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调查统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浦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909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调查统计
分类号: C829.23
页数: 2
页码: 624-625
摘要: 本节介绍了蒲城县调查统计工作历史悠久。从宋代到民国时期随着统计管理体制的完善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依据。
关键词: 统计工作 管理 蒲城县

内容

县内调查统计工作历史悠久。宋代即有人口及坡坝的统计资料,明清两代浦城县志保存有人口、土地、赋税、物产、经费、仓储等统计资料。民国时期建立部分资料月报、年报的填报工作。民国37年(1948)初至次年4月,调查报表种类达10余种,但统计制度不健全,难以提供全面的、科学的数据。解放后,随着统计管理体制的逐步完善,建立起正规化的统计制度,为社会主义建设计划提供决策依据。
  一、全面调查
  1953年起,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发的各类统计报表,开始建立月报、季报、年报制度,逐级上报。这种统计制度历年坚持。1967、1968年,因统计机构瘫痪,未进行资料积累,1972年对此两年重新搜集整理。1988年,全面调查的项目分基本情况、农村经济、工业部分、商业贸易、固定资产、城镇建设、交通邮电、物资供应、劳动工资、财政金融、城乡家计、文教卫生、民政社会福利等13项95种情况,逐一编制报表。
  二、专项普查
  1952年8月至1953年4月,根据全国工业普查方案,进行全县第一次工业普查,初步查清全县工业、手工业的基本情况。1954~1955年,社会主义改造期间,对全县私营工业、商业及手工业进行一次历时7个月的专项普查,于1955年12月23日作出普查总结报告,为制订对私营工商业改造政策提供经济信息。1953、1964、1982年按照全国统一部署,组织全县第一、二、三次人口普查,全面查清全县人口增长速度和结构状况。1985年,根据全国第二次工业普查方案进行全县第二次普查,对全县229个工业企业的基础资料、生产规模、经济效益、专业资料等项进行普查,普查结果编印出普查资料汇编。
  三、抽样调查
  1955年5月28日至10月底,抽调干部6人组成调查组,进行农村家计调查工作,全县抽查仙阳、登俊2个乡镇452户农民家庭为调查户,调查生产、产品交换、物资消费、经济积累等基本情况。1965年,进行粮食产量的抽样调查,调查全县农村在不同条件下的亩产情况,为制定粮食生产计划提供根据。1984年底成立农村经济抽样调查队后,采用不定时、多阶段、随机起点、等距抽样、分类抽样等方法,进行调查,向县、地、省汇报调查结果。1987年,国务院决定在7月1日对全国进行百分之一人口抽样调查。省确定浦城县为调查点,县内抽中莲塘、忠信、临江等3个乡镇12个村委会98个村民小组9730人为调查对象。5月5日,成立县人口抽样调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布置、检查、落实全国百分之一人口抽查工作。至8月底全面完成调查任务,经省人口办验收,全部符合国家要求。
  四、重点、典型调查
  1987年5月,浦城被选为省农副产品收购价格调查重点县,县统计局选出全县主要农副产品生产量和收购量都较大的富岭、忠信、石陂、山下4个乡镇作为调查点,各点确定1名农副产品价格调查联络员,经过培训开展工作。同时在工商、供销、粮食部门选出60余个单位,作为面上调查点。经过半年多的调查,作出报表和总结,完成任务。1987年6月至1988年先后对生物化学厂、香料厂、林业化工厂、营养食品厂等4个厂和仙阳、石陂、临江、忠信、南浦等5个乡镇作典型调查,整理出典型经验资料。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地名

蒲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