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浦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912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分类号: D64
页数: 5
页码: 677-681
摘要: 本篇记述了蒲城县民国时期政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关键词: 蒲城县 民国时期政事 社会主义 改造时期

内容

1957~1966年,中共浦城县委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领导浦城人民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在这10年中,由于“左”的错误干扰,全县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走过一条曲折的道路。1958~1960年,遭受以“大跃进”为标志的严重挫折。但是,其主导方面是积累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培养出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建设人才。
  一、完成“一五”计划,开展整风和反右斗争
  1957年胜利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1.75倍,年平均递增13.46%。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5.48倍,年平均递增26.32%;农业总产值增长1.16倍,年平均递增10.13%。国民生产总值比1949年增长1.41倍,年平均增长11.59%;财政收入比1949年增长33.27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万元。文教卫生事业有很大发展,文化馆规模扩大,新建文化站3个、俱乐部119个、农村图书馆69个,设立县广播站,组建2个专业剧团,新建1个电影院、2个电影队。扩建医院,建立32个乡镇卫生所。1957年全县中、小学比1949年增长2.23倍,在校学生增长3.46倍,年平均递增20.54%。人民生活得到显著的改善,全民所有制职工每人平均工资1957年比1950年增长1.09倍。
  1957年是胜利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一年,也是集中时间整顿党的作风的一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决定在全党进行一次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为贯彻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中央的指示精神,4月中旬,中共浦城县委组织县直机关干部进行学习。5月24日,成立中共浦城县委整风指导小组办公室,实行开门整风,除在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外,还组织县直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大鸣大放,帮助党整风,共提出意见1736条。其时召开政协浦城县第一届委员会第二次扩大会议,开展大鸣大放,帮助共产党整风。广大群众和爱国人士积极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向县委和各级党的领导干部提出大量有益的批评和建议,其中亦有一些错误言论和过头话。其时,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指示》,中共浦城县委按照中央指示,领导全县的反右派斗争。6月18日,政协扩大会议暂停。6月24日开展反右派斗争。7月11日,政协扩大会议复会,转为开展反右派斗争,到8月2日结束。在全国对〓势估计过分严重,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的影响下,造成不幸的后果,全县有61人被错划为右派分
  子。与此同时,从1957年7月中旬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反右派为中心的阶级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9月中旬至11月中旬,在农村以大辩论的形式讨论粮食统购统销、农业合作化问题,进行两条道路斗争的教育。11月25日起,又用一个月时间,采取大辩论的形式讨论《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批判右倾保守思想和生产经营上的资本主义思想作风。将“重副轻农”、“弃农经商”作为批判重点,其目的是为“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跃进”作思想准备。
  二、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工作失误 1958年1月开始,中共浦城县委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整党整社运动,目的是改变领导作风,改进工作,组织农村“大跃进”。2月22日,制定跃进计划,提出提前五年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任务,各行各业都提出各自跃进计划。4月,成立县工业委员会。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中共浦城县委号召全县人民向地方工业进军,提出“小型为主,遍地开花,面向农村,先易后难,先土后洋,依靠群众,多快好省发展地方工业”的方针,规划1958年新建厂矿1448个。接着进行全民战略思想转变的教育,组织2万人深入社队宣传,运用形势逼人,树立对立面的方法,批判“条件论”、“习惯论”。随着不断地反右倾、反保守,强调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发扬敢想敢说敢做的创造精神,一场遍及全县各条战线的“大跃进”运动很快地发动起来。6月16日,中共浦城县委又不切实际提出,粮食生产要在1957年亩产138.5公斤的基础上,1958年要保证亩产400公斤,争取500公斤。6月28日中共浦城县委在永平召开全县炼铁现场会,提出年炼铁从1957年62.4吨提高到8000吨。7月1日发出“全党全民大炼钢铁”,“土法上马,全面开花”的口号,计划全年炼铁7500吨。全县利用庙宇、民房、草棚做工场,以土碓的水车做动力,用锄头、土箕等做工具,到8月27日办“厂”11087个。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后,浦城农村开展人民公社运动。9月初,中共浦城县委发出“苦战半个月,实现全县人民公社化”的号召,组织5万人大张旗鼓地开展全民性的大宣传、大发动。接着,在石陂、梦笔进行试点。9月12~13日分别成立红专人民公社和东风人民公社。并将试点经验推广全县各地,于9月25日,实现人民公社化。全县42个乡221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成立9个人民公社。在人民公社运动中,国营商业与供销合作商业合并。国营、供销合作、农村集市贸易三条商业渠道变成一条。公私合营企业、小商贩过渡到国营企业,手工业生产社组升级并厂,撤网并点,转为县办厂、合作工厂或社办厂。这些做法违反经济规律,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伴随着人民公社运动,全县农村大批“资本主义”,割“资本主义尾巴”,农民自留地、家庭副业、农村小商小贩、集市贸易被当作“资本主义自发势力”而被取消。9月25日,制定更加“跃进”的《关于第二个五年工农业生产概要规划(草案)》,要求到1962年,工农业总产值比1957年增长46倍多。11月上旬,全县办起1350个公共食堂,食堂实行供给制,参加食堂人口占全县总人口数的90%。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把贫队富队拉平,社员的一些财产无偿收归社有,社员实行供给制或工资制,进行平均分配,抑制社员的积极性,阻碍生产力的发展。11月24日开始,不顾农业秋收的大忙,10万劳力投入炼钢铁战线,建成炼铁炉2900多个,全年炼出质量低劣的土铁5070吨。这年工业产值比上年增长85.35%,农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40.51%。对粮食采取高征购,1958年实际产量只增加5205吨,而征购量却比上年增加6546吨。由于“以钢为纲”,造成比例关系严重失调。基
  本建设战线拉大,信贷、金融、物资供应打乱正常的计划,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紧张和浪费。加之在实现农村人民公社运动中生产关系急于过渡和分配制度的平均主义,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后果,是财政经济状况困难的一年。
  开始纠正“左”倾错误 中共中央及时发觉“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问题,于1958年11月召开郑州会议,着手纠正。中共浦城县委在1959年3月24日至4月1日,召开有5465人参加的五级(县、社、大队、生产队、生产组)干部会议,学习贯彻郑州会议精神。随后,进行以纠正“共产风”为主要内容的算帐整风运动,扭转分配拉平,没收自留地,无偿调用生产资料、劳力、产品,并村及干部作风、经济等问题。至7月份,得到一定纠正,减少“左”倾错误所造成的危害。
  开展“反右倾”斗争 1959年7月,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八届八中全会,会议由部分地纠正“左”的错误转到反“右倾机会主义”。会后,在全国开展“反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使刚刚开始的纠正“左”倾错误的进程被打断。中共浦城县委开始纠正“左”倾错误工作也不得不停止,而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为内容的“左”倾错误再次升级。1959年8月15日开始,在干部中“反右倾保守”,在群众中“反资本主义倾向”。10月28日至11月1日,召开中共浦城县委扩大会议,错误地将县委第二书记刘全有等5人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11月5日开始,在全县农村开展以保卫总路线为中心内容的整社运动,次年2月结束。这年11月19~24日,又召开中共浦城县委四级党员干部会议,肃清所谓以刘全有为首的反党集团的思想影响。在大会上重点批判41人,一般批判243人。155人分别定为“左倾机会主义反党分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和有“严重右倾思想”、“右倾情绪”、“资本主义行为”、“严重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人,严重挫伤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是年,在1958年国民经济严重失调的基础上,由于重工业继续急剧增长和基本建设盲目上马,而农业却大幅度下降,国民经济出现更加严重失调的局面。而此时仍继续高征购,1959年粮食比1958年减少6757吨,而征购量反而增加7595吨,造成群众生活水平下降。
  1960年1月4~7日,中共浦城县委召开扩大会议,要求不断反右倾,鼓干劲,在1959年基础上跨进更大“跃进”,1960年工业总产值要比1959年增长71.2~80%,粮食总产量要比1959年增长32~38%。此后,并队,大办农场,大平调,不切实际大搞“几个万”。1960年初,相当一部分农民生活处于困境,县开始贯彻“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的方针,抓早熟作物,组织力量大找代食品,但继续坚持“大跃进”。插秧大忙时,仍抽调劳力炼铁,加剧了1958年以来国民经济严重失调和财政经济状况相当困难的局面,粮食及其他农副产品匮乏的情况亦日益严重。
  三、克服困难,调整国民经济
  1958年以来,党在经济工作中虽犯急躁冒进的错误,但全县党员和人民群众强烈要求改变贫困面貌的愿望和焕发出来的革命干劲是十分可贵的。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1958年建成库容81万立方米的吴山水库,库容2111万立方米的东风水库亦在1959年11月动工。建成硫铁矿、生产磷肥的化工厂等工业企业,补充浦城工业的缺门。各工业部门的机械化、半机械化有一定的提高。公路通车里程由1957年的132.6公里增加到1960年的291.7公里。1960
  年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培养部分人才。在“大跃进”运动中,全县人民的工业意识有很大的提高。人民公社运动尽管出现一些根本的弊端,但大批发展社、队工业,为后来乡镇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所有这些成就,不仅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物质基础,也为克服三年困难、调整国民经济提供良好的条件。
  从1960年下半年开始,中共中央重新着手纠正“大跃进”运动中的失误。根据中央的一系列文件,在三年调整期间,中共浦城县委作大量工作,取得巨大成绩。
  一是从农村工作开始纠正“左”倾错误。1960年7月,中共浦城县委召开五级干部会议,讨论生产与生活、贯彻政策与发展生产、干部作风与促进生产的关系问题,贯彻劳逸结合、“大集体小自由”、实行按月预分的分配办法等。8月,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党动手,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指示。中共浦城县委针对农村有相当多劳力调离田间生产的严重问题,高度集中劳力于农业生产。至9月底,全县压缩非农业战线1.5万劳力回到农业第一线,占集中前农村实际劳力的24.1%。在工业战线抓农械、农具、化肥等生产,大力支援农业。12月30日至次年1月9日,中共浦城县委召开四级干部会议,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简称十二条)。会议部署开展整风整社,在干部反“五风”(“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特殊化风、瞎指挥风)。纠正农村中“一平二调”的错误,强调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至少七年不变的政策。中共浦城县委书记自觉进行自我批评,检查“五风”问题,推动全县整风整社。1961年4月,中共浦城县委开始宣传、讨论、贯彻《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六十条)。解决社队规模偏大和民主管理、经营管理等方面问题。公共食堂陆续解散。1962年1月开始实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和实行包干政策。为带领群众克服困难,渡过灾荒,各级干部和党员深入基层与群众共患难、同甘苦。同时彻底退赔平调款,从1961~1962年,全县兑现退赔1023.56万元,还拨放社会救济款36.62万元。1962年对农村3961户超支户减免超支款22万元,这些使农村情况迅速好转。
  二是贯彻与落实“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理顺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1961年1月,中央八届九中全会通过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1年5月和9月,中共浦城县委先后召开扩大会,县委书记带头检查从1958年以来所犯的急躁冒进错误,参加会议的各级领导干部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各自检查总结1958年以来的工作教训,统一认识,采取有效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压缩社队企业,调整手工业、商业的所有制,精简职工,压缩基建规模,降低积累率,加强农业生产,回笼货币,活跃市场等,使国民经济迅速得到恢复。
  三是对在“反右倾”等运动中被错误处理的党员和干部进行甄别平反。1962年11月14日,中共浦城县委成立甄别定案和整风组织处理领导小组。对1957年反右派、1958年“拔白旗”、1959年“反右倾”、整风整社等一系列政治运动受到错误批判处理的452名干部进行甄别平反,对在1957~1962年间,受政治运动影响而撤换和调整职务处理的干部517人中,给予恢复原职或相当原职的干部425人,给15名右派分子摘掉“帽子”。
  四是开展思想教育,学习毛泽东著作。1961年12月,中共浦城县委采取不搞运动的办法,普遍进行社会主义教育,教育树立爱国主义、爱社、爱集体的思想。从1963年起,中共浦城县委号召全县人民向先进人物、先进单位学习,先后掀起学习雷锋、学习王杰、学习焦裕禄、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宣传平陆县抢救61名阶级兄弟事迹等活动。同时,又一次掀起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热潮。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鲜明特点,就是大力弘扬共产主义精
  神、为人民服务思想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受教育的对象,既有广大青年、群众,更有广大党员、干部,在社会上呈现良好的道德风尚。党员、团员、干部发挥模范作用,这对战胜困难,纠正失误,起到巨大的精神支柱作用。
  五是党员、干部与民共甘苦,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在纠正“左”倾错误中,浦城县各级领导敢于承认错误,勇于承担责任,主动纠正错误,带头与群众共甘苦、同患难。中共浦城县委还认真响应毛泽东发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带领各级干部深入基层蹲点,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及时解决工作上、生产上存在的问题。1960年8月,各级干部实行“三七制”,即十天时间里,三天工作,七天深入基层,一边参加劳动,一边领导生产。还撤并8个机关单位,精简干部361人,抽调207名干部到基层加强农业生产的领导,下放129个干部到农村参加体力劳动。1963年月2月,中共浦城县委要求县、公社干部“扎根扎到最基层,蹲点蹲到生产队”和“蹲到点里艰苦工作,下到田里参加劳动”。6月17日,县委、县人委领导停止中灶待遇,停驶小汽车(唯一一部吉普车上交地委),下乡工作全部坐班车。由于从县委到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能与群众同甘共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而党内外同心同德,社会秩序稳定,广大人民群众以高昂的热情,自力更生,战胜困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即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到1965年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基本完成,浦城经济出现稳定、协调、全面发展的态势。
  四、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城市“五反”运动
  1963年春,中共浦城县委在全县范围内用2个月时间,开展以贯彻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公报为主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进行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两条道路斗争的教育,批判单干风。6月17日开始,在县直机关46个单位开展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的“五反”运动。同时,在农村开展以“清理帐目、清理仓库、清理财务、清理工分”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四清运动)。11月21日至12月4日,中共浦城县委召开近万人参加的五级干部扩大会议,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规定》(简称后十条)。会后,县、社领导带领达527名干部组成的“四清”工作队开展面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工作队坚持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1964年2月20日至9月中旬,又以71个大队为重点进行社会主义教育。1965年1月29日开始,中共浦城县委在全县城乡宣传贯彻《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简称二十三条),并以“二十三条”来指导面上社会主义教育。12月上旬,中共浦城县委抽调353名干部组成工作队到207个生产大队开展面上社会主义教育。“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工作队才陆续撤出。社会主义教育对于解决干部作风和人民公社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起一定的作用,推动生产的发展。但由于把许多不同性质的问题笼统地归结为阶级斗争或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在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口号下,搞阶级斗争扩大化,致使不少基层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打击。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地名

蒲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