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统计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浦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9090
颗粒名称: 第二章 统计管理
分类号: C829.2
页数: 3
页码: 624-626
摘要: 本章介绍了蒲城县民国到1988年全县统计工作发展管理情况。
关键词: 物价管理 统计 蒲城县

内容

第一节 管理机构
  民国30年(1941),县政府增设统计室,编制只有统计员1人,隶属会计科。民国32年2月1日,统计室并入会计室。民国33年9月,复奉令独立设置。但只是按时综合各区乡报表,向上级报送所需的统计资料,未形成完善的统计管理体制。
  解放后,逐步完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统计管理体制,逐渐形成正规化的统计管理体制。解放初期统计管理由县政府秘书负责。1953年10月23日,县人民政府成立统(计)调(查)科。同年11月3日改统计科,编制3~4人,开始建立月报、季报、年报的统计制度。1963年2月4日,改为县统计局。“文化大革命”初期机构瘫痪。1970年1月,由县革委会生产指挥组计划组负责统计工作。1978年10月10日恢复县统计局。1983年,国家《统计法》公布后,统计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1984年12月18日,成立省属浦城县农村经济抽样调查队,由县统计局代管。1988年,有5个乡镇分别建立统计工作站。是年底,县统计局编制11人,农村经济抽样调查队工作人员6人;各单位专职统计员58人,基本形成全县性统计信息网络。
  第二节 调查统计
  县内调查统计工作历史悠久。宋代即有人口及坡坝的统计资料,明清两代浦城县志保存有人口、土地、赋税、物产、经费、仓储等统计资料。民国时期建立部分资料月报、年报的填报工作。民国37年(1948)初至次年4月,调查报表种类达10余种,但统计制度不健全,难以提供全面的、科学的数据。解放后,随着统计管理体制的逐步完善,建立起正规化的统计制度,为社会主义建设计划提供决策依据。
  一、全面调查
  1953年起,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发的各类统计报表,开始建立月报、季报、年报制度,逐级上报。这种统计制度历年坚持。1967、1968年,因统计机构瘫痪,未进行资料积累,1972年对此两年重新搜集整理。1988年,全面调查的项目分基本情况、农村经济、工业部分、商业贸易、固定资产、城镇建设、交通邮电、物资供应、劳动工资、财政金融、城乡家计、文教卫生、民政社会福利等13项95种情况,逐一编制报表。
  二、专项普查
  1952年8月至1953年4月,根据全国工业普查方案,进行全县第一次工业普查,初步查清全县工业、手工业的基本情况。1954~1955年,社会主义改造期间,对全县私营工业、商业及手工业进行一次历时7个月的专项普查,于1955年12月23日作出普查总结报告,为制订对私营工商业改造政策提供经济信息。1953、1964、1982年按照全国统一部署,组织全县第一、二、三次人口普查,全面查清全县人口增长速度和结构状况。1985年,根据全国第二次工业普查方案进行全县第二次普查,对全县229个工业企业的基础资料、生产规模、经济效益、专业资料等项进行普查,普查结果编印出普查资料汇编。
  三、抽样调查
  1955年5月28日至10月底,抽调干部6人组成调查组,进行农村家计调查工作,全县抽查仙阳、登俊2个乡镇452户农民家庭为调查户,调查生产、产品交换、物资消费、经济积累等基本情况。1965年,进行粮食产量的抽样调查,调查全县农村在不同条件下的亩产情况,为制定粮食生产计划提供根据。1984年底成立农村经济抽样调查队后,采用不定时、多阶段、随机起点、等距抽样、分类抽样等方法,进行调查,向县、地、省汇报调查结果。1987年,国务院决定在7月1日对全国进行百分之一人口抽样调查。省确定浦城县为调查点,县内抽中莲塘、忠信、临江等3个乡镇12个村委会98个村民小组9730人为调查对象。5月5日,成立县人口抽样调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布置、检查、落实全国百分之一人口抽查工作。至8月底全面完成调查任务,经省人口办验收,全部符合国家要求。
  四、重点、典型调查
  1987年5月,浦城被选为省农副产品收购价格调查重点县,县统计局选出全县主要农副产品生产量和收购量都较大的富岭、忠信、石陂、山下4个乡镇作为调查点,各点确定1名农副产品价格调查联络员,经过培训开展工作。同时在工商、供销、粮食部门选出60余个单位,作为面上调查点。经过半年多的调查,作出报表和总结,完成任务。1987年6月至1988年先后对生物化学厂、香料厂、林业化工厂、营养食品厂等4个厂和仙阳、石陂、临江、忠信、南浦等5个乡镇作典型调查,整理出典型经验资料。
  第三节 监督管理
  1983年,国务院颁布的《统计法》贯彻实施后,赋予统计监督权以应有的法律地位,在统计管理中充分运用统计数据,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有效监督。
  1987年初,县统计局写出《1986年影响我县农业净产值下降的因素分析》资料,从农业生产的物质消耗、劳动力消耗和劳动生产率三方面,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出净产值下降原因,并提出降低物耗增加产值的措施,对农业经济发展施以监督。同年2月写出《浦城1987年全民所有制基本建设完成情况》,总结出基本建设投资效益好的方面,也揭露出非生产性投资增长过快和建设工期过长等存在的问题,对基本建设投资施行监督。同年8月,经过对农村19位老年人基本情况调查后,写出浦城老人生活状况的抽样调查资料,揭露社会存在的问题。1988年4月,作《关于1987年我县工业企业产品产、销、存情况的分析》报告,从统计数据入手,对全县的工业产品进行全面分析,对工业生产施行监督。同年6月,经调查写出《浦城农民对发展农业生产和经济政策的意见与要求》的调查报告,对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出意见,进行监督。同月作《当前物价上涨对我县信贷资金货币流通的影响及初步探讨》报告。同年8~10月调查人员撰文10多篇对当时物价上涨的状况、原因、后果进行一系列记录和分析,对物价、金融等社会经济施行监督。同年8~9月,全地区开展《统计法》执行情况大检查,县统计局组织人员,分为城镇组和农村组,下乡、下商店、下工厂进行检查。经一个多月检查,虽未发现严重违反《统计法》的行为,但仍发现不少问题。主要是一些基层单位统计力量薄弱,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差,对农业总产值计算没有按统一的不变价格,对个体手工业和家庭副业界限分不清,造成数据计算失实,另外报表不能按时上报现象较为严重。统计局根据检查情况写出《浦城县农业统计数字质量和〈统计法〉执行检查情况总结》和《关于<统计法>执行情况检查工作的总结报告》。通过法规大检查和法规监督,使统计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
  第四节 资料汇编
  民国24年(1935)2月,第十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第一科编纂完成《浦城县概况》,2万余字。民国36年,县政府编纂完成《浦城县区域志调查》,近3万字。
  解放初至1965年,收集大量系统资料,但未编纂成册。1966年7月,县统计局编印成《浦城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1949~1965年》作为内部资料,印刷120册。1973年10月,县革委会生产指挥组编印出《浦城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1966~1970年》,印刷200册。自1971年开始,每年编印一册《浦城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至1988年,共编20册,1984年前印刷200本,1984~1987年印刷150本,1988年印刷180本。
  1980年起,统计局开始编纂不定期刊物《统计资料》,作为内部资料,发给县领导和有关部门,供领导作决策参考,对本部门作业务指导,对社会作咨询服务。1980~1986年,每年编印30余期。1987、1988年每年编印80余期。至1988年底共编印320期。
  1988年10月后,县统计局开始收集、整理资料,编纂《开拓前进的四十年》,这是一本从统计资料角度出发反映解放后40年全县基本经济、社会情况的资料书。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地名

蒲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