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环境卫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浦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945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环境卫生
分类号: TU993
页数: 2
页码: 1090-1091
摘要: 本街记述的是浦城县环境卫生情况包括清洁卫生、垃圾粪便管理。
关键词: 浦城县 环境 卫生

内容

一、清洁卫生
  清以前,城区街道没有专人打扫,甚不清洁。农村猪、鸡等畜、禽亦没有圈养。民国2年(1913),成立城区清道队,街道卫生有所改观。民国24年后,有举行清洁竞赛。民国33年,鼠疫流行,这年3~5月,发动民众及各机关大搞卫生2次,疏通下水道,由于限于经费及缺乏宣传,收效甚微。民国34年,继续进行清洁竞赛。3月,联合各机关负责人对各单位和私人住宅进行检查,嘉奖保长18人、甲长4人、住民48户;处分保长2人、甲长3人,并在浦城实验简报上公布。但卫生清洁面貌没有很大的改变,农村更为不堪。
  1952年,响应毛泽东“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的号召,成立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全县13个区和73个乡成立卫生委员会,1957个自然村建立卫生小组,层层发动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这年共捕杀鼠26万余只,清除垃圾6350多吨,疏通沟渠3600多条,并利用药物进行全面喷洒消毒。此后,每年春、夏季都开展一次较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
  1956年,县成立消灭病虫、鸟兽害指挥部,区成立指挥所,分乡包干,消灭病虫害,使蚊蝇密度有明显下降。1964年,县、公社均成立捕鼠保粮防病指挥部,全县掀起捕鼠保粮群众性运动。1977~1979年,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结合卫生积肥、清沟,改建厕所,清理猪、牛栏,处理蚊蝇孳生地。
  1981年3月,开展以治理“脏、乱、差”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礼貌月活动,以清理环境卫生为突破口。此后,全县每年进行7~8次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卫生面貌大为改观。1985年,县拨款16759元作为全县灭鼠经费,开展灭鼠运动,县防疫站加工毒饵1.8吨,销售“灭鼠特”1575包、磷化锌15公斤。是年,全县城乡鼠类密度分别下降8~4%。1987~1988年,卫生部门与农业部门协作,加工毒饵214公斤,开展城乡大面积灭鼠2次。
  二、垃圾粪便管理
  解放前,大部分地区都是设置简易粪坑、茅铺和露天粪缸。民国33年,在城区添设垃圾箱50个,并配备人力垃圾车,在4个城门外,辟荒地为垃圾堆场,以便随时烧毁。解放后,注意垃圾、粪便管理工作。1952~1959年,全县共改建厕所27140座,搬迁粪缸24560个。1960年,新建厕所1421座,建垃圾焚化炉721个,同时对猪、牛栏进行改造,初步实现垃圾、粪便的科学管理。1977~1979年,新建厕所387座,拆填旧厕所156个。1985年,在吴山脚下建造1座360吨三格化粪池,城关新建公共厕所12座,居民农用厕所105座。至1988年又增添路面洒水车、掏粪车、翻斗垃圾车等设备,并在五里塘山坡设垃圾场。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地名

浦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