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民间文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浦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936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民间文艺
分类号: I207.7
页数: 2
页码: 1016-1017
摘要: 本篇记述了蒲城县群众文化、民间文艺的情况。
关键词: 蒲城县 群众文化 民间文艺

内容

一、民间小戏
  三角戏 源于江西,清光绪初传入,只有小生、花旦、小丑3个角色,故名“三角戏”,又称“三脚戏”,有弦乐伴奏。常演《十八摸》、《桃妹反情》、《蔡鸣凤醉店》等,其表演和词句庸俗。民国37年春节后,各乡村招演三角戏。县政府认为非但耗费,且碍风化。4月,下令禁止,并派警严禁。
  太子花灯班采茶戏和三角戏在浦城演变而成。演员腰扎纸糊篾架马灯,作马跑状舞,用弦乐伴奏,在庭院或空坪演出。其表演内容有伤风化,五四运动后逐渐被淘汰。
  踏地戏 街头演出小喜剧,以丑、旦角为主,节目选自传统戏,鼓乐伴奏,载歌载舞。解放后,利用这种形式歌颂新人新事,受观众欢迎。
  灯彩 茶灯,又名白菜灯。富岭的山路、前洋、高坊、圳边一带,每年正月初一至元宵走村串户演出。演员均为当地农民,男女各6~8人,服装简便,男扎头巾,女插花,男女双手执茶花灯,演出内容有《采茶上山》、《倒采茶》、《五梅花》。有乐队伴奏,载歌载舞,表达农家欢乐景象。
  此外,民国期间,有江西妇女3~5人为群来浦城,以卖唱为业,自备乐器,唱戏曲、小调,称堂子班。解放前夕消失。
  二、音乐
  五代,杨文逸晓音律。宋代,章友直精音乐,黄铢善琴,徐复精音律。清代,吴景伯善琵琶。清末民初七弦古琴在浦城盛极一时,祝凤喈兄弟被誉为江、浙、闽、川四大琴派中闽派古琴代表。
  民间音乐以“十番”称著,系打击乐器和管弦乐器合奏。曲有《梅花三弄》等。浦城曾有城关(浙派)和忠信(赣派)两个南词队,多在节日或喜庆事受请演奏。因乐器种类多,难以流传。
  解放后,文化部门重视民间音乐的发掘整理。1953年,曾组织30多位老艺人成立南词清唱社,但因曲谱散失,仅靠口传,未能完善。1956年,又发掘整理出民乐合奏《浪淘沙》及山歌小调17首,惜在“文化大革命”中散失。1962年从永兴、仙阳、忠信、莲塘等地发掘整理《民间小调歌谣集》,被省选收入《民歌集》。1974~1975年,收集整理成《民间歌曲选》1集。1978年整理民间小调《阿村姐妹忙》。1979年又搜集整理红军歌曲5首,民间小调76首,民乐合奏3首。1980年整理出《送郎当红军》等歌曲。1981年又整理传统歌谣1首、传统赣剧音乐15首。
  三、舞蹈
  交谊舞始于民国33年(1944),驻浦国民党第三十二集团军总部创办盟军俱乐部。为迎合驻浦英国代表团欢心,从上海聘来两名舞女,参加跳舞的只限英国人和该部高级军官。
  解放初期,在学校和青年中有跳交谊舞、秧歌舞。1954年文化部门派干部赴省学习交谊
  舞。同年5月,县文化馆、总工会举办周末舞会,是年国庆节有200多人参加。嗣后一段时间,机关、学校、厂矿开展很活跃。1956年文化馆发掘整理民间舞蹈《鱼灯》、《茶灯》、《灯火辉煌》等节目。1964年明令禁止跳交谊舞。1979年城区开始教跳青年舞,活动亦少。1981年,文化馆征集到民间歌舞1支、台湾高山族歌舞19支。1984年,文化馆开办营业舞厅,跳交谊舞。1986年12月,在富岭镇的圳边、高坊、山路、上桥等地采访和研究《茶灯舞》,详尽记录舞蹈动作、音乐、服饰道具,并作人体形象的描绘摄影,编写历史沿革概论,被收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1988年县剧场举办营业舞厅。
  四、剪纸
  清道光年间,梁章钜挈家人寓浦时,章钜三子恭辰常见人家馈赠食物时,均以红纸剪雕吉祥语句,提议以吉祥之景代吉祥语,并亲剪作花样的纸,分赠各家。
  剪花主要贴在床具、器皿、喜庆礼品上,花样有人物、花卉、飞禽、走兽等,各具形态,逼真细雅,着力于神情意态,融民族风格与乡土气息于一体。全县均有流传,富岭镇作品尤多。县文化馆1955年在城关收集一批送省。1959年,又在九牧、里源收集到千余种,选出400多种送省群众艺术馆,省外贸单位曾从中复制部分外销。剪花至今仍流行。
  五、雕花
  根雕 利用树根原有造型进行加工、雕刻,再刷上油漆,造型各异,美观雅致。始于何年无考。民家有收藏,作厅堂、卧室摆设观赏。“文化大革命”开始,作为“四旧”而破坏,遗存甚少。1988年,城关居民张某在科委大楼四层设根雕车间,制造部分产品销售。
  木雕 富户大院的门、窗、枋、梁、厨、桌、床等,用樟木雕刻山水、花鸟、龙虎、人物,雕工精细,形态逼真。惜在“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几乎破坏殆尽,仅有少数雕刻作品用泥封而幸存。1977年,盘亭公社在城关上青岭办木雕厂,雕刻樟木箱、玉堂屏风等工艺品,供出口外销。
  砖雕用砖坯雕刻后烧制而成,多嵌镶在庙宇、祠堂和院户及村落的大门、花墙、牌坊等处。雕刻的花鸟、人物、山水、文字都很精细。民国以来很少烧制。古建筑物上砖雕,在1966年破“四旧”时被破坏,仅少数用泥封而幸存。
  石雕 主要刻于祠堂、庙宇、牌坊、墓碑等建筑物,有石雕花草、文字、人物、龙虎、花鸟等。有的石雕随旧建筑物的拆除而破坏。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地名

蒲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