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网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浦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899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网点
分类号: F762.1
页数: 3
页码: 508-510
摘要: 本文记述了蒲城县粮油网点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蒲城县 粮油经营 粮油机构

内容

一、收购点
  民国期间,田赋粮食管理处设置的征粮收购点有城关、下沙、富岭、瑞安、浮流、高泉、临江、布墩、石陂、旧馆、水北、观前、招贤、永兴、新兴、洋溪、古楼、仙阳、仙南、忠信、游村、九牧、毕岭、棠秀等24个。
  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民国时期粮库收购粮食。1953年,实行粮食统购统销,为减轻农民义务运粮的负担,收购点调整为38个,撤销高泉、毕岭、招贤、仙南4个点,改设山下、前洋(今属山下乡)、枫溪、锦城、曹村、登俊、殿基、阳墩、官田(在祖村)、渔梁、同川(在上同)、村桥、柳庙(在柳家墩)、盘亭、官清(在官路)、高东(在高门)、资宅(在姚宅)、前洋(今属富岭镇)等18个。县境边缘村庄因运粮路程远,经县与县之间协商,实行跨界收粮,永兴区的萧家村交崇安县五夫粮站,石陂的北坑村交建阳县樟墩粮站。1955年,固定收购点调整为23个,下沙、布墩、曹村、上同、游村、龙下、殿基7个为临时收购点。同时,增加跨界收粮点,浙江龙泉县宝溪的供岭、宝更、东孟交富岭粮站;官路的姚宅交浙江江山廿八都的溪口粮站。
  1958年,为适应运粮入库“放卫星”,借用一部分民宅作临时收购点,在公路沿线设边收边调点。全县共有收购点57个,其中固定收购点31个,临时收购点10个,边收边调点16个。1972年起,粮食收购点调整为67个,一直沿用至1988年。
  二、销售网点
  民国期间,一般年份有私营粮商40余家。民国29年(1940)设公沽局后,取消私商。公沽局在全县设供应点4个,其中城区3个,仙阳1个。次年公沽局撤销,仍由私商经营。解放初,县城设置国营粮油销售店1家,私营粮食销售点11个。1953年冬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后,由国家经营粮食。1954年,全县供应点达105个,其中常年供应点19个,季节供应点21个,流动供应点65个。嗣后,随着粮食供应量、人口、行政区划等因素的变动,粮食供应点多次调整。至1988年,共有供应点36个,其中城区6个,乡区30个。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地名

蒲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