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保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浦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9460
颗粒名称: 第六章 保健
分类号: R161.57
页数: 3
页码: 1099-1101
摘要: 本章记述的是医疗保健情况包括妇女保健、新法接生、儿童保健、学生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
关键词: 浦城县 医疗 保健

内容

第一节 妇女保健
  一、围产期保健
  1953年3月,开展婚前检查、孕期检查,发现有异常胎位、妊娠中毒等症后,即及时矫正治疗。是年婚前检查316人,产前检查402人。1954年,县妇幼保健站和县卫生院增设妇产科门诊,都开展婚前、产前检查,当年全县有孕妇9515人,得到产前检查的有615人,检查1672人次,检查率仅6.46%。发现胎位异常的38人,通过纠正措施,有14人恢复正常。1957年后,城乡每年开展孕期检查,进行孕早期的保健指导。1979~1985年,举办围产期保健学习班,进行优生优育和禁止近亲结婚的宣传,并在各公社选1个大队,作围产期保健试点,开展孕妇系统管理。1985年,全县有孕妇3538名,孕期检查2206人,检查率62.35%;住院分娩1400人,住院分娩率39.57%;产后访视3055人,访视率86.35%。产妇死亡4人(羊水栓塞1人,产后感染1人,死因不明2人)。1988年,全县有孕妇3358名,孕期检查2482人;住院分娩1799人,住院率53.5%;产后访视3207人,访视率95.5%。产后死亡6人,病死率0.18%。
  二、妇女病防治
  解放后,开展妇女卫生保健宣传,1958年进行子宫脱垂病和妇女闭经病调查治疗。1960年,调集110名医务人员组成6个医疗队,深入农村进行“四病”(浮肿、小儿疳积、子宫脱垂、妇女闭经)普查普治,在全县104479名妇女中,检查46036人,其中有子宫脱垂1427人,闭经3431人。经过用中药治疗,治愈子宫脱垂1175人,并对妇女闭经病给予免费治疗。1974年,先后举办3期妇科病查治学习班,受训达80余人。当年,共查已婚妇女15280人,患各种妇科病2166人,其中子宫颈糜烂2153人,滴虫性阴道炎12人,粘膜下肌瘤1人。各地结合计划生育随访,治愈子宫颈糜烂365人。1978年,对现有妇科“两病”(子宫脱垂、尿瘘)病人实行免费治疗。在摸底调查中,发现有子宫脱垂病人836例,经手术治疗319例;尿瘘47例,手术治疗16例。1980年后,又治疗新旧病人589人。1981年秋,对全县机关和工矿企业单位的女职工进行一次全面普查普治,共查1145人,查出各种妇科病534人,发病率达46.64%,经有关方面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治愈率及好转率达98%。
  第二节 新法接生
  民国17年(1928),浦城助产士汤惠芝首次施行新法接生,但直至1949年,采用新法接生的乃极少数。
  1950年,把推广新法接生列为全县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城镇把民间助产员组织起来成立接生站,在乡村开展培训接生员、助产员和改造旧接生婆等工作。是年,全县新生婴儿9329人,新法接生748人,占8.02%。从1951~1955年,共办培训班5期,培训新法接生员218人,改造旧接生婆92名,城乡建立16个接生站(组)。1954年7月,县卫生院设置妇产科,首次施行剖腹产手术。1956年,有不脱产新法接生员627人,全县新生儿6148人,新法接生4427人,新法接生率达72.08%,其中城关地区已普及新法接生。1958年冬,在乡区8个公社保健院建立产院,68个大队建立分产院,产床共219张,因条件不具备,至1962年先后停办。1964年,新法接生率达97%。1965年,全县建立接生站104个、产院6个、简易产院18个,24个公社共培训不脱产接生员446人。1974年,新法接生率又下降至47.7%。次年上升到80.3%。1978~1980年全县共举办女“赤脚医生”和接生员训练班达87期,受训人数共679人。1981~1988年,全县17个乡(镇)卫生院均建立妇幼保健组。1988年,出生婴儿2276人,新法接生率达98.11%;旧法接生43人,占1.89%;住院分娩918人,住院率40.33%。
  第三节 儿童保健
  民国期间,有开展儿童健康比赛。
  1952年,县组织医务人员在城区8个街道、单位进行儿童体检,共查874人,发现疥疮73人、头癣64人、肺结核44人、疝气22人、其他病372人,全部实行免费治疗。此后,每年六一儿童节前后,城乡均进行儿童健康检查,及时矫治患病儿。1980年起,县规定每年对城乡幼儿园、托儿所和独生子女进行健康检查、矫治,同时建立健康卡片。1982年5~7月,对县内南、中、北3个片7个公社的正常少年儿童进行体重、身高、坐高、胸围及头围等5个指标作抽样调查,共查0~7岁儿童5232名。1984年,全县经调查摸底0~7岁儿童48997人,先后组织医务人员下村开展儿童体检,共查5735人,发现有疾病的儿童均及时进行治疗。
  第四节 学生保健
  民国28年(1939),县成立健康教育委员会,收取县立中、小学卫生费,统一采购药品、药械,分配给学校。解放后,城乡各学校开展各项基本卫生保健。1952年,浦城中学设立卫生室,配有专职校医,备有常用药品,开展常见病防治工作。1954年起,城乡医务人员在六一儿童节前后,为各幼儿园、小学儿童进行体检,共体检1380人,矫治有缺陷543人。1957年,在全县学校进行白喉类预防注射2615人,对解放小学流感患者800人进行药物治疗。1964年,在城关7所中小学,对5000名学生作碘甘油滴鼻,预防流脑。1970年,在全县给予10岁以下学生口服小儿麻痹糖丸约计2万人。1973年,加强各公社所在地集镇小学、幼儿园的儿童喷喉滴鼻,防治流脑和流感。对下乡支援秋收的学生,进行钩端螺旋体病预防注射。1979年,体检学生3678人,根据浦城一中调查说明,学生视力保护、结核和龋齿预防是学校卫生的重要项目。1980年,全县各中、小学建立学生体检健康档案,防疫站对城关中学、小学各2所学生共体检4773人。据其中的一所小学体检结果统计,砂眼占39.5%、视力减退占7.91%、色盲占3.34%、龋齿占19.87%、甲状腺肿大占8.79%、心脏有二级杂音占0.61%、肺结核钙化占23%。
  1981~1988年,对城关中、小学和部分乡(镇)中、小学开展定点视力监测,推广近雾疗法和眼保健操,学校教室的采光、照明设备逐步得到改善。1981年,在4所中学和4所小学进行定点视力监测4584人。1982年,检查4634人,并开展视力保护,推广眼保健操。1983年,检查5721人,采用近雾疗法治疗学生近视349人。1984年,在8所中、小学进行视力监测,共查学生5867名,视力减退1351人,占23.02%。1985年,视力监测8400人,学生视力减退率以浦城一中最高,占44.4%。并在临江小学14个教室进行自然采光测定,合格率78.5%。同年,进行学生体检11018人,其中中学生3992人、小学生7026人。
  第五节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1956年,开展计划生育重要性、避孕节育的宣传工作。1963年,在城关地区进行避孕、性知识、孕期保健宣传,并建立避孕指导门诊部,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是年,有81名孕妇作计划生育手术。1964年,执行卫生部颁发的《节育手术常规》,对各种手术的适应症、禁忌症、手术方法及步骤作出规定。是年,还在城乡设置避孕药具供应点27处,供应避孕药具18400余件,男女结扎共72人。1965年,训练技术人员12名。1973年,贯彻全国第一次计划生育汇报会提出的“晚、稀、少”的要求,先后抽调80名医务人员组成12个手术队,到16个公社做计划生育手术16626人。1978年,县卫生局举办计划生育技术训练班,培训赤脚医生、公社卫生院护士共153人。
  1980年后,各公社卫生院均可承担计划生育指导工作。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地名

浦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