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西汉至清朝政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浦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9113
颗粒名称: 第一章 西汉至清朝政事
分类号: D64
页数: 6
页码: 650-655
摘要: 本篇记述了蒲城县政治综述、西汉至清朝政事的情况。
关键词: 蒲城县 政治综述 西汉至清朝

内容

第一节 政务略述
  浦城从新石器时代起就有人居住,发展至西汉,成为闽越国的活动中心之一。其时,限以高山,“夹以深林丛竹,水道上下击石,林中多蛟蛇猛兽”(《汉书·严助传》),西汉中央王朝势力难达。其内部讨伐不断,“今闽越王狼戾不仁,杀其骨肉,离其亲戚,所为甚多不义。又数举兵侵陵百越,并兼邻国,以为暴疆,阴计奇策,入燔寻阳楼船,欲招会稽之地,以践勾践之地。”(同上)前元三年(前154),吴王刘濞叛乱,在东瓯丹徒被杀,其子子驹流亡闽越。汉中央王朝派冯中郎追逐,冯殁于浦城境内北乡茗坑。建元六年(前135),馀善杀胞兄闽越王郢,汉武帝封无诸孙丑为越繇王,馀善不满,自立为王。汉武帝为权宜计,封馀善为东越王,与繇王共处。其时浦城为东越王的政治军事中心,大臣建成侯敖、繇王居股、越衍侯吴阳均居住在浦,在今城内仙楼山下建有馀善行宫。馀善在闽北筑6城,即有汉阳、临江、浦城3座城筑在今浦城境内。并据浦城境内的泉山之险以抗汉。馀善对汉王朝,“贡酎之奉,不输大内;一卒之用,不给上事”。(同上)。加之馀善“负约反覆”,朱买臣向汉武帝献策:“故东越王居保泉山,一人守险,千人不得上。今闻东越王更徙处南行,去泉山五百里,居大泽中。今发兵浮海,直指泉山,陈舟列兵,席卷南行,可破灭也。”(《汉书·朱买臣传》)元鼎六年(前111),馀善自号武帝,向汉朝发动攻击。汉武帝采纳朱买臣生前的计策,分兵四路向馀善进攻,直抵浦城县北的汉阳城。越衍侯吴阳倒戈,汉阳失守。其后汉军势如破竹,占领整个闽越国。闽越国灭亡后,汉朝廷将闽越居民迁徙江淮间。
  始元二年(前85),逃遁到山谷中末被迁徙的闽越人颇出,自立为冶县,约在建安初年至五年(196~200)间,分侯官地立汉兴、建安、南平三县。其时的浦城乃是军事要地。建安八年,汉兴、建安、南平等地酋首洪明、洪进、苑御、吴免、华当各率万户,屯集汉兴,抗衡孙权。东吴派贺齐领兵讨伐,在今浦城东郊吴山阵战,洪明被斩,吴免等4人投降。汉兴等县被孙吴牢牢控制。其时在今皇华山麓建吴兴馆。
  汉代及三国时浦城的地位,江淹(444~505)的《迁阳亭》诗作了概括的描述,诗称:“揽泪访
  亭侯,兹地乃闽城。万古通汉使,千载连吴兵。”
  晋朝,中原士大夫已迁住浦城。南朝时,江淹在宋元徽二年(474)因事触犯建平王,被贬为吴兴令。他爱浦城的山水奇秀,“选胜探奇,悠然独往,或日夕忘归。”薄书之暇,著述自娱,留下诗赋十多篇。其时,佛教传入,梁时在原东越王馀善行官建起胜果寺。由于中原人士的入迁,及一些中原名流到浦城担任县令,浦城深受中原文化的濡染,得到开发,已不是蛮荒遐壤的地域。
  唐代,以户口多寡定州县的等第。开元八年(720),浦城列为紧县,时福建有望县闽县1个,紧县也只有侯官、南安、浦城3个,浦城是福建四大县之一。乡区也得到开发,乾符(874~879年)中,文昭任仙阳尉。时仙阳地旷人鲜,文昭政敷惠洽,很多人来归附,使仙阳成为巨镇。乾符六年,黄巢起义军入闽经仙阳,文昭率兵抵抗,战死。唐代浦城佛教兴盛,有13座寺庵,遍及四乡,并得到皇帝重视。唐宪宗下旨在胜果寺设戒坛,唐宣宗和唐昭宗分别为禅寂寺和溪峰寺题额赐名。是时已成为交通要道,通过浦城出入中原的有士子、官吏、官兵、农民起义军,还有日本国佛教徒等。同时,不论从闽南还是闽东进出福建都必须经此,许多士大夫留住浦城。刘守谦为京兆人,肃宗朝(756~761)从郭汾阳讨安禄山有功授处州刺史,道经浦城悦其山川佳胜,即定居于此。唐末,中原士族避乱徙居浦城甚多,其中杨、章、黄、陈等氏族至北宋成为望族。诸多士大夫入浦,使中原文化、生产技术根植浦城,兴经济、通民智、振人文,使浦城进一步开发。
  五代,浦城是军事重镇,为闽国北面的巨障,后梁开平(907~911)间,浦城人章仔钧向闽王王审知献战攻守三策,闽王向唐朝廷奉请,封章为高州刺史、检校太傅、西北面行营招讨制置使,率步骑五千,戍守浦城西岩山。后唐应顺元年(934)正月,吴信州刺史蒋延徽率兵攻闽,败闽兵于浦城,进围建州。闽永隆二年(940),吴越兵10万攻建州,重围浦城西岩山4个多月,镇守于此的闽国上左厢侯范滔大败吴越军。后周显德二年(955),兵部尚书沈弘率兵在高泉里(今属富岭镇)屯田御界。五代乱离,因“闽独僻在海隅,浦城又邻衢、信,当山水无瘴疬,非若齐、秦、晋、楚九达之地,故兵革罕及,而明哲保身兹焉避者尤多。”(《宋知蕲州杨㬇东阳族谱序》)又有一大批大夫、豪商、巨贾避居浦城。
  宋庆历(1041~1048)中,诏天下郡县立学,县主簿摄县事陈襄(时称海滨四先生之一,后累官至枢密直学士兼侍读)在城东龙头山左倡建学宫,他在学宫亲为讲说,传扬理学思想,远方来学者达数百人。其后的知县能重视教育,崇宁五年(1106),因浦城的学生达千余人,受到朝廷的表彰。由于重视教育,浦城成为人才荟萃之地。北宋年间,浦城中进士者达98人,其中有状元3人。而政事尤为士林所荟萃,有3人任宰相,2人任副宰相,上而辅弼侍从,下逮僚佐员弁,成为福建文化最发达之区。宋杨时称“浦城之为邑,盖东南贤士大夫之材薮,英材异禀,出即擢高科,登〓仕,进秉钧轴者,世有人焉”(杨时《重建文宣王殿记》)。清文学家梁章钜亦称浦城“迄乎有宋,声明文物震耀中州”(梁章钜《新修浦城县志·序》),但宋朝奉行养兵制度,经济虽得到发展,但人民遭受沉重剥削。政府将剥削所得,以各种形式赏赐给官员和用来养兵,出现“积贫”局面,百姓生活相当困苦。元丰(1078~1085)中,岁歉,浦城人黄静竭力赈济。时浦城百丈山丛竹结实如米,炊之可食,黄静绘图以奏,说竹实可以济荒年。政和(1111~1118)中,黄静任福建提举常平公事,他目睹饥民之苦,出钱数千缗为籴资,在仙阳镇建永利仓,岁时敛散,以赈贫乏。
  南宋阶级矛盾尖锐,兵变及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浦城地处交通要道,经常波及。建炎二年(1128)九月,建州军校叶浓率兵变部队攻陷浦城。次年四月,兵变首领苗傅、刘正彦遁至浦城,浙西制置使韩世忠追及渔梁驿,擒刘正彦及苗傅之弟。绍兴元年(1131),起义军范汝为攻陷建
  州后,旋即攻陷浦城。时任浦城县知事的辛次膺披荆棘,坐瓦砾,辑吏民,纠丁壮,治器械,扼险阻,以防起义军再次进攻。范汝为起义军被镇压后,绍兴三年吴美中(一作中美)任浦城知县,他即旧治鼎新公廨。学宫被战火所毁,他与邑诸生数人经营葺修。落成后,他嘱萧请杨时作记。其后,朱藻任浦城知县时,注意恢复发展生产,约民垦荒田,满三年才征税。在任三年,户税倍增。隆兴元年(1163),上官端仪以建安丞摄浦城县事,他捐资庀材,建桥南浦,是旧志载浦城第一桥。南宋时,浦城人民生活异常贫穷,真德秀的《浦城劝粜》充分体现出人民生活的惨状,诗称:“阳和二月春,草木皆生意。那知田野间,斯人极憔悴。……”面对人民的痛苦,一些有民本思想的浦城知县作过一些有益的事。淳熙(1174~1189)中,仙阳永利仓已在兵乱中废弃,当地百姓遇到荒年,无处告贷。鲍恭叔任知县时,恢复永利仓,移县庚之粟,夏贷冬敛,得到百姓欢迎。宋植宝,在宝庆(1225~1227)间任浦城知县,乐为民办事,真德秀称赞他“官自忧民民自乐”。还有一些外地名流到浦城担任知县:辛次膺,后累官同知枢密院事拜参知政事;吴焕,朱熹称他为“有文学,非俗吏,它时可备使令”;任希夷,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郑昭先,累官谏议大夫知枢密院事进右丞相;郑思忱,性嗜书,虽听讼不释卷。这些人均能注意修学校,兴理学。由于他们倡导,促进浦城文化的发展,人才的成长。南宋浦城中进士26人,有1人累官至宰相,2人累官至副宰相之职,还出现杨与立、杨骧、杨道夫、杨若海、张彦清、叶文炳、詹体仁、真德秀一批理学家。
  德祐二年(1276),文天祥在延平(今南平)开督府,募兵抗元,寓居浦城的谢翱尽倾家资,募乡兵数百至延平投效文天祥,任咨议参军。景炎元年(1276),元兵南下,浦城人徐梦发守仙霞关,五月十一日,元兵猝至,左右皆溃,徐梦发独踞坐大骂,被杀害。元军唆都得知,赞赏徐梦发的气节,杀加害徐梦发的元兵数人。元军占领仙霞岭后,进入浦城。
  元统治者入主中原后,采取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把南方的汉人和其他各族人称为南人,属第四等,地位最低。地方官达鲁花赤由蒙古人担任,县尹由汉人担任,听从达鲁花赤指挥。劳动人民除负担两税和科差等正税外,还有各种名目的附加税和强派勒索,引起人民强烈反抗。至元十五年(1278),政和盐贩黄华等不满盐司把持市场、高价重利盘剥,举行起义,至元二十年攻下浦城。元朝廷派指挥使八忽解统蒙古军1万人镇守仙霞岭。这年,还有浦城吴圣公号召浦城人起义。至元二十四年,又有一支数千人的农民军举行起义。这些起义均遭到镇压而失败。元朝中、后期,蒙古贵族与汉族大地主合流,民族矛盾不如前期尖锐,浦城的文化教育事业也有所发展。延祐二年(1315)开科取士,浦城人杨载赴试中进士。之后,还有3个浦城人登进士第。延祐四年,真德秀裔孙建西山精舍,四月,仁宗皇帝赐匾“西山书院”。中期以后,政治败坏,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人民揭竿而起反抗元朝腐朽统治。至正十二年(1352)六月初四日,淮、汴红巾军攻陷浦城,浦城池元甫集万人响应,至正十三年池元甫被杀后,其部属坚持斗争至至正十六年。至正二十二年十一月,青田起义军攻占浦城,随即撤出。由于起义军不断攻击浦城,至正二十三年,镇将岳成祖主持修筑县城城墙。至正二十五年二月,吴王朱元璋的参军胡深追击元福建行省平章事陈友定至浦城境内,乙丑日攻下县城。四月,胡深攻克松溪。五月,胡深在浦城南与陈友定部赖元帅激战获胜。至正二十七年十一月,朱元璋接受章溢的建议,分海陆两路进闽,由浙江行省平章事李文忠引军从浦城出发取闽,章溢子存道率乡兵从征。
  明洪武间,浦城县的知县、县丞实行一些有利于发展生产、教育的措施。知县张鹏举留心学校,重建大成殿,立公署,治行为建州第一。县丞裴思明,礼士恤民,勤于政事,亲诸旁邑,招抚流
  移。知县张宗颜,均赋平徭,吏不敢欺,拓城基,以广民居。知县史志可尤加意兴学礼士,文教事兴。县丞吕昭任内,浦城荒地甚多,以俸购种子,给无产者,教他们播种,不要其偿还。洪武二十七年(1394),官府劝谕农民在官旷地种桑。由于注重教育,明永乐间,县内就有8人登进士第。但是,豪绅地主兼并土地越演越烈,赋税加重,使得农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供税不足则鬻男卖女,引起农民和矿工起义的不断爆发。正统九年(1444)七月,叶宗留起义军扩展至境内,正统十二年九月,攻下浦城县城。次年十一月,叶宗留中流矢牺牲。正统十四年,其部将叶希八率义军攻击浦城,县丞何俊筑城堑、备器械率民兵拒之,浦城未能攻下。叶希八转战浙江龙泉。同时,崇安起义军乘隙亦来攻打浦城,何俊急间道回城,起义军被杀百余,而他却由此升为知县。弘治(1488~1505)初,处州矿工起义军进入浦城县境,被知县邓应仁率民兵击退。正德七年(1512),徭源洞起义军攻击县境,知县孙懋在枫岭、梨岭、靖安各要害处筑寨立隘,孙懋以备御有法,被御史荐为县令第一,升吏科给事中。浦城人民也举行多次起义,但都被镇压下去。
  明崇祯十七年(1644)六月,镇江总兵郑鸿逵率勤王兵到达浦城。清顺治二年(1645)闰六月,明唐王朱聿键经浦城抵福州称帝。八月,郑鸿逵被朱聿键封为定虏侯,以大元帅出师浙东,拥兵数千,号数万。抵达仙阳镇时,以候饷为名,逗留不进,严禁仙霞关,不准四方儒人进入,王檄急迫,郑还称缺饷不进。顺治三年六月,时掌兵权的郑芝龙尽撤闽隘水陆防兵,使仙霞岭路二百里间无一人。八月,清征南大将军贝勒博洛率军入闽,直下浦城,巡抚御史郑为虹纵民出走,与治饷兵科给事中黄大鹏、延平府知府王杰、后军都督洪祖烈等自守浦城,均被清兵所执遇害。
  清兵进入浦城后,由过去广大人民反对地主和明朝压迫的阶级斗争转为反对清朝建立统治的民族斗争。同时,原明朝抗战派的抗清斗争亦加剧,清政府对此进行残酷的镇压。顺治四年二月,浦城四乡农民举行反清复明斗争,但被镇压。此时,南明郑国公王祁攻下郡属各县后,率兵数万乘胜逼进浦城,驻浦的提督督东营副总兵李绣在援兵未至的情况下,率兵出城抵抗,一捷于九秋桥,再捷于陂头,王祁被击退。
  由于长期战乱及统治阶级的残暴掠夺,造成人口流亡、土地荒芜、城市萧条的凋敝局面。清政府采取一些有利于生产和文化发展措施。清朝首任知县李葆贞,严保甲、清丈量、革陋规,招流亡人口垦荒。优免诸生丁役,复置学田。浚疏池泉,导流入城以利供水。修葺学宫,集贤修志。整修城垣、桥梁、邮舍、营房、教场,构筑越王台。副总兵李绣亦是儒将,修葺朱子祠,刊印杨亿诗文集。康熙十三年(1674)三月,驻守福建靖南王耿精忠起兵反清,时清兵大批过境,供给不时,知县徐士杰悉心调护,委曲周密,辑流亡,均重役.不至因过兵众而使民生凋敝。康熙二十年,“三藩之乱”平定,清王朝开始从事行政和财政经济的调整,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浦城县令重视修文庙、建义仓、减轻徭役,但有些贪墨的知县,以勒索百姓为自肥。康熙三十五年,建宁府督粮通判兼署浦城县事闫有冯恢复大当里役、点收柜头、杠差杂派等陋弊,时人称他是浦城第一大害,浦城士民张士谋等到督辕控拆。五月初九督宪下令永远禁革大当柜头杂派,七月在县门立禁碑。康熙五十一年,以上年的丁税作为定额,以后新增人丁,永不加赋。雍正二年(1724),地丁合一,即丁税不再按丁征收,而摊派在地亩上,田多者丁税负担就多,田少丁税负担就少,而无田的人则不负担丁税。乾隆年间,重视书院的兴建。乾隆二十八年(1763)创建南浦书院,规模宏扩。自乾隆至嘉庆间,士大夫讲究读书,学子日以诗文相质证,放僻邪侈之事,无暇兼为。整个清朝中进士10人,乾隆朝就占6人。但是自嘉庆以后,最高统治者无限度地挥霍浪费亦影响到浦城,浦城官吏、士族习渐奢侈浪费,生产力受到很大的破坏。道光间,风俗日下,有一延尉
  苏廷玉,由苏州回闽,在浦城城外居数日,每日往城内北东园,他说:“余日夕往返不下六七次,而从无一入耳之书声。”道光二十年(1840)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受剥削的程度加深,社会经济加速萎缩,人民生计更加困苦,终于在咸丰元年(1851)爆发太平天国起义。咸丰七年太平军进入福建,浦城署县韩湛在城乡办团练,备战守。次年,韩湛令居民登陴守城,与太平军阵战。新任县知事刘芳云赴任途中纠集水吉兵勇和南乡团练援城抗拒太平军,但终抵御不了太平军的攻势,浦城被太平军占领。咸丰战乱后,生产力不能得到恢复,清政府反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引起人民的反抗。清光绪十三年(1887)夏,哥老会众多人从崇安潜入浦城,知县梁亨吉严整保甲,昼夜巡逻。哥老会众无法立足城区,潜到船山里的胡坞垅。北乡联首詹贤拔、吴辉光率壮丁搜捕。首领吴眉山、徐沙哥、章国安、马金标等先后被捕杀。
  光绪间,在洋务运动的影响下,浦城亦兴学校、办实业。光绪九年在浦城开办电报局。光绪三十年官府在南浦书院和西山书院各办一所两等小学堂。这年,还创设邮局。光绪三十一年,知县马立礼和乡绅倡捐千金购桑苗劝人种植,欲饲蚕成茧以缫丝,并创办职业传习所,教织斜纹布、洋肚巾。但桑树因种植不得法,均拔去改栽果树,织业传习所只办数月因就学者少而停办。光绪三十四年成立浦城商务分会,以图商业的发展。宣统元年(1909),举行省咨议员的选举,还创办师范传习所。宣统二年成立农会。其时,外国侵略势力亦到达浦城,进行文化侵略和经济掠夺,浦城人民开展反帝斗争。
  宣统三年秋,民军起义,由各商捐资创办联甲勇抵御,并镇压反清会党。但终不能抵挡历史潮流,县知事谢刚国只好于十月初五(11月25日)电省拥护革命党。
  第二节 人民自发斗争
  在封建社会里,由于统治阶级残酷压迫和剥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浦城人民长期进行不屈不挠的反抗统治者压迫和剥削的斗争,但都被一次次地镇压下去。
  县东北部矿工举事 宋绍兴五年(1135),东北部矿工举事,县在登俊里设载初寨,船山里设保安寨,各设弓兵30名镇守。
  农民张海暴动 宋绍熙元年(1190)十二月,西乡农民张海率众暴动。提点刑狱丰谊率兵前往镇压,捕杀张海,又设西安、临江二寨镇守。
  县东北部矿工暴动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东北部矿工暴动。知县盛周筑木栅守卫,又率民兵出其不意前往镇压,暴动矿工被擒。
  阙贵三度起义 明崇祯十四年(1641),雁塘里农民阙贵率众起义,后被招安,义军安插在浦城各地。次年正月,阙贵再举义旗。知县刘明孝正举行迎春宴会,义军已进发至离县城20公里之地,准备二更偷袭,并城内有内应。刘明孝得知,即罢宴前去镇压,逮捕首领数人。崇祯十六年,阙贵又准备起义,但事先被发觉,刘明孝率兵前往起义地镇压,抓获多人,残杀于市。
  浦城市民惩盐官 浦城与江西广丰和浙江龙泉交界,江西各地由广丰迳向浦城购运闽盐,浙盐也由龙泉进入浦城转入江西,浦城成为食盐转运中心。清政府设官盐仓于浦城,并派驻盐官,又在富岭镇设立福建盐务查缉所,设卡征收浙盐由龙泉过浦城的捐税,每担征收铜钱420文,制给税单执凭,方可运至城内棋盘街售卖。清光绪十五年(1889),盐官黄波在直街文昌宫自设公堂,不经知县,对于盗窃官盐及在棋盘街查获偷漏逃税的人都自行讯问处理。八月间,盐勇
  在棋盘街竟把凭证税单撕毁塞入口中吞没,反诬为逃税私售,把人扭往文昌宫公堂论处。在场市民目睹此事,甚为不平,数百人随往看其发落。黄波不问情由,喝令私盐没收,盐贩笞刑二百。即时激起民愤,群呼打贪官。黄波逃出文昌宫,躲在魁星楼上,知县梁亨吉穿着官服坐镇楼门梯上保护黄波。时有一青年张定球,年方十九,身材矮小,由梯后窜上,从后背将梁亨吉推下梯来,即时市民蜂拥上楼,猛揍黄波并拉着黄波双脚,将他丢在龙潭门外沙滩上。午夜,黄波乘船欲逃省城,途中死亡。闽总督接到梁亨吉的急报,即派闽海道来浦查勘,又连续派汀漳各道复查。他们认为浦城尚未开化,拟派兵来剿捕。嗣因慎重起见,指令延平徐道,再予详查具报核办。徐道来浦后,与地方士绅徐贻霖等商议善后。由惯于撰状的俞昌龄撰拟一稿,其内容以浦城朱子过化之乡,西山出生之地,文风为建宁七县之冠,贯以避重就轻,认罪服法的词语。徐道认可,并据呈转报。闽督由是不派兵剿捕,再令徐道坐镇浦城,严加惩办肇事人等。徐道与梁亨吉、徐贻霖会商,密捕13人,于十一月,在墈头大柳树下处死,首级悬诸树上。张定球母,将张定球头发剃为三搭辫,报为15岁,以未成年免罪,但其家产悉数充公,张即此无家可归。
  九牧刘志标起义(详见《军事》卷)
  富岭村反洋教 清光绪二十九年,基督教浦城教堂传教士往富岭筹设基督教堂,富岭村民群起反对,全村约定不准租房屋与传教士,并驱逐传教士。
  永平村民抗英商 清光绪三十三年,英商安巴乐与浦城樟脑局局长周道明到永平村,强行砍伐村水口的樟树,永平村民群起阻止。周道明仗势欺压村民,村民怒打周道明。随后,清政府派兵逮捕永平村民3人,严刑拷打后关入死牢。
  洪家会起义未遂 清光绪末年至宣统间,浦城有“洪门”组织。宣统三年(1911)八月二十九日晚,浦城洪家会会首李三元在司前坪(今新华路)大开山堂,杀牲祭旗,定九月初一午时,先在大西门放火为号,再到县署劫狱放犯人,同时到武营劫持枪支举行起义,但被邻居告密。县知事谢刚国先发制人,将李三元逮捕,在县署门口衙前砍首,头轮流悬挂四大城门示众。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地名

蒲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