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网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浦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897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网路
分类号: F632
页数: 4
页码: 455-458
摘要: 本文记述了蒲城县邮政网络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蒲城县 邮电 邮政

内容

一、省际、省内邮路
  清光绪三十年(1904),开通浦城至浙江龙泉、至江西广信和建宁府至浦城的邮路,均为步班,5天发邮件1次。次年五月,因包裹数量激增,浦城至广信邮路改为3天发邮件1次。同年九月十八日,增辟浦城至衢县邮路,10天跑递3次。光绪三十三年五月,建宁府至浦城邮路增加邮差2名,改为隔日1次。
  民国3年(1914),浦城有至建宁邮路150公里,至衢州邮路160公里,均隔日班。民国10年,新辟浦城至崇安邮路90公里,隔日班。民国19年,由于战事,闽江断航,邮件一部分经由杭州、衢州、浦城而入闽北各地。是年10月,崇安和崇安与浦城交界处为革命根据地,浦城至崇安邮路停止跑递,至次年2月恢复邮路,但跑递仍不正常。6月15日和8月5日,红军两度解放崇安县城,四周均为红色区域,浦城至崇安的邮件绕道建瓯、建阳。民国23年12月,浙江江山至南平公路开通,浦城至江山、至建瓯邮线改为汽车班,邮差裁退。民国24年上海及杭州等处寄往闽北邮件,均取道浦城转递,比原由闽侯转递快四五天。
  民国26年,邮政总局拨给南平邮局汽车3辆,专驶南平至浦城,每日对开;另拨3辆在浦城设邮车站,站址设城西下岚,员工12人,其中司机8人,每日往返浦城、江山。民国27年,由于浙赣铁路运力不足,江山不能转达闽北包裹,浦城至江山邮线改为不定期行驶。民国30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贵阳成为邮运干线的中转站。由贵阳发出的出海邮件辗转经浦城到浙江江山转递,浦城至江山峡口邮线组织手车队运送轻件。民国32年,由于燃料缺乏,浦城至南平邮路班期逐步由对开改为隔日、三日或不定期。同年2月27日,定为4日1次。5月,浦城邮车站拨给浙江邮政管理局管辖。民国33年11月改为6日行驶1次,定量2吨,带运沿线及闽浙往来轻重邮件。民国34年12月,建阳至浦城邮路班由隔日改为3日班。民国35年1月16日,浦城至龙泉邮车停驶,邮件由邮差带运。浦城至南平及浦城至衢县二线邮车由浦城管辖。浦城至南平的邮件交班车带运,邮车不定期行驶,带运班车载运不了累积下来的邮件。是年,邮件积压严重,寄杭州邮件需17~18天,寄湖南邮件需月余。其后浦城至南平及江山的邮件减少,浦城邮车站于是年11月14日撤销。浦城至江山邮件改为委办汽车逐日班,浦城至建阳改为委办3日班。民国37年1月,浦城至龙泉邮件在圳边交换,浦城至松溪邮件在水北交换,浦城至崇安邮件在岚谷交换,均为隔日步班。浦城至江山委办汽车逐日班,浦城至建阳委办汽车逐日或隔日班。浦城至建瓯利用联运车,班期为旬3班。
  解放初期,浦城至龙泉、松溪、崇安的邮路未变。浦城至江山改为隔日班,浦城至建阳改为挑运至蒋溪口,与建阳邮运员交换,班期为三日班。要件交委办汽车带运。浦城至建瓯的邮路停办。1950年3月20日,南平至江山的自办汽车邮路经过浦城。1951年,崇安邮件由建阳经转,撤销崇安至浦城邮线;浦城至龙泉邮件改由浦城邮运员以自行车送至龙泉。1952年5月,南平江山线改道上饶行驶,开通浦城至建阳、南平至浦城和浦城至江山贺村的委办汽车邮路。1954年,浦城与龙泉邮件改为在前洋交换。1955年,有浦城至建阳逐日的委办汽车邮路122公里,浦城至前洋自办自行车邮路31.7公里。浦城至松溪邮路由浦城委办木船邮路至水北,再步班至松溪,全长60公里,为三日班。1957年4月,开设南平至浦城、松溪、政和的机要邮路,机要交通员从南平出发到临江后,于当日委办木船邮路赶往水北,次日到达松溪。12月10日,临江至松溪机要邮路改为浦城至松溪。1959年5月,浦(城)赛(岐)公路贯通后,开辟浦城至政和委办汽车邮路98公里,浦城至松溪机要邮路随之撤销。1960年4月30日,开通南平到浦城的自办汽车邮路,使《福建日报》当天到达浦城。1961年4月,浦城至前洋的自行车邮路停办。10月,浦城至政和邮路改为浦城至松溪的委办汽车邮路,75公里。1966年浦城至贺村委办汽车邮路延伸至江山,125公里。1971年,浦城至松溪的委办汽车邮路停开,改由南平至浦城自办邮车带运。1979年5月1日,南平至浦城自办邮车邮路改为福州至浦城自办汽车邮路。1982年10月1日,又改为建阳至南平至浦城的自办邮车邮路。1988年,浦城至江山委办汽车邮路停开,出省邮件全部由自办邮车带运。
  二、农村邮路
  邮政开办以来到民国初期,县局邮件通过省内邮路传递到区乡代办所。民国2年,浦城邮政局每月津贴富岭代办所1元,传递浦城至富岭的邮袋,3日一班,是浦城农村邮路之始。民国35年10月,县局至各代办所和信柜的传递办法为:县局至富岭、圳边、山路下、观前、水北、瑞安、旧馆、浮流、洋溪、下沙、石陂为邮差隔日班,县局至太平三、溪南、仙阳、忠信、临江、西乡为郊外差隔日班,县局至九牧、柳家墩、官路、深坑、盘亭为局邮车六日班。至解放前夕,县内有2条农村邮路:一条由县局至游村,为隔日步班;一条由县局至西乡、临江,为逐日步班。
  解放初期,沿用这2条农村邮路,逐日班均改为隔日班。1953年,开辟临江至山下邮路,当日往返。1954年,有县局至西乡、雁塘、山下、水北4条邮路,均为步班。1955年,汽车委办邮路有县局至石陂、临江、仙阳3条共83公里;自办步班邮路有县局至水北、忠信、西乡、洋溪和石陂至旧馆,临江至水北,临江至山下,仙阳至游枫,共8条224.6公里。1957年,永兴、水北邮件通过临江接转,忠信邮件由仙阳接转,其他支局、所均有直达委办汽车或自办自行车邮路。1959年3月,农村邮路除忠信用自行车外,全部开通委办汽车邮路。每天运邮两班的有九牧、仙阳、石陂、临江、永兴、富岭。1961年,由于汽油缺乏,委办汽车班次减少,县内邮路大部分改为隔日班。1962年,委办汽车邮路有328公里。逐日班的有县局至永兴、忠信,隔日班的有县局至盘亭、蒋溪口和山路。1964年,部分支局、所的邮件由南平至浦城的自办汽车邮路承担。委办汽车邮路减为3条,即县局至九牧、忠信和永兴,均为逐日班,共105公里。1965年,县局至九牧的邮路取消。1970年邮路增至170公里。1971年,委办汽车邮路有县局至盘亭、蒋溪口、永兴、山路、忠信、官路、富岭、古楼共8条311公里;自办自行车邮路有永兴至古楼、临江至山下、石陂至旧馆共3条96.5公里。1972年,委办汽车邮路增加到11条502公里。县局至支局、所邮路均为委办汽车邮路。1974年,增设管厝邮电所,增加县局至管厝委办汽车邮路1条21公里。1975年,县局至观前邮路撤销,增加县局至管查和至山路邮路2条。是年邮路达12条,586公里。1978年,山路代办所邮路撤销。是年邮路共11条499公里。1982年,增辟县局至仙阳、九牧、际溪、石陂4条,共达15条661公里,均为委办汽车邮路。1988年3月5日,际溪代办所邮件改发水北邮电所转,县局至际溪委办汽车邮路停办。是年,农村邮路共23条628公里,其中委办汽车邮路620公里,步班8公里。
  三、城区邮路
  民国期间,有县邮局至汽车站的城区邮路1条。至1956年,市内邮路增加到2条:县邮电局至汽车站,邮路1.2公里,每日3班;至码头1.2公里,5天1班,均系手车邮路。1958年,由于木船邮路撤销,至码头市内邮路停办。1959年,至车站的邮路每天6班,每趟自汽车站到达至到局时限规定为半小时。1962年,每天4班。1975年改为三轮自行车接送邮件。1977年,改为摩托车邮路,每日4班。1981年,每日增至6班。1984年10月,改用自行车、三轮车,每日6班,平均每日行程12公里,至1988年未变。
  四、城区投递路线
  民国17年,城区投递分为上下2段,2名信差投递。民国27年后,分为上、中、下3段,3名信差投递。解放初期,仍沿袭分段投递的方式。1951年,每天投递2次,分别投递江山与建阳两线邮件。1955年12月后,上午投递信函报刊,下午投递《福建日报》及信函。1956年1月开始,城区改为上、下两段,2名投递员,每天上午投递一次,下午机关单位加投《福建日报》一次。1958年,分为上、中、下3段,由3人投递。1960年,自办邮车下午到达,投递改为每天晚上送报纸,上午送邮件。1961年改为每天一次。1962年,投递员使用自行车投递。1972年,为使省报当天送到重点单位,每天加早班,使用摩托车投递。1983年,增加“甲段”,由4人投送。1984年摩托车停用。1985年设“加段”。1987年,又增加“郊段”,共有上、中、下、甲、加、郊6条市内投递线路,均为逐日班。
  五、农村投递路线
  浦城县邮政机构建立后到民国期间,农村靠代办机构转递邮件,没有农村投递路线,除代办机构所在地的乡镇外,均未通邮。
  解放初,邮政部门除增加自编力量外,雇专夫投递和组织捎转,解决农村投递。1952年9月,县内有36个邮件交换点。120个乡中,自编力量投递的,每天投递1次的有41个乡,2天1次的有19个乡,3天1次的有13个乡;捎转的3天1次有12个乡,4天1次的有8个乡,5天1次有17个乡,6天以上的有10个乡。1954年,有8条农村投递线路,其中4条为墟贩夫投递线,通达13个区5个镇53个乡驻地。1955年4月1日至5月,开展乡邮整顿,新开富岭至瑞安再到浮流的环形邮路,县局至雁塘的村镇投递员由驻浦改为分驻仙阳和雁塘。这次整顿后,共增加邮路88公里。7月,乡邮员实行“值六休一”的制度。1956年,义务乡邮站达153个,有自行车线1条,步班线11条。1957年,实行乡邮排单制度,93个乡全部通邮,其中逐日班27个,周三班4个,周二班58个,四日班3个,周一班1个,311个高级农业合作社有300个通邮。1958年,农村投递实行以乡贯社,交叉跑递,轮流驻点的办法。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邮件收发员235人,延长邮路396.4公里。农业生产合作社周六班128个,周三班109个。是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后,有公社邮递员153人。当年步班乡邮员每天的行程大部分在37.5~42.5公里,年底,自行车班206公里,步班26条848公里。是年,公社办的邮路达2068公里,负责贯通大队以下的投递线路。但至次年4月,大部分停止跑递,生产大队中,逐日班129个,隔日班31个,捎转的8个。步班线17条816.9公里,自行车线邮路9条156.1公里。1960年,投递员兼办邮政服务,实行“收投合一”。出班时“三带(带邮票、信封、浆糊)”和“二到田(投递到田,订报到田)”。并提出投递路线“车子化”,投递用的自行车从上年的7辆增加到16辆,每个支局、所都配自行车。自行车线邮路从上年的197公里增加到580公里,步班由上年的1458公里减为579公里。1961年,调整农村投递线路,自行车线减为92.5公里,步班线为554.5公里,大多为周三班。社队以下的投递,主要采取传统的墟市捎转办法。1963年整顿乡邮,延伸邮路310公里,增加通邮大队91个,乡邮加强“五定”(定人、定线、定点、定班期、定出归班时间)。1965年,在边远地区试办亦工亦农投递员邮线。1966年,又增加轮换工5人,亦工亦农投递员5人。生产大队逐日班的70个,隔日班的206个。同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取消乡邮排单等规章制度,乡邮员捎转带邮件严重,农村投递线路至1969年均无增加。1969年,临江瓦铺小学建立起“红小兵”送报站,担负起生产大队到生产队的报刊邮件传递工作。1971年,整顿乡邮通信,恢复排单等规章制度,农村投递状况有改善。至1972年自行车线达604.5公里,步班线达670公里。17个公社每天均投递1次,《福建日报》可于第二天到达。1973年,“红小兵”投递站有62个,“红小兵”邮递员443人,使生产队的投递有所改善。1976年,扩大邮电局自编力量的投递面,同时组织“红小兵”送报。1978年,红领巾送报站(即“红小兵”送报站)达100个,有680多名红领巾送报员,投递560多个生产队。当年自行车邮线813公里,步班线452公里。生产大队中逐日班245个,周三班31个,周二班1个。生产队中乡邮员投递的755个,由委办人员投递的165个,社会力量传递的832个,捎转的662个。自1979年后,红领巾送报站逐年下降。1981年,只有5个站,送报员66人。1982年,全县只有瓦铺小学送报站14个送报员坚持投递。乡邮员投递的931个,委办力量投递的22个,而社会力量传递只有55个,捎转的达1935个。1983年后,加强对红领巾送报站的组织工作。1984年红领巾送报站达76个,有925个红领巾送报员。1985年1月1日,富岭圳边至上桥的投递路线由农民承包,为全县第一条私人承包的投送路线。1986年,农村投递线路增到1320公里。1988年5月规定,区乡支局、所的邮件在下午3时30分到达,乡镇所在地的机关的快件组织投递一次,其他邮件,第二天上午投递。是年,由于邮路及封发时限的调整,村委会投送速度减慢,第二天能看到《福建日报》的,由289个减为48个,而第三天和第三天以上看到省报的增加240个。当年,农村投递路线达1279公里,其中自行车线918公里,步班线361公里。
  1979年,集镇用户开始架设电缆,当年达0.2公里。1980年,农话线路电杆开始使用水泥杆,当年有水泥杆线路40.6杆公里。1986年12月,在临江邮电支局开通12路载波电话终端机,架设浦城县第1条铅质农话线路14.4杆公里。1987年,乡镇经营的用户线路建18公里水泥杆路和敷设0.3皮长公里的电缆。至1988年,邮电部门经营的线路杆程为786公里,乡镇经营杆程553公里,中继线水泥杆线路达181公里,占中继线的75.41%。中继电路50路,其中有直达载波中继电话19路。全县19个乡镇,除南浦镇纳入市话网外,每个乡镇均与县有直达电路,其中直达载波电路的有8个乡镇,占44.4%。县至乡镇电路平均为2.17路,农话中继线平均障碍历时每百对公里为81.4分钟。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地名

蒲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