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诊所 医务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浦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9444
颗粒名称: 第四节 诊所 医务室
分类号: R197.2
页数: 2
页码: 1082-1083
摘要: 本节记述的是浦城县诊所、医务室情况包括国民党政府第六十四军陆军医院、省防疫大队第一分队、二九四大队职工医院等。
关键词: 浦城县 卫生所 医疗站

内容

一、诊所
  1952年前,社会医生均个体开诊所行医。1953年开始在自愿的原则下,先后组织联合诊所。是年临江、渔梁、浮流各成立1个中医联合诊所。1955年,城区先后成立中医联合诊所、胜利联合诊所、西医联合诊所、新华中西医联合诊所,农村九牧、登俊分别成立中医联合诊所。1956年,在合作化高潮推动下,个体开业医生先后基本成立联合诊所。是年,有中医联合诊所28个162人,西医联合诊所1个4人,中西医联合诊所1个17人,牙科联合诊所1个5人。全县共有联合诊所31个188人。
  1958年,实现公社化,各人民公社创办公社保健院。除城区尚存牙科、中西医2个联合诊所外,其余联合诊所均分别转入当地公社保健院或大队保健站。
  1978年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卫生部门允许具有一定医疗技术的个体人员开业行医。1985年,全县103个个体医生经过考试,发给证书,准予合法行医。
  二、医务室
  浦城中学成立后,设有卫生室。校医尽义务,酌给夫马费。民国28年,中学迁入前墩,设卫生室主任、专职校医各1人。学生缴纳卫生费。同时,小学生也交纳卫生费。民国29年,各中心小学均有卫生室。均未配专职校医。每学期各校将卫生费集中到县,由县统一购发普通必要药品,供各校员、生之用。民国36年各级学校均有卫生室,但因药费昂贵,收取学生卫生费有限,惟对轻浅治疗尚能应付。
  1951年,浦城中学设立医务室,有医生1人。此后随着中学和厂矿企事业单位增多,较大的中学和厂矿(场)设立医务室。至1988年全县共有医务室42个,医务人员97人。
  附 驻浦医疗机构简介
  国民党政府第六十四军陆军医院 于民国31年(1942)1月迁浦城,驻水南护国社和房氏宗祠,有职员官佐47人,工役、病员654人,一年后迁走。
  省防疫大队第一分队 民国31年派驻浦城,执行鼠疫防治任务。民国34年撤回。民国36年春,二次派驻浦城,担负浦城、松溪两县鼠疫防治,队址设在司前镇安道院,有医疗、卫生防疫人员14人。1950年3月,省卫生厅通知撤销驻浦第一分队,归并省防疫大队建阳第四分队。
  二九四大队职工医院 建于1971年10月,原属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六〇九团卫生队,驻城关原文化馆内。1973年,卫生队迁入横山下新建营房。1977年,改称建字844部队卫生队。1984年4月,部队缩编,卫生队改为核工业部华南地质勘探局二九四大队职工医院。主要负责该单位的医疗防治任务。
  省立医院驻浦医疗队 1974年3月,省立医院医疗队先后2批共66人进驻石陂和仙阳公社,并进行巡回医疗,门诊达3万多人次。1975年3月,回省立医院。
  铜矿卫生所 1970年9月成立,有医务人员6人,址设管查矿区。主要担负该矿区的医疗防疫任务。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地名

浦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