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民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浦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9300
颗粒名称: 第六章 民兵
分类号: E158
页数: 6
页码: 923-92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浦城县关于民兵方面的情况,包含了民兵组织,民兵武器,军事训练等。
关键词: 军事 民兵 浦城县

内容

第一节 民兵组织
  解放初期,在组织农民协会、开展减租反霸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民兵组织。城区及农村各区所在地建立22个民兵队,共433人。至1950年3月,民兵队发展到75个,民兵750人。
  1951年,根据中央《关于加强民兵建设的指示》和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民兵组织暂行条例》,各区乡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均建立起民兵组织。至1953年初,全县共建有97个民兵队,568个班,民兵7785人。1953年1~4月,对民兵进行首次整顿,清洗不合民兵条件的49名,动员退队94名。同时在全县推行普遍民兵制:男性16~45周岁,女性16~35周岁均可参加民兵;民兵分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两种。基干民兵,年龄18~28周岁,其余皆为普通民兵。是年底,全县共有民兵9717人,其中基干民兵2100余人。
  1958年9月,毛泽东发出“全民皆兵,大办民兵师”的指示。同年11月8日,县成立民兵师,凡年满16~50周岁男女公民都编入民兵组织,全县共编1个师、10个团、110个营,592个连。其中基干民兵332个连39415人(内女民兵15889人),普通民兵260个连39091人(内女民兵15726人)。师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卫生处、县民兵基干团。师长兼基干团团长,辖5个营、20个连及1个直属排,共4350人,配备武器。次年在基干团中又组建6个民兵机炮连。
  1962年6月,贯彻毛泽东民兵工作做到“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简称民兵“三落实”)的指示,组建武装基干民兵,以复退军人为骨干,参照征兵政审条件,选18~25周岁的男性基干民兵组成,全县共组建2个营、8个连、1000余人。
  1969年底,贯彻毛泽东“准备打仗”的指示,组建武装民兵独立团,在原2个营基础上再建1个营,共3个营,分别建在县的南、中、北3个片,共计806人。
  1974年,奉命成立“城关地区民兵指挥部”,指挥城关镇及县直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民兵组织。1975年2月,县建民兵武装基干团,在武装基干民兵中,组建一个应急机动营,有620人。并在水南基干民兵中组建通讯连直属县武装基干团领导。1978年4月,由莲塘公社的西岩、莲塘、九秋3个大队的民兵组建民兵侦察连,亦直属县武装基干团领导。
  1981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调整民兵组织问题的报告的通知》,浦城不再设武装民兵,只设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普通民兵由公社、镇组建。调整后,县有基干民兵11080人。
  1953~1988年,全县民兵每年进行一次组织整顿,不断吸收符合条件的青年加入民兵组织,把超龄基干民兵转为普通民兵,超龄普通民兵退出民兵组织,调整班、排、连、营建制,配备干部,并清点武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总结表彰先进。
  第二节 民兵武器
  一、武器配备
  1949年,县军管会移交给地方政权的武器有步枪642支,短枪81支,冲锋枪1支,轻机枪21挺,重机炮1门,六〇炮1门。1953年,发给民兵武器共有枪628支,其中短枪34支,步枪549支。1954年初,经清查,共发给民兵步枪550支。1958年大办民兵师,共有4350名民兵配备各种武器。1959年组建6个民兵机炮连,配备轻、重机枪各18挺,82号迫击炮18门。1960年组建战略基干营3个,共配备重机枪18挺,轻机枪27挺,82号迫击炮27门,75号无后坐力炮3门,120号迫击炮3门。1962年,全县民兵有步枪10种904支,轻机枪112挺,重机枪22挺,迫击炮20门,六〇炮18门。1966年1月统计,全县民兵武器共有迫击炮20门,重机枪22挺,轻机枪120挺,步枪451支,冲锋枪126支,土枪1716支,手榴弹87枚。1967年5月,全县民兵武器上缴。1969年12月,执行“准备打仗”指示,发放民兵武器约2000件。1970年全区内枪支调整,浦城长枪统一口径为7.62毫米,共有步枪594支,轻机枪120挺,冲锋枪108支,卡宾枪192支。1974年起,县直机关单位武装基干民兵营中设一个高射机枪连,由县直属机关、县农业机械厂、县磷肥厂各组建1个排,共配备高射机枪9挺。1975年,为水南民兵通讯连配电台5台和电话交换机1台、电话单机10架。1982年,民兵武器简易封存。
  二、武器保管维修
  解放初,民兵武器由各区公所统一保管,各区均设枪库及保管员,在执行任务时临时发给各民兵队,任务完成即上交区枪库。1954年5月,第一区至第十三区各区枪库分别保管枪支数依序分别为49支、31支、58支、53支、74支、74支、36支、25支、47支、41支、22支、22支32支。1958年大办民兵师时,县直属民兵基干团的武器发至连部保管,共20个保管点;其他基干民兵武器拨至团部保管,共10个保管点。1962年战备,据国防部、公安部、体育运动委员会联合通知,明确规定凡步枪、轻重机枪、冲锋枪、高射机枪、各小炮及民兵现行配备武器的种类,各县人武部都要重新登记造册,统一管理。同年,福建省军区后勤部军械处制定《武器分级规则》,把民兵武器分为新、堪用、待修、报废4级。县人武部造册列出:各种步枪堪用718支,待修75支,报废593支;轻机枪堪用84挺,待修16挺,重机枪堪用18挺;六〇炮堪用18门。堪用武器由全县25个公社和6个县直机关单位保管,待修、报废武器存在县库,待修武器由军分区统一维修。1965年县武装基干营做到武器定人、定枪、定弹。1966年8月,成立县民兵武器修理领导小组,5人组成,由分管民兵工作的副县长和县人武部分管武器干部分别任正、副组长,同时在县农业机械厂成立民兵武器修理小组,随后建军工车间,有工人3~6人。1967年5月,因“文化大革命”动乱,全县武器收缴,送驻军仓库保管。1969年12月,民兵武器重新配发至大队民兵营和县直机关单位武装民兵连保管;县和人民公社武装干部配备手枪到人,并发给持枪证。1982年8月起,县直属机关、单位基干营武器收归县人武部仓库,大队民兵营武器收归公社人武部,作简易封存。1983年9月,县成立民兵武器管理领导小组,3人组成,县人武部部长任组长。同时开展民兵武器管理“百日无事故”竞赛活动。
  第三节 军事训练
  1950~1952年,县办民兵积极分子训练班,开展军事训练。1953年开始一年一次冬训,县培训民兵骨干和教员,区乡组织民兵训练,时间4~5天(1955年改为10天左右),内容以军事为主。1953年训练5104人,嗣后逐年增多,1959年达11256人。
  1960~1961年,民兵训练贯彻“以劳为主,劳武结合”的方针,大忙不训,少忙多训,并提倡“田头训练”。由各公社自行组织训练。1962年开始,强调战备训练,规定一年中,普通民兵训练不少于80小时,基干民兵训练不少于100小时。训练内容:军事、政治比例为七比三。1964年9月,县举办第一期基干民兵特等射手训练班,时间1个月,训练射手12名,是年全县共训练民兵9696人。1965年,训练民兵12104人。同年3月,县举行民兵首届比武大会,全县有200余人参加。是年进行较大军事演习16次,参加演习民兵共4754人次。1966年后,训练内容中,军事、政治比例改为二比八。1967~1972年,只训练民兵干部和武装基干民兵,1969年训练民兵干部274名,训练武装基干民兵1600多人。
  1973年开始,民兵训练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民兵军事训练纲要》进行。重点训练民兵干部、武装基干连和专业兵种的战略战术,军事、政治训练时间比例为七比三或八比二,时间为10~20天。1973~1980年,共训练民兵排以上干部2.04万余人次,武装基干民兵3.5万余人次,民兵17万余人次。1977年9月24~28日,为纪念毛泽东“大办民兵师”指示发表19周年,在城关举行民兵会操,全县共有男、女代表64个班,726人参加。
  1981~1984年,年均训练3500人。1985年开始,民兵训练贯彻“减少数量,提高质量,抓好重点,打好基础”的方针。1986年兴建县民兵预备役教育训练中心。1985~1988年,年均训练数在500人左右,其中专业民兵近半数,训练时间15~20天。
  第四节 政治教育
  解放初期,利用会议对民兵进行土地改革、剿匪肃反、抗美援朝的教育。1952~1956年,进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教育。国家颁布《兵役法》后,在民兵中开展依法服役和民兵的性质任务教育。1958年“大办民兵”中,广泛深入进行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教育。1959年4月,贯彻福州军区民兵工作会议精神,在民兵中开展“五好”活动(即劳动生产工作好、学习好、团结互助遵守纪律好、战备治安爱护武器好、锻炼身体好)。
  1960~1961年组织民兵“田头学习”,进行战备和形势等政治教育。1960年,县人武部在仙阳公社农场民兵营举办民兵军政学校试点,学校设政治教育课,由农场支部书记和小学教员讲课。1962年后,根据民兵工作“三落实”要求。抓政治落实,全县民兵政治学习制度落实到连,学习内容主要是《毛泽东选集》。并结合形势进行战备教育,结合开展忆苦思甜进行阶级教育。1963年,盘亭公社盘江民兵营首先建立一月一次政治课制度。1964年4月,水南娘子军民兵连开始每月2次政治教育课。
  1969年起,政治教育以阶级斗争为纲,以开展“四好”、“五好”活动取代民兵工作“三落实”活动。对民兵进行坚守岗位、遵守纪律等教育。1969~1976年,受到县表彰的“四好”民兵组织123个,“五好”民兵1295人。1977年7月,开展民兵工作“三落实”先进单位评比竞赛活动,当年受县级表彰的先进单位46个,先进民兵337人。
  1979年起,在民兵中普遍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新时期总路线总任务教育。每年进行一次系统的国防教育。1981年,贯彻总政治部《关于加强民兵政治教育的意见》,坚持基干民兵每月上一次政治课。至1984年,全县有民兵政治教员947人,民兵“一月一课,”教育落实232个营(连),占74.1%;基本落实的69个,占22%;未落实的12个,占3.9%。
  对于民兵中涌现出的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通过民兵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加以表彰鼓励。解放初至1988年,召开全县民兵积极分子代表大会9次,参加代表3000余人次,受表彰单位943个次,个人2417人次;出席历届地区、军分区民兵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代表单位10个,个人60人;出席历届省政府、省军区、福州军区民兵积极分子代表单位6个,个人19人。出席全国民兵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两届,均为单位代表,分别为:1960年,胡锦望等5人分别为县民兵师和九牧、仙阳、临江、石陂4个公社民兵组织代表;1964年有盘江民兵营代表1人。
  第五节 重要活动
  解放初期,民兵活动主要是参加剿匪反霸、保卫人民政权、维护地方治安、带头走集体化道路、恢复发展生产等。人民公社化后,民兵在生产、工作中发挥突击队作用。1960年后,民兵活动以反空降、反空袭、防暴乱为中心。1962年起民兵加强战备训练。1964年后,开展创先进和民兵比武活动。“文化大革命”时期,民兵活动主要是“抓阶级斗争”,协助维持社会治安,抓战备训练。1978年底开始,民兵活动主要表现在经济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和抢险救灾中的突击作用。
  一、参加剿匪斗争
  解放初期,民兵积极配合解放军、公安人员剿匪,担负提供情况、当向导、站岗放哨、清查户口、看管押送犯人等任务。在剿匪中,全县民兵出动数万人次,抓获土匪79人,其中中队长以上匪首就有11名。
  二、维护社会治安
  民兵组织建立后,担负地方保卫工作,监视坏人,配合公安机关侦破案件,抓捕罪犯。1949~1988年,共出动民兵4003人次,搜山27次,破获案件364起,抓获罪犯310人,抓捕逃犯39人,缴获长、短枪共4支,手榴弹13枚,子弹748发。
  三、保护桥梁、仓库
  解放初期,境内主要公路桥梁,长度10米以上的有25座,均由当地民兵轮流看护,值勤民兵165人。粮食仓库63座,值勤民兵73人,负责夜间巡逻。1960年战备粮仓54座,护仓值勤民兵159人。对于重要的物资仓库,均有民兵参加巡逻或轮流值勤。
  四、防空防暴
  1953年起,境内先后设过8个防空监视哨,由74个民兵负责监视。1960年,组织反空降、反空袭民兵小组100余个,民兵19173人。1962年,在5个被列为重点防暴乱地区组织民兵连5个,班48个,民兵565人,负责该地区防范工作。1963~1965年先后在城关、永兴、山路、古楼、盘亭等地分别举行战役性反空降反暴乱演习。1960~1971年,在反空降、反暴乱重点地区、地处三省结合部的盘亭公社,进行过6次反空降、平暴乱的民兵演习。规模最大的是1964年1月27日凌晨,在福建省军区毛会义副司令员、南平军分区路志参谋长的直接领导下,县人武部具体组织安排,在盘亭公社举行“全民皆兵”的反空降、反暴乱演习。南平军分区调1个正规武装排配合,盘亭公社组织全体民兵2000多人参加,本省部分县市人武部领导和浦城县各公社党委书记、人武部部长都现场参加。同年4月,总参谋部组织广东、浙江、福建民兵工作检查团到此检查、观摩,总结推广盘亭公社反空降、平暴乱的演习经验。
  五、抗灾除害,参加生产
  解放初期,害兽损害农作物情况严重,民兵在消灭害兽,保护生产中发挥很大作用。1953~1957年,全县先后组织民兵除害兽队(组)319个,共除灭害兽约5000多只,其中九牧乡民兵除害兽队除灭816只,被省授予民兵除害兽先进单位称号。民兵在生产斗争中起骨干作用,每遇灾情、险情,民兵都是突击队。1957年夏旱保苗斗争,兴修水利1700余处。1958年,全县组织民兵生产突击队2022个,兴修水利1711处,灌地11.69万亩。1960年有3个水库,曾一度由12名民兵义务护守。
  1965年4月,组建水南娘子军民兵连,由种茶的44名女青年组成,后扩大到70人左右。
  按班、排、连编制,坚持劳武结合,发挥生产突击作用,开茶山200余亩,年产茶50余担,成为省军区、建阳军分区及县的先进典型。1981年10月改称茶叶专业队,保留民兵建制。
  1982年6月和1988年5月、6月3次洪灾,民兵出动20400人次,共组成415支突击队参加抗洪,他们守护和加固水库13座、电站227座、防洪堤237处、桥210座,抢救物资达35万余元,帮助转移群众1444人。1982~1988年,出动民兵5142人次,造林19865亩。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地名

浦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