大队建立白术、黄栀子、白芍、薏苡仁、茯苓、辛夷花等商品药材基地150亩。1979~1988年,分别在石陂、仙阳、上青岭建立3个养蛇基地,养殖各种蛇达1.2万多条。1985年,石陂渡头林场建立厚朴林种植基地1000亩。
  中药材的加工炮制。清咸丰六年(1856),江西南城药业经营者单焕生与刘某来浦城开设中药店,前店后厂,收购当地群众采集的中草药进行加工炮制销售。嗣后,其他药店也采用此方式加工。1954年,县供销合作社从城关国营商店中抽调一批中药人员成立中药材经理部,组织技术熟练的药工进行饮片加工,供应全县。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后,国药业设立加工组,专业从事药材加工人员12人,除加工饮片外,还生产丸、散、膏、丹等中成药。1964年,国药商店与县酒厂配合生产十全大补酒、养血愈风酒供应市场。1972年,开始生产十全丸、桂附理中丸、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接骨丸、二妙散、山楂冲剂、烧伤素等20余种。1985年5月,在城东郊上青岭建立中药材加工厂,年加工140个品种,达25.3吨。1988年,全县年使用中药950种、535吨中,本地生产73种、3吨。此外,调出厚朴、薏苡仁、白毛藤、金银花、茯苓等11个品种、72吨,其中厚朴60吨。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地名

浦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