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粮油调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浦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9008
颗粒名称: 第五章 粮油调运
分类号: F762.1
页数: 3
页码: 520-5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蒲城县粮油调运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蒲城县 粮油 调运

内容

第一节 粮食调运
  一、调运量
  全县出产的粮食,每年均有余粮外运,接济邻县;调入的主要是种子粮和品种调节粮。
  民国29年(1940)3月25日起,实施省粮食余缺供应办法,限制大米运出。运出者多为军粮,据民国31~36年统计,共调出军谷21.81万担,年均3.64万担。
  解放初期,征粮除地方附加粮外,皆属中央调拨。1949~1952年,共调出3万吨左右。
  1953年,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后,粮食调运统一由粮食部门办理。调出以稻谷为大宗,少数为杂粮、黄豆;调入主要为稻谷种子和小麦。1953~1959年共调出145897吨,其中稻谷144105.4吨,占总调出量98.77%。调入5789.1吨,其中稻谷品种3372.45吨,占调入量58.26%;小麦1958.6吨,占调入量33.83%;其他粮食458.05吨,占调入量7.91%。调入调出对抵外,净调出140107.9吨,年均净调出20015.4吨。
  1960~1969年,共调出粮食20.56万吨,调入9976.3吨,调出调入对抵外,净调出19.56万吨,年均调出1.96万吨。
  1970~1988年,共调出原粮108.07万吨,调入原粮18.97万吨。其中包括四项过户数:1971~1978年和1980年松政县过户粮41722.5吨,1979~1988年省内指标过拨粮51501.5吨,战备粮16500吨,邻县跨交粮563吨,合计110287吨。除上述四项,全县实际调出97.04万吨,调入79426吨,两抵净调出89.10万吨,年均净调出4.69万吨。
  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粮食食品、副食品、复制品业、饮食行业发展很快,面粉用量锐增,1979年调入小麦4131.4吨,占当年调入总量92.61%。1980~1988年,调入小麦40033.5吨,占调入总量80.95%%;稻谷5864.45吨,占调入总量11.86%。
  二、调运路线
  1953~1960年,粮食大部分调往浙江江山贺村中转站销往外省,部分运往建瓯中转,省内供应。1960年起,以县南樟元山为界,山南3个公社运往南平、邵武中转,约占总调运量40%,山北11个公社运往贺村中转,约占总调运量60%。1970年后,调往贺村中转,销往省外数量大增,主要销往浙江、江苏等地。1970~1979年调出外省293893.15吨,占此期间调出总量87.15%。1983年后,调往外省逐渐减少,1983~1985年,调出省外共66411吨,占调出总量26.60%。1986年后,省政府规定,全县粮食改为南调,全部运至邵武、南平中转,直接出省粮食锐减。1986~1988年,调出省外共9769吨,占总调出量4.73%。
  第二节 食油调运
  浦城属产油区。民国时期,油料作物生产正常年份,年外销量约20~30吨。
  1949~1953年,食油自由购销,私营油商自行外销调运。其间,1949~1952年,每年约20吨,1953年约50吨。1954~1956年,县供销合作社代购代销食油。其间,1954、1955年组织外销食油分别为65吨和115吨,1956年无油调出。1957年起,食油由粮食部门调运。1957~1959年共调入食油58.7吨,调出食油66.6吨。1954~1959年调出食油中,调往专区内外县约占70%,调往福州约占30%;茶油约占80%,菜油占20%。1960~1971年,地产油不敷供应,靠国家调拨,主要从青岛调入菜油,共调入644.3吨;调出主要是茶油,共调出42.8吨。1972年开始连续批量生产谷糠油,此后每年有食油调出,以糠油为主。1972~1988年,食油调入3292.5吨;调出1606.1吨,其中以糠油为大宗,达794吨,占调出量49.44%。1971~1975年,由厦门调入花生油。1982年起改为由湖南、浙江调入精炼油和茶油。1960~1988年,共调入3936.8吨,调出1648.9吨,有7个年份调出大于调入,有22个年份调入大于调出。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地名

蒲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