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革命纪念建筑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浦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942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革命纪念建筑物
分类号: K928.71
页数: 2
页码: 1065-1066
摘要: 本节记述了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县内革命纪念建筑物的情况。
关键词: 建筑物 遗址 浦城县

内容

革命烈士纪念碑 在县城东隅仙楼山右侧山顶,海拔294.62米,1987年7月15日动工,次年6月建成。碑座地面宽23×23米,正方形,占地面积529.5平方米,碑座5×5米,碑高20米,碑用洙溪圭石砌成。台阶和压顶石用仙阳花岗岩石,栏杆条石采自浙江缙云县,大理石采自杭州,四面三级台阶。碑底座东西面用大理石镶嵌,碑的南北面底座镶5块赭色长条石,碑向北两侧凸出13块赭色石,象征浦城5月13日解放。碑的东西两面仿制朱德手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7个大字,碑座东面刻原中共闽浙边地委副书记兼松浦龙庆工委书记、浦城解放初期军管会副主任、中共建阳地委书记张翼题词“霞岭秀峰怀义烈,柘溪幽谷慰忠魂。光辉伟业著青史,贯日长虹万古存”。碑座西面刻中共浦城县委、县人民政府碑文。全文如下:
  浦城县人民经历了无数次革命斗争,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仆后继,不屈不挠,浴血奋战,终于在一九四九年五月十三日获得解放。
  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为推翻封建反动统治;为人民解放事业;为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而英勇献身的烈士永垂不朽!他们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浦城人民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
  中共浦城县委员会
  浦城县人民政府
  一九八七年九月 立
  曙光阁、红十军解放浦城纪念碑在仙楼山右侧,为纪念1932年9月红十军解放浦城而建。曙光阁主体建筑是1986年10月拆迁的水南原天后宫大殿改建,1987年7月1日竣工。占地面积345.4平方米,建筑面积217.4平方米,系古式斗拱建筑,顶盖金色琉璃瓦,下部28支彤柱,四廊边沿围以雕龙青石栏。阁北侧建有“红十军解放浦城纪念碑”,其字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手书。碑长3.3米,高3米,厚0.35米,用大理石饰面。背面刻中共浦城县委、县人民政府的纪念碑文。全文如下:
  一九三二年九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在随军党代表方志敏、军长周建屏、政治委员聂鸿钧率领下,入闽作战,闽北红军独立团团长黄立贵、政治委员薛子正率部协同,共四千余人。
  盘踞浦城守敌,分驻城关、临江、忠信各一团(注:据考应改为城关驻1个团、石陂、西乡各1个营)。红军十九日由崇安转战浦城,沿途千余群众踊跃参战,临江援敌在九秋被击溃,忠信援敌闻风惊逃,城内守敌聂进龙团及民团,烧毁城外民房,凭城高墙厚顽抗,红军强攻一昼夜未克,二十一日凌晨发起总攻,登城激战。五时许,从南浦、迎远、拱北破门巷战,六时告捷,歼敌七百余人,残敌溃逃,红军牺牲十余人,伤八十余人,闽北红军独立团副团长兼参谋长李金泉攻城时壮烈牺牲。
  红十军驻浦三天,宣传发动群众,帮助建立工会、农会、赤卫队,成立浦城县苏维埃政府,没收土豪劣绅浮财,分给贫苦群众,筹集给养。红军纪律严明,深受群众拥戴,一批青年争先参军,六十余名裁缝工为红军赶制冬衣四百余套。
  红十军解放浦城,震慑敌人,扩大影响,唤起工农,在浦城史上写下光辉篇章。
  红军烈士永垂不朽!
  中共浦城县委员会
  浦城县人民政府
  一九八七年九月 立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地名

浦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