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理学研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浦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938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理学研究
分类号: J909.2
页数: 2
页码: 1033-1034
摘要: 本篇记述了蒲城县史哲编纂、理学研究的情况。
关键词: 蒲城县 史哲编纂 理学研究

内容

浦城理学研究始于北宋。宋庆历二年(1042),侯官陈襄(与陈烈、周希孟、郑穆号称海滨四先生)中进士后,调任浦城县主簿摄县事时,创办县学,招收县内子弟,亲自讲授,远方慕名来学者达数百人。宋仁宗、英宗年代的邑人章望之,宗孟子言性善,排荀卿、杨雄、韩愈、李翱之说,著有《救性》7篇、《明统》3篇、《礼论》1篇;宋练绘与杨时同赴洛阳从学程伊川,并与杨时论《孟子》。宋潘殖著有《忘筌书》8卷,理学家刘勉之、胡宪、刘子翚皆喜其书,子翚为其写跋。杨时倡道东南,邑人黄锾、萧〓前往求学。宋政和年间,朱熹父朱松任政和县尉,到浦城从师萧〓,嗣后常与论道。
  浦城为朱熹过化之乡。绍兴七年(1137),朱松上京,将其子熹寄居浦城。其后,朱熹又游历浦城。宋淳熙三年(1176),朱熹在建阳讲学,时任县主簿的任希夷前往从学。淳熙十四年,县主簿郑昭先向朱熹求学,邑人詹体仁、杨与立、杨道夫、杨骧、杨若海、张彦清、叶文炳、章康皆入朱门为弟子。
  “庆元党禁”宣布朱熹为伪学魁首,朱熹门人有的遭到迫害,有的害怕牵连而离去。其时,詹体仁的学生浦城人真德秀不为时论所动,私淑朱熹,以传播朱子学为己任。宋嘉定初,真德秀以经筵侍读的身份讲明理学,说动君王,使理学取得正宗的地位。嘉定十三年(1220),德秀丁母忧归浦,次年筑西山精舍,日与詹体仁、黄叔通、徐凤等亲长朋友辈讲学、议论。嘉定十五年,在仙阳西山读书处与门人刘克庄、汤汉、徐华老相与讲习、讨论,纂《文章正宗》、《大学衍义》。宝庆元年(1225),真德秀再次回到浦城,以田易梦笔山地数亩构堂,日与门人刘克庄、汤汉、徐华老撰
  《读书记》;次年,在百丈山读书处纂《四书》等。宝庆三年,在县城东建共极堂,著《心经》、《政经》、《易图解名》。真德秀理学著作甚多,其中以《大学衍义》最著,被后世君主视为圭宝,真德秀也世代受推崇。元延祐四年(1317),真德秀孙真渊筑宫祀真德秀,钦赐匾额为西山书院,在县治照墙刊字“西山真夫子之乡”,又在仙阳竖西山故里坊。明天顺二年(1458),在龙头山麓建朱文公祠纪念朱熹。隆庆六年(1572),整修县治照墙,内刊“三代直道而行”,外刊“西山真夫子之乡”。万历二年(1574),在县城棋盘街头建大儒坊。明代,黄福、吴中立研究理学颇有成就,黄福参预修《五经四书大全》及《性理大全》,吴中立著有《易诠古本》、《学庸大旨》、《论格物》等。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御书“力明正学”牌匾悬挂西山祠正殿。乾隆八年(1743),修建西山祠正殿及头门两坊,左坊题文章山斗,右坊题道学渊源。乾隆二十八年,在新建的南浦书院内,设十三子祠,祀浦城有功于理学的13人:章望之、练绘、黄锾、潘殖、萧〓、詹体仁、杨与立、杨道夫、杨骧、杨若海、张彦清、叶文炳、真德秀。清代,杨谦吉、徐珂分别著有《四书训蒙析义》和《四书句读音义》。
  五四运动后,理学长期乏人研究。1985年9月24日,为发掘整理和系统研究闽学,继承优秀文化遗产,浦城籍人周立方、杨青、叶振斌、祝文善、曾一帆、邹章松、王刚、蒋仁、余奎元等与其他县市共30多人,在浦城发出倡议书,倡议成立闽学研究会。同年11月29~30日,在建阳考亭正式成立闽北闽学研究会,推选周立方为会长,杨青为副会长兼秘书长,蒋仁为副会长。1986年11月11日,成立闽北闽学研究会浦城分会,有会员35人,蒋仁当选为会长。同年11月29~30日,在浦城召开闽北闽学学术讨论会,浦城有3篇论文在大会上交流。1987年12月1~5日,在厦门大学召开的朱子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杨青为会议主持人之一,蒋仁出席会议并在大会宣读与余奎元合撰的论文《朱熹学术思想在闽北产生条件》。该文后被上海学林出版社选入《朱熹与中国文化》。
  1988年6月23~26日,在崇安县召开20所高等院校和科研、出版单位及7个省市、17个县(市)等20多个单位代表参加的会议,成立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浦城籍人杨青为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蒋仁为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祝文善为理事;杨青当选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蒋仁、陈翔、曾一帆为委员,余奎元当选为委员兼副秘书长。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地名

蒲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