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扶持老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浦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925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扶持老区
分类号: D632
页数: 2
页码: 866-86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浦城县民政扶持老区的情况,包含了老区分布和扶持老区。
关键词: 民政 扶持 浦城县

内容

一、老区分布
  民国16年(1927)至民国38年5月,县境边缘1324平方公里地区为革命根据地,占县总面积39.14%,先后建立中共组织和苏维埃政权。国民党反动派为消灭共产党,对革命根据地人民残酷镇压,采取烧、杀、抢“三光”政策,烧毁村庄320个,烧拆房屋5112座17998间,杀害百姓1165人,捕捉6664人,有4453人外逃,使1809户灭绝。解放后,革命根据地称为老苏区(简称老区),1988年行政区划中有枫溪、水北街、古楼、管厝、濠村等5个老区乡。确定枫溪乡的枫溪、黄坛、杜畲、福禄、岱后、池家、胡推,水北街乡的双墩、新桥、罗源、洙溪、岩鼻、东路、际岭、蓬尾、上山桥、桥亭、翁村、石埠后、朱墩、水尾丘,古楼乡的古楼、岗里、中潭、大路、坑口、里山、石村,管厝乡的管厝、上村、党溪、河源、榆双、庆元、流村、里林、洙墩、楮林、叶坞,濠村乡的濠村、樟源、后濠、北坑,石陂镇的梅坑,永兴乡的肖家、凹头,忠信乡的坑尾、毛洋、寨门、海溪、溪源,盘亭乡的均溪、刘田,富岭镇的双同、双坑,九牧乡的中垄等56个村为老区村委会,共有731个老区自然村(其中基点村135个,附点村332个,游击区村264个)。有老区群众18576户,占全县总户数的20.84%,人口8382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2.12%。
  二、扶持老区
  1951年,县人民政府发放老区补助粮10.5吨。1952年,县成立老区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扶持老区的经济文化建设。1953~1954年拨给老区救济款13.381万元,救济粮150余吨,减免公粮430吨,银行发放低息贷款17.014万元,帮助809户1195人新建房屋471座2318间,修建1063间。发放棉被946床,棉衣3099件,购买耕牛953头,添置各种农具1989件,修建水利23处,道路12条,恢复笋厂、砖瓦厂26个,开垦荒田1411亩,垦复毛竹、茶山1972亩。
  1958~1962年,发放老区补助款28979.09元,棉衣58件、棉被42床、布票2860尺,帮助建房2户9间。1963年,发放革命基点村救济棉花450公斤,棉布1543.33米,救济款900元。1965年对老区基点村、附点村进行调查访问,给生活困难的群众发放棉被196床、棉衣749件。
  1966~1980年,未设老区建设机构,其扶持事项由民劳局办理。1981年省人民政府通知,恢复县革命老根据地建设委员会,负责扶持老区建设工作。1981~1988年,扶持54个村委会、407个自然村、12798户、60150人。国家共拨出扶持老区经费271.2万元,其中有偿43.07万元,无偿228.13万元。扶持336个项目,其中种植业项目116个,投资40.6万元;加工业项目12个,投资7.2万元;水产养殖业项目24个,投资5.5万元;机械设备项目13个,投资7.4万元;修建公路23条34.5公里,投资25.7万元;机耕道18条52.5公里,投资17.8万元;建石拱桥70座839米,投资27.86万元;兴建小水电站19座,装机容量440千瓦,投资39万元;架输电线路8条15.5公里,投资3.8万元;兴建中、小学校33所,建筑面积9997平方米,投资21.6万元;扶持养殖专业户55户,投资2.5万元。并举办老区各类科技训练班21期,培训781人次,投资1.5万元。
  1988年,已有339个老区自然村8509户通公路,占老区自然村总数46.37%,占老区总户数45.81%;有477个自然村11986户用上电灯,占老区自然村总数的65.25%。老区的教育普及率96.9%。1949~1988年浦城老区共培养大学生51人、中专生96人。中小学生8298人。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地名

浦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