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监督改造“四类分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浦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9202
颗粒名称: 第七节 监督改造“四类分子”
分类号: D651.5
页数: 1
页码: 833-834
摘要: 本节记述的是浦城县监督改造“四类分子”情况包括反革命分子和地主分子进行监督改造。
关键词: 浦城县 监督 改造

内容

1951年起,土改结束的乡(街),对反革命分子和地主分子进行监督、改造,使之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这项工作由乡(街)治安保卫委员会负责。1952年,县公安局第一批批准管制反革命分子和地主分子共784名。对管制分子的表现每年进行一次评审,鼓励其积极改造。1956年,根据《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精神,对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及其他刑事犯罪分子(简称四类分子)实行规划管理。对表现好的准其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称社员;表现一般的称候补社员;表现坏的则交农业社管制。是年全县有地主分子268名、富农分子147名、反革命分子163人,共578名。其中改变成份摘帽称社员的116人,为候补社员308名,交社员管制的125名,受刑事处理的29名。1957年将反右派运动错划的右派分子列入管制对象称为“五类分子”。同年,经基层评审,报县公安局批准摘帽的397人,重新戴帽的80人。1974年,“五类分子”经过评审核定摘帽一批。1979年,对错划的“右派分子”全部给予摘帽,平反改正。同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地主、富农分子摘帽问题和地、富子女成份问题的决定》,开始为“四类分子”摘帽。1983年,全县“四类分子”全部摘帽。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地名

浦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