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军事设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浦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9282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军事设施
分类号: E95
页数: 3
页码: 905-90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浦城县军事设施的情况,包含了城垣,关隘,教场,营房,演武厅,训练场等。
关键词: 军事 设施 浦城县

内容

第一节 城垣 关隘
  一、城垣
  西汉建元六年(前135),东越王馀善杀兄郢后,在闽北筑6座城抗汉,境内有汉阳城、浦城、临江城3座。汉元封元年(前110)武帝平定闽越后废。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驻浦守将岳承祖将汉城旧址填土加高加固,历经整修,至清嘉庆时,有城垛3464个,炮楼9座,置红衣炮10门,卡房9间,地下室2处,藏有常备火药2942斤,铅子2237斤。民国期间这些设施逐渐废除。(详见《城乡建设》卷)
  二、关隘
  明洪武元年(1368),知县张鹏举在梨岭畔树华表曰“梨关”,正德七年(1512)重立关门、关楼,后废。明嘉靖《建宁府志》载浦城县有隘19处,为塔岭隘、筋竹隘、小峰隘、刘源隘、长叫隘、严坑隘、毛源隘、小坑隘、南溪际头隘、寨岭隘、葛山隘、黄二仰隘、牛岭隘、豪岭隘、翁源岭隘、际溪隘、靖安隘、枫岭隘、竿头隘。
  清顺治《浦城县志》载:全县设关9座,即高泉关(界龙泉)、大石郑坑小关(界松溪)、翁源关(界松溪)、太平关(界永丰,即界今广丰)、二渡关(界永丰)、枫岭关(界江山)、金竹关(界江山)、安民关(界江山)、柳营关(界江山、永丰)。有隘20处.在东乡设秦家隘、上叫隘、葛山隘、小坑隘、毛源隘、岩坑隘、麒麟隘(又名南溪漈头隘);东南乡设翁源隘、东岭隘、水北隘、茅洲隘、相思林隘;西乡设洋源隘、梅溪隘;西北乡设木城隘、梨岭隘、老鼠岭隘、三枋隘、上墟隘;东北乡设寨岭隘。同治十年(1871)有关6座,即枫岭关、高泉关、金竹关、二渡关、太平关、梨岭关。即明洪有隘20处:即上叫隘(又称长叫隘)、葛山隘、小坑隘、毛源隘、岩坑隘、麒麟隘、梅溪隘、寨岭隘、翁源隘、豪岭隘、塔岭隘、小峰隘、靖安隘、刘源隘、王二仰隘、筋竹隘、竿头隘(明正德七年曾立匾曰“新关”)、牛岭隘、溪源隘、际溪隘。光绪二十三年(1897),有关5座:二渡关、梨岭关、柳营关、安民关、木城关(木城隘改)。有隘22处:溪源隘、小坑隘、毛源隘、岩坑隘、上叫隘、葛山隘、麒麟隘、翁源隘、际溪隘、豪岭隘、塔岭隘、梅溪隘、太平隘(太平关改)、双亭隘(洋源隘改)、刘源隘、王二仰隘、寨岭隘、牛岭隘、筋竹隘、枫岭隘(枫岭关改)、渔梁隘、靖安隘。
  第二节 教场 营房 演武厅 训练场
  明万历(1573~1620)年间,在城郊水南建大教场,为军事训练操演场所。清顺治四年(1647),在教场中间的小演武厅遗址建教场营房,有前、后堂各3间,旁置耳房若干,供过境军队住宿之用。顺治五年,建宁协标中营驻防境内后,营房为中营将士训练之所,复称演武厅。嘉庆十二年(1807)再次修葺,光绪二十二年(1896)堂房废。民国22年(1933)秋,在教场旧址建军用飞机场。民国31年7月机场废,垦为菜地、鱼塘。
  1986年6月,建成县民兵、预备役教育训练中心,占地面积5.2亩,教学、生活设施可容纳500人同时训练。配套训练的“四场”即射击场、战术场、专业兵训练场,投弹场。
  第三节 碉堡
  民国22年(1933),在与浙赣交界的界牌、棠岭、盘亭、深坑、柳墩等村先后修碉堡12座,其中棠岭村筑碉堡4座。次年10月,自乌阴桥至深坑又动工筑碉堡7座。至民国31年,全县共筑有碉堡27座。
  民国32年,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颁发《三省边区绥靖指挥部筑碉护路计划大纲》,指令在广(丰)浦(城)、龙(泉)浦(城)、浦(城)建(阳)3条公路沿线筑碉堡。自是年5月至次年6月底,新筑碉堡51座,修复碉堡27座,共78座。其中:龙浦线上母堡11座,子堡14座;广浦线上母堡5座,子堡5座;浦建线上母堡18座,子堡25座。广浦线碉堡分布在柳亭乡的柳家殿及后山门,棠秀乡的王家桥、村头、寺门前、大溪沿及界牌,仙阳镇的仙阳;龙浦线碉堡分布在富岭镇的葛山、隘门口及山尖,山路乡的南口塘及三祠崖,高泉乡的圳边及花桥;浦建线碉堡分布在大湖岭、临江、樟元山、石陂、旧馆等公路旁。碉堡分上下两层,高3丈,厚1.6尺;母堡内空直径1丈,可容纳1个排兵力,故又称排碉;子堡内空直径8尺,可容纳1个至2个班兵力,故又称班堡。碉外挖堑壕,灌水,设陷阱。
  民国35年7月统计,全县共有碉堡61座,其中排碉15座、班碉46座。民国37年初,县政府为内战需要,成立建筑碉堡委员会,在城近郊建筑碉堡7座,其中排碉4座、班碉3座。至解放前夕,全县共有碉堡68座,其中公路沿线碉堡40座、乡村碉堡28座。碉堡外围均有战壕和工事。
  第四节 军用机场
  民国22年(1933)秋,蒋介石觉察到十九路军在福建有反蒋迹象,为应付事变,下令在浦城建飞机场。场址选在水南原校场,东起五百丘,西至下铺村,南至饶厝门口,北至茅瘩头,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征调民工,于同年10月1日动工,仅81天建成。削平山包20余座,填池塘40余口,机场设备简陋,仅1条简易跑道和1座400平方米砖木结构平房。水南飞机场属中国航空委员会空军第七十四飞行场。民国28年11月,改属空军第九十八场,称为空军二十七站,受衢州空军第十三总站指挥,机场下设工程、机械、测候、军需、特务、医疗6个股及被服(在村头)、油弹(在下沙)两库,官佐士兵编制34人,实有18人。同年12月25日,为指挥镇压“福建事变”,蒋介石偕宋美龄及其随行官员,飞抵浦城,首次使用该机场。
  民国27年5月27日11时,3架日本飞机空袭机场,炸毁办公房和场地。同年5月和次年11月,国民党浦城县长宋增渠两度派民工修复机场。民国31年6月21日,为防日本飞机在降落,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急令县政府破坏机场。自6月22日开始至7月18日,征调民工5250个劳动日,把机场彻底破坏,场站人员全部撤走,该地后辟为田。
  1967年福州军区空军部队,将仙楼山下体育场作为直升飞机临时降落场,同年11月进行一次试降。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地名

浦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