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清及其以前兵事纪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浦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931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清及其以前兵事纪略
分类号: E289
页数: 5
页码: 931-93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浦城县清及其以前兵事纪略的情况,包含了汉平定闽越,汉兴之战,黄巢起义军战仙阳等。
关键词: 清及以前 兵事 浦城县

内容

一、汉平定闽越
  汉高祖五年(前202),刘邦以无诸佐汉有功,复立其为闽越王,统治闽中故地。闽越国虽是汉廷“藩臣”,但对汉廷不进贡、不效力,汉廷颇为不满。景帝三年(前154),吴王刘濞反汉失败,率残部逃到东瓯。东瓯王被汉廷收买,杀濞于丹徒(明万历《浦城县志》载,汉将冯中郎率兵追吴王濞于浦城,冯殁于县北茗坑,后人立庙纪念)。刘濞子子驹流亡到闽越国“怨东瓯杀其父,常劝闽越击东瓯”(《史记·东越列传》)。建元三年(前138),无诸子郢继位,发兵围东瓯。东瓯向汉廷求援,闽越引兵自退。建元六年,南越王赵佗卒,闽越王郢趁机发兵击南越,郢弟馀善及其宗族对郢擅自兴兵不满,联络“三王之众”杀胞兄郢,向汉廷谢罪。汉武帝下令罢兵,封无诸孙繇君丑为王。馀善恃其杀郢有功,“威行于国”,自立为王。汉武帝为权宜之计,立馀善为东越王,与繇君丑并处。馀善在闽北筑6城,即汉阳城、浦城、临江城(以上3座在浦城)、大潭城(在建阳)、汉城(在崇安)、乌阪城(在邵武),屯兵抗汉。
  元鼎五年(前112)三月,南越反汉,汉廷派楼船将军杨仆率军讨伐。馀善表示愿率八千兵配合。率师至揭阳(今漳浦和广东潮汕地),借口风浪大,按兵不动,暗中又派密使给南越通风报信。汉廷识破馀善阴谋,在灭南越后,准备平定闽越。馀善知阴谋败露,于元鼎六年,派兵扼守要道,以拒汉军。又擅刻玉玺,自号“武帝”。再封驺力等为“吞汉将军”,出兵攻占汉驻江西的白沙、武林、梅岭等守备军,杀3个校尉。汉武帝派四路兵马讨伐,经一年激战,汉军攻入闽越国境内,直指闽越国的活动中心浦城。元封元年(前110),汉廷派已投附的越衍侯吴阳劝降,馀善不从。当汉横海将军韩说逼近汉阳城时,吴阳率其旧部700人在汉阳反戈。馀善受到内外夹攻而败退。后浦城、临江城相继失守,吴阳同建成侯、繇王居股用计杀馀善,率众向韩说投降,闽越国灭亡。
  二、汉兴之战
  东汉建安八年(203),汉兴、建安、南平的闽越族后裔酋领洪明、洪进、苑御、吴免、华当等5人,各率万户之众,云集汉兴;吴五率六千屯大潭(今建阳县城西南隅);邹临率六千户屯盖竹(今松溪与浙江交界处),他们同时向余汗(今江西余干)方向进取。东吴为之震动,为解除后顾之忧,东吴孙权派会稽南部都尉贺齐领兵万人讨伐。到余汗,恐全军深入会被越军切断后路,故分兵一部留守,以作后援,自率主力进击。贺齐因兵力不足,且汉兴城易守难攻,再加之越人强悍善战,故以智取:白天不交战,兵退于密林,夜晚分队骚扰。如此反复,越军疲于奔命,各寨自守。贺齐即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先攻洪明之军,在吴山南面战阵中斩洪明,其余各部闻风溃散,洪进、苑御、吴免、华当投降。贺齐乘胜进军大潭、盖竹两处,吴五、邹临投降。交战中,闽越军被杀6000余人,汉兴战乱平息。贺齐从闽越人中选万余人充实东吴军队。
  三、黄巢起义军战仙阳
  唐乾符六年(879)三月,黄巢起义军从浙江衢州入闽,刊山修道700里,直趋建州(见《新唐书·黄巢》)。途经境内,兵驻仙阳百向山(又名八面山),设2寨(后人称黄巢寨,详见文物卷)。仙阳尉文昭率官兵抵抗,在仙阳附近几经激战,起义军大败官兵,击毙文昭。嗣后,向南进军。
  四、闽与吴越西岩之战
  闽永隆元年(939),王延曦称闽王,骄淫暴虐。王延政在建州整军经武,积蓄力量,兄弟矛盾尖锐。永隆二年,吴越国王钱元瓘趁闽中大乱,派仰诠、薛万忠等,率10万越军攻闽,直指建州。是时,闽国上左厢虞侯范滔镇守境内,兵驻西岩山。吴越军途经境内,重兵围困西岩山达4个余月,范滔采取“昆阳之战”中“常山之阵”的战法,先以少交锋,麻痹越军,后突然如蛇奔穴,神速突围,越军大败,擒杀甚多。延政加封范滔为保胜西岩指挥使。次年,吴越军从闽地撤回。
  五、叶浓、范汝为起义军攻克浦城
  宋建炎二年(1128年)六月,建州军校叶浓,率众数千人起义。转战福州、宁德折回建州时,攻克政和、松溪。九月4日攻克浦城,然后转入建阳。
  建炎四年(1130年)七月。范汝为率盐贩和灾民在建瓯迴源起义。绍兴元年(1131年)冬。义军攻克建州,派熙志宁部攻浦城,宋宰相吕颐浩命辛次膺为浦城县令,遏制义军。辛到达浦城时义军已破城。
  六、韩世忠追击叛军于渔梁
  宋建炎三年四月,兵变首领苗傅、刘正彦逃入境内,宋御前左军都统制、浙西制置使韩世忠从浙江衢州和江西信州两路进兵讨伐。五月,追至渔梁,刘正彦、苗傅分别屯兵于渔梁溪北、南两处,跨溪据险,相约为应。韩世忠先令归附的原刘正彦部将刘晏,率其部骑600布于渔梁山南作疑兵,派骁将李忠信、赵竭节、马彦溥趁夜色袭其兵营失利,均先后阵亡。叛军乘胜杀至中军,韩世忠挺矛迎战,杀败叛军,刘正彦、苗傅之弟均被擒获。
  七、红巾军战浦城
  元至正十二年(1352)四月,江淮红巾军一部自江西进入福建。六月初四日,由崇安攻陷浦城。浦城池元甫(又名细)召集万人响应。同月十七日,红巾军攻占松溪。九月十八日,调往邵武堵剿红巾军的松溪县达鲁花赤阿思兰率师回救,与松溪黄昌元地方武装合力进剿。至十一月初十日复入松溪城,红巾军撤往浦城。是年冬,阿思兰往浦城,招抚据守的红巾军首领池元甫。元甫被委任为松溪县主簿(一说县尹)。当时元甫父率红巾军驻政和山后,元甫兄池惠率红巾军驻浦城南岸(今属石陂镇)。元甫暗中组织力量,准备里应外合。至正十三年三月初四日,瓯宁县黄村叶高一、康甫率领的红巾军发兵进攻松溪,元甫准备内应。不料,他与红巾军来往的密信被黄昌元获悉。翌日四更,元甫等70余人被阿思兰捕杀,接着,黄村的红巾军也被镇压。同年七月初七日,池惠率部在浦城激战,杀死元军戍将安吉。浦城池惠的红巾军与瓯宁县祝清相的红巾军相为犄角,与官府对抗。不久,元廷派大军镇压这两路红巾军。此后数年,红巾军余部参加当地农民起义。其间,政和西里寨起义军进攻浦城,浦城县尹叶景仁率官兵进剿,被击败,叶景仁被击毙。
  八、明军入闽
  元至正二十四年,元福建行省平章事陈友定统领八郡。这时,朱元璋称吴王,封胡深为王府参军,驻守处州,与友定接境。至正二十五年二月,陈友定进攻处州,被胡深击败。胡深乘胜追击友定到浦城。同年五月,胡深与浦城守将友定部属赖元帅大战于浦城之南。胡深获胜,进而攻克县城。嗣后又克松溪。至正二十七年十一月,朱元璋消灭东部张士诚势力后,派海陆两路大军入闽:一路以汤和率船队由海道取福州;一路派其外甥浙江行省平章事李文忠率大军屯浦城,以逼元军。文忠屯兵浦城后,曾戍浦城的处州翼元帅副使章存道率乡兵1.5万人从征。文忠从浦城发兵连克建(州)、延(平)、汀(州)三州。
  九、叶宗留起义军转战浦城
  明正统十二年(1447)九月,叶宗留率起义军攻克县城,当地人加入义军甚众。十三年叶宗留中流矢阵亡。十四年,其部将叶希八率义军攻击浦城。知县何俊下令修城堑,备器械,踞城拒守。义军攻城未克,退却。不久趁何俊往崇安,再次攻克县城。何俊急返回浦城。义军被杀百余,被迫转战建阳。
  十、清军入闽
  清顺治二年(1645)闰六月,明唐王朱聿键经浦城到福州称帝,封知浦城县事郑为虹为御史,驻浦城巡视仙霞关,防御清军入闽。不久命郑巡抚上游四府兼领关务。这时,明总兵郑芝龙拥重兵镇守仙霞关。同年八月,唐王封到浦城勤王的镇江总兵郑鸿逵为大元帅,命其出师浙东,郑借口等候粮饷,驻仙阳镇不再前进。顺治三年六月,郑芝龙对南明怀异心,全部撤走守关兵将,致使仙霞岭二百里间无一人守险,郑鸿逵部士气低落。一天,军中传言清兵已到,郑鸿逵捷足先逃。同年八月,清征南大将军贝勒博洛率清军长驱直下仙霞岭入闽。郑为虹动员百姓撤退,自守空城。城陷,郑为虹被俘处死。
  十一、太平军攻克浦城
  清咸丰八年(1858)二月,翼王石达开攻克江西铅山,从广丰经浦城北乡进入浙江江山县。时浦城署县韩湛下令全城戒严,增筑城墙。又派兵协同各乡团练分守各要隘,以3000人防守通往广丰的二渡关,以4000人防守通往崇安的双亭隘。同年二月十八日,杨辅清率太平军入闽,获悉二渡关、双亭隘有重兵把守,即以村民为向导,乘昏夜大雾,从苦株林小径,绕入浦之华竹坑,由马岭过后洋,于次日上午到达西乡街。10多万义军直逼城关,围城数匝,韩湛凭城垣防守。太平军一时难以攻下,即将总部设于水南房氏宗祠。
  太平军在城郊三里亭和连墩两地击退援兵,击毙枫岭营守备余金标和刚来接任知县的刘芳云。县城主要兵力已调去防守二渡关与双亭隘,城内空虚。乡区团练欲入城支援,又被围城的太平军各个击破。二十一日,太平军从南门、东门、西门三面破县城。韩湛遁至越王台自缢。当日酉时太平军转入巷战,经过12小时激战至二十二日卯时,战斗结束。二十三日,太平军全部进驻县城。
  太平军攻克浦城后,清帝急令云南鹤云镇总兵周天培入浙江,与其兄周天受共办“防剿”事宜,入闽包抄。四月初,西乡联首叶青和、达朝绅出资请崇安知县莫自逸、游击王兴棠带营兵、乡勇3000余人驰援。王兴棠至城郊,一遇太平军即潜逃,外委刘忠孝被生擒,兵丁被杀数百,余皆溃逃。太平军再次占领西乡。清军参将戴庆吾、游击张从龙协同南乡团练扼守西阳岭,千总许玉龙扼守观前沿南浦溪一带。太平军到达,一冲即垮,南乡亦被太平军占领。
  六月初,石达开已与天京分裂,率领大军远征,派“九公子”从塔岭过浦城。驻浦的杨辅清与石有矛盾,石达开前部到城郊时,发生武装冲突,石部被杨部截杀过半。石达开闻讯亲率大军10余万,从浙江龙泉进入境内。杨辅清为免再生冲突,七月初七日全部从二渡关进入江西。石达开部大部从毕岭、筋竹隘进入浙江,部分从双亭隘、塔岭隘离开浦城。
  十二、左宗棠转战浦城
  清同治元年(1862)三月十三日,浙江江山县毛村起义军进攻峡口,威逼浦城,闽浙总督左宗棠驻扎浦城。同治二年三月,左奉诏入浙江。同治三年,在江西的太平军侍王李世贤部到光泽、崇安、浦城活动。左宗棠在浙江先派浙江提督黄少春、副将刘明珍两军共4600人由衢州进入浦城,转战闽北。同年十一月十六日,左宗棠移驻浦城。同月二十七日到达延平。同治四年正月二十四日,太平军攻克龙岩州后,左宗棠加调署衢镇总兵刘清亮带所部湘军3000人经浦城往泉州。
  十三、刘志标起义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在北方义和团影响下,刘志标(又名家福)在九牧村率领结义兄弟和数十名饥民于六月十四日举行起义,定名红巾军,攻下渔梁守备署。清军哨长戴承凤越墙逃跑,红巾军获得一批军械。接着乘胜袭击上同民团部,又获胜,义军增至千余人。知县翁天祜加强城防,建镇总兵敖天印督兵入境,偕同哨长戴承凤驻北乡进剿,义军遂转战浙江,与吴嘉犹领导的义军会合。六月二十三日攻克江山县城。二十四日攻常山县城,义军增至万余人。二十七日进军龙游县。获胜后,掉回围攻衢州城。因衢州总镇喻俊明、知府洪恩亮加强防守,义军连攻七昼夜未克。清廷令闽浙皖赣八府清军会同兜剿,义军在几路清军夹攻下失利,大部溃散。七月十一日转战江西玉山县。次日攻城又失利,退至玉山八都,又遭清军夹击。刘志标负伤,200余人阵亡,志标在数十名义军护卫下,折回浦城盘亭后垄山养伤。建镇总兵敖天印率兵与乡兵联合围剿17天,刘志标被捕杀害,红巾军起义失败。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地名

浦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