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运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浦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8959
颗粒名称: 第三章 运输
分类号: F570.7
页数: 8
页码: 434-441
摘要: 蒲城县运输的情况。
关键词: 蒲城县 运输

内容

第一节 运输机构
  一、陆运机构
  民国23年(1934)7月,成立福建省汽车管理处浦城汽车站,管理浦城至建瓯公路客货运输,下设石陂、临江2个车站。次年4月,成立浙江省浦城汽车站,站址设在城关下岚村,负责江山至浦城、龙泉至浦城公路客货运输,下设富岭车站。民国27年,福建省汽车管理处浦城汽车站改为福建运输公司浦城汽车站,后曾改属省运输特种股份有限公司、省交通局、省公路船舶管理局、省公路管理局。民国30年11月16日,福建省驿运总段在南平成立,同时成立浦瓯直属驿运分段,设于浦城。以盐米军公用品及统制物资、专卖品为营办对象,普通商货由商人自行组织运输。民国37年8月,又改称福建省公路局浦城汽车站。
  1949年9月,浙江省浦城汽车站改称浙江省公路局浦城汽车站。
  1950年7月,福建省公路局浦城汽车站改为国营福建省运输公司浦城汽车站,下设浦城客车站。1952年5月,浙江省公路局浦城汽车站并入。1954年1月,改称福建省交通厅运输局浦城运输站,站址设和平路口,建筑面积800平方米,职工8人。下设石陂、临江、富岭等3个运输站和九牧、蒋溪口、仙阳等3个代办站。
  1952年9月,省运输总公司组建浦城汽车保养场(站址设七星桥东侧),承担贺村至南平货运任务。1956年2月,浙江调到福建参加支前运输的私营商车和浦城私营商车参加公私合营,组成保养场第六车队,保养场原有汽车组成第五车队,同年第五车队调往邵武。1958年保养场改称浦城保修厂。1960年4月,成立福建省林业厅汽车大队浦城第四中队(1975年改称浦城林业汽车保修厂),承担木材运输任务。1961年8月,浦城保修厂改为福建省运输局浦城运输总站(1962年改称运输中心站),担负浦城、松溪、政和3县的客货运输任务。浦城运输站受其管辖,负责浦城客货运输。1964年,交通部华东车队第一大队第四中队(1970年改称省汽车八团六连)进驻浦城。1968年10月,五一三路西端北侧新建成浦城客车站,建筑面积5082平方米,其中候车室700平方米,停车场1500平方米,是当时全省县级客车站中规模最大、站容最好的客车站。
  197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714部队驻浦,设有汽车连(1984年改名核工业部华南地质勘探局二九四大队汽车队)。1973年成立县交通局汽车队。同年2月,省汽车八团六连并入浦城运输中心站为第二货车队,中心站原有车辆分为第一货车队和客车队。1975年,成立县硫铁矿车队,承担本矿运输。1976年成立县供销社柴竹炭车队,为集体企业(1977年改称供销社车队,1983年改称供销社联合运输公司)。同年成立县石油公司车队,负责石油专业运输。1977年,成立林业机修厂车队,隶属县林业局,主要从事木材运输,也参加社会运输。1979年1
  月,成立县公共汽车交通公司(简称公交公司)。同年,浦城运输中心站改为浦城货车队,中心站客车队划出,隶属建阳客车队;浦城汽车运输站划出,直属建阳分公司。1984年10月,建阳客车队驻浦城车队与浦城货车队合并,称浦城车队。浦城车队和浦城汽车运输站同属省运输总公司建阳分公司,运输站对外经营汽车运输业务,车队则为运输站提供运输工具。
  1988年,全县有10个运输机构:浦城车队,各种货车71辆397吨位,客车55辆,附设5个修理车间,职工451人,场址设在莲塘村,场地面积40357.12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浦城汽车运输站下设货运室、客运室,职工163人;县公共交通公司有大客车13辆,小客车1辆,职工56人,站址皇华山路北段,场地面积22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浦城林业汽车保修厂有货车85辆565吨位,职工407人,厂址玉树林,占地面积27533平方米,其中生产性面积16583平方米;县交通局汽车队有汽车18辆96.5吨位,职工45人;县供销合作社联合运输公司有货车13辆81吨位,职工37人,地址在皇华山路北段,场地面积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县硫铁矿车队有货车14辆54吨位,大小客车3辆;浦城林业机修厂车队有货车12辆46.4吨位;县石油公司灌车5辆;二九四地质大队有汽车44辆195.5吨位。10个机构中除供销合作联合运输公司是集体所有制企业外,其余均为全民所有制企业。
  二、水运机构
  浦城木帆船运输合作社 1965年在建瓯县成立,入社船107艘243.4吨,从业人员112人。1960年,部分船只和人员回浦城观前,成立浦城观前木帆船运输合作社。1968年社址由观前迁入至水北,改称水北运输社,为水北公社集体企业。1985年,改称水北街航运公司。
  木材水运队 1958年在城关和平路成立,职工172人,承担木材水运任务。后因境内陆路运输发展,1964年机构撤销。1972年,在石陂55k(距县城55公里处)重新成立水运队,为集体企业,职工139人,担负从55k至南平大洲贮木场的水运任务。1984年后,因水运量减少,水运队改以营林为主,1988年9月,正式改称县林业局综合林场。
  三、搬运机构
  浦城交通运输公司 1954年由码头工会、装卸工会合并成立浦城搬运工会。1959年5月改称搬运公司,1986年改称浦城交通运输公司(集体企业)。1988年有职工284人,设临江、石陂、硫铁矿、玉树林、七星桥头、五里塘、大圆弧、磷肥厂、车站货运组、物资局等10个装卸点。
  乡镇搬运站(队) 1951年起,富岭、仙阳、忠信、石陂、九牧、永兴、官路、管厝、古楼、水北街等10个公社,先后分别成立搬运站(队)。1988年职工214人,其中:富岭搬运站职工最多,有45人;官路搬运队职工最少,有7人。这些均属当地乡镇集体企业。
  此外,厂矿单位搬运机构还有:县第二建筑公司手车队(集体企业)于1963年成立,1988年职工24人;寨下林场搬运队1985年成立,1988年从业人员23人;硫铁矿搬运队1988年成立,职工29人。
  1988年,全县共有城乡专业搬运机构14个,从业人员574人。
  第二节 运输工具
  一、陆运工具
  (一)客运
  舆轿 清代至民国时期,有客轿、官轿、花轿、通天轿4种,始于何年无考。客轿有营业性轿和家轿两种:城关、仙阳、富岭、临江、石陂、永兴6个集镇设有私营轿行,每行有客轿5~10顶,供租用;豪绅富商家备客轿,专供主人外出用,称家轿。官轿又称衙轿,系公廨、驿站备用,供官员使用。通天轿,用竹椅临时扎成,供武职人员乘坐。花轿,制作精细,各乡镇均有,迎接新娘专用。解放后,随着公路发展,舆轿消失。
  黄包车 民国29年(1940)10月,人力车公司购一辆赠给兼公司董事长的县长周亚青,为浦城黄包车之始。随后邑人从杭州购回5辆在县城供租用。解放前夕,全县共有30辆,1954年全部淘汰。
  自行车 抗战前夕,邑人黄重文最先从江西九江购回1辆,后一些人也从上海、杭州购进。并在城关开店出租自行车兼供应零件。民国26年,富岭开设自行车出租店。解放前夕,全县自行车总数约50辆。解放后,机关、企事业逐渐备有公用自行车,随着公路发展,私人自行车日增。至1980年全县有13383辆,其中私人车9993辆。1988年,全县有自行车95093辆,其中县城44584辆,农村50509辆,平均3.98人有1辆自行车。
  脚踏三轮车 1965年,县搬运公司购2辆,接送旅客使用。1980年后,出现用脚踏三轮车接送旅客的个体户。1988年,全县有客运脚踏三轮车7辆。
  客运汽车 民国23年7月,浦城汽车站成立,从浙江购进客运汽车4辆。1949年增置小道奇牌客车2辆,每辆座位30个。解放后逐年增置,至1959年,共有小道奇牌客车11辆。1970年,首次购置解放牌客车2辆,每辆座位32~40个,是年共有客车15辆,其中小道奇牌13辆,解放牌2辆。1970年后,小道奇牌客车逐渐淘汰。随后,省属管查铜矿购置自备客车1辆。1979年,县公交公司成立,购置20个座位解放牌客车3辆,32个座位解放牌客车4辆。1980年,全县共有解放牌客车39辆。1980年后,逐渐添置新型东风牌客车,每辆座位44个。至1984年,全县共有客车59辆。其中解放牌42辆,东风牌4辆,其他牌13辆。1986年,县硫铁矿购置45个座位大客车1辆,为企业自备客车。1987年,浦城车队开始购置扬州牌45个座位大客车6辆。1988年,全县共有大客车71辆(东风牌11辆、解放牌54辆、扬州牌6辆),共2817个座位,其中客车站55辆,2162个座位,公交公司13辆,520个座位,硫铁矿、铜矿、二九四大队各1辆,共135个座位。
  小汽车 民国35年,农民银行浦城分行购置小轿车1辆,为浦城小车之始。1959年,中共浦城县委机关购置吉普车1辆。1964年,县委决定领导干部不特殊化,下乡一律乘班车,吉普车上调中共南平地委。1969年,县革委会购吉普车1辆。1971年,全县有吉普车3辆。1972年,县革委会购置第一辆12个座位小客车(又称旅行车)。1978年,全县各类小车20辆。1979年,县政府和投资企业公司购置上海牌小轿车各1辆。1982年,仙阳公社为全县公社首购日本丰
  田牌小车1辆。1985年,全县有各类小车103辆。1988年,全县有63个单位(含乡镇)小汽车共192辆。
  摩托车 1959年,县消防队购置全县第一辆三轮摩托车。1970年后,公安局、交通局开始购置三轮摩托车。1980年后,税务局、工商局开始购置三轮摩托车;私人也开始购置双轮摩托车,摩托车数量迅速增长。1984年,全县共有摩托车64辆,1985年增加到130辆,1988年为227辆。
  (二)货运
  独轮车 民国期间,九牧、官路、忠信等乡农民用于运载农副产品。始于何时及数量无考,解放初已消失。
  胶轮板车 又称胶胎手车,俗称手拉车。民国22年公路修通后开始购置使用。民国29年6月成立县人力货运公司,将县内407辆胶胎手车统一组织管理。至年底发展到580辆,民国30年6月,因战事紧张而停业。民国37年11月,手车公会拥有手拉车40辆。1949年全县有胶轮车50辆,1956年391辆,1959年384辆,1965年245辆。1970年前为粮食短途运载主要工具,后随乡村公路发展,胶轮车大量增加。1978年,专业运输的有170辆。1979年后,胶轮车用于生产或经商运输,车数锐增。1988年,全县有27090辆,专业运输70辆。
  畜力车 1959年,县搬运公司首用耕牛拉车,载重1吨,1962年停用。1961年,解放军某部军马10匹,分配给养路工区7匹,水南农场3匹,分别配马车3辆和1辆,二三年后,因马衰老而停用。
  机动三轮车 1969、1971年,县搬运公司先后购置汽油和柴油三轮车各1辆,为浦城机动三轮车之始。1985年有25辆,主要用于商业运输。1988年达39辆,19吨位,其中私车35辆。
  载重汽车 民国23年,江浦、建浦、龙浦公路先后通车设站,始有货运汽车在境内运行。民国25年,有货车22辆,66吨位。民国27年,富岭镇上桥村王祖超购买小道奇牌汽车1辆,以运输木材,为浦城私人购车之始。后多人独资或合资购车。民国32年,日军占领杭州,浙江省修车场迁富岭镇大庄村,有货车30余辆。同时,浙江、上海等地有商车驻浦经营。抗战胜利后,修车场迁回浙江。民国34年1月,石陂乡全体乡民合资购买小型卡车1辆,用于运送赋谷,为乡镇第一辆公车。至1949年初,全县有各种型号私营货车21辆63吨位。
  1952年9月,福建省和浙江省运输公司各调中万国牌汽车40辆到浦城,分别成立浦城汽车保养场和停车场。此外有浦城、杭联、江山等私营车队货车100多辆在浦城经营货运,受县管理站调度。1956年,私车纳入国营汽车保养场,全县载重汽车98辆367吨位。1960年4月,省林业厅汽车大队在浦城设第四中队,专运木材,有解放牌汽车24辆。是年全县共有货车159辆,其中用木炭发动的汽车125辆,汽油车34辆。此后木炭车暂为汽油车代替。1964年,华东车队第一大队第四中队进驻浦城,配备解放牌汽车50辆。同年县林业化工厂购置解放牌汽车1辆,为浦城第一辆工矿企业自备车。1973年,华东车队四中队并入浦城中心站为货车队,县交通局成立汽车队,配汽车5辆。是年全县有货车261辆,1044.5吨位,其中木炭车31辆、汽油车230辆;运输企业135辆,其他单位126辆。1974年,富岭公社购置福建牌汽车1辆,1975年,县硫铁矿车队有各种汽油车8辆,为本单位生产、生活服务。1976年,木炭车全部淘汰。1977年,县供销社车队,配货运汽车8辆,同时县林业局成立林业机修厂车队,有货车12辆,是年全县有载重汽车346辆1356.5吨位。1979年起,允许多渠道经营交通运输,社会车辆增
  加,个体运输专业户发展迅速。1981年,管厝公社农民谢道荣于解放后第一个私人购置汽车1辆。1984年,核工业部华南地质勘探局二九四大队汽车队参加社会运输,有载重汽车44辆。1988年,全县共有载重汽车主车680辆3412吨位,挂车175辆520吨位。其中国营专业186辆,兼营188辆;城镇集体专营19辆,城镇集体兼营54辆;乡村集体69辆,个体户164辆。
  中型拖拉机 1961年,仙阳茶场最早使用中型拖拉机运输。1966年,县拖拉机站成立,拥有中型拖拉机10台。嗣后,部份公社、大队也陆续购进中型拖拉机,耕作之余兼营短途运输。1969年全县达20台。1970年后,香料厂、造纸厂、石陂供销社、永兴供销社、搬运公司等单位先后购置中型拖拉机从事营业性运输。1978年后,个人开始购买中型拖拉机参加营运。1985年,全县共有中型拖拉机121台,因经济效益差,逐年减少。1988年,中型营运拖拉机减为64台,其中个体户45台。
  手扶拖拉机 1964年,水南农场和临江公社始购有8辆,1971年发展到167辆,在农闲季节参与建材和粮食、化肥等物资的短途运输。1980年,全县手扶拖拉机达1866辆。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原属集体所有的手扶拖拉机作价为个人或联户所有。1988年,全县有手扶拖拉机2689辆,全部为私人或联户所有,其中1127辆专事营运。
  农用运输车俗称小四轮,每辆吨位1.5至2吨,主要用于短途运输。县内1984年开始使用,1985年有72辆。1988年,全县有240辆,其中个体户191辆。
  附 油罐车
  1974年始有1辆5吨位,1976年增至5辆,17.5吨位,1979年为6辆21吨位,1984年增至10辆35吨位。1988年,全县有油灌车12辆,52.5吨位。
  二、水运工具
  木船 有小四舱、白叶船、木帆船3种。解放前,为客、货主要运输工具,在南浦溪行驶,日达200余艘。抗战期间有300艘左右,1949年有80艘200吨位。1950~1951年,县人民政府将分散的木船编组,共有木船160艘。1954年后,部分木船奉命调外地运输。1956年成立县木帆船运输合作社时有107艘。随着汽车运输业的发展,木船运输业逐渐萎缩。1965年木船仅60艘,150吨位。1970年兴建旧馆电站,长途航运中断。1972年奉建阳地区决定,县驻建瓯木帆船运输队35艘船全部移交建瓯管理。民间仅剩木帆船7艘,从事短途水运。1988年,木帆船有13艘,共45吨位,用于短途运输。
  竹筏 一般用16根大毛竹编成,载重0.5至1吨。民国时期有150~200艘。1949年,全县竹伐共169艘,其中观前102艘、水北20艘。1950年,县曾组织竹筏运输大队,以自然村和居住点设组。1956年合作化高潮时,私人竹筏进行统一编组编队,为农业社从事副业运输。是年全县共有156艘。随着公路发展和水坝修建,竹筏运输萎缩,用于专业运输很少。
  机帆船1979年,水北航运社集资制造4艘26.5个吨位。承担水北至旧馆电站23.5公里之间沿途的客、货运输。
  三、搬运 装卸工具
  吊车 1966年,县始有吊车2辆,1984年增至3辆。
  大板车1965年,县搬运公司置人力大板车一辆,装汽车胶轮,载重2吨,1978年报废。
  第三节 运输量
  一、货运量
  公路通车前,南浦溪航道是闽中通往中原的主要通道。浦城木帆船年货运量1~1.5万吨,周转量40~60万吨公里,往南运到建瓯、南平、福州。另有竹筏在境内短途运输,有100~200个吨位。陆路运输以肩挑为主,有龙泉担、江山担、广丰担之称。民国23年(1934)公路通车,民国25年开始有汽车和人力胶轮板车运输,人力运输仍占主导地位。货运汽车仅22辆,66个吨位,年货运量0.35万吨,周转量10.24万吨公里。民国29年,县人力货运公司拥有胶轮板车407辆,为民国时期最高数量,年货运量2.9万吨,周转量87.9万吨公里。1949年汽车货运量0.1万吨,周转量10.24万吨公里;胶轮板车货运量0.39万吨,周转量11.7万吨公里;船、筏货运量约0.4万吨,周转量约15万吨公里。民国期间往南运出以粮食、桐油、薏米等土特产为大宗,从南运进主要是食盐、沙糖、水产等,往县北部运出以土纸、厚朴等土特产为大宗,从北运进针纺织品、日用百货、乌糖、石灰等。
  1950~1955年,货运主要靠汽车和木帆船。年均货运量2.3万吨,周转量227.65万吨公里,其中汽车货运量1.92万吨,占总运量83.48%,周转量202.81万吨公里;木帆船货运量0.38万吨,占16.52%,周转量24.84万吨公里。1952年前,粮食外调主要由木帆船南运。1953年起改为汽车北运。1956年,民间胶轮板车组织起来参加计划运输。
  1958年后,随着公路发展,汽车货运比重增大,民间运输业开始萎缩。1958~1979年,年均货运量23.75万吨,其中汽车运输16.22万吨,占总量77.27%,民间陆运4.52万吨,民间水运0.25万吨;年均周转量1517.06万吨公里,其中汽车运输1299.85万吨公里,占总量96.79%,民间陆运15.8万吨公里,占1.18%,民间水运27.24万吨公里,占2.03%。1980年后,由于社会商品流通的活跃,社会运输量增加。根据专业运输部门统计,1980~1985年,年均货运量24.32万吨,周转量4897.29万吨公里;1986~1988年,年均货运量115.45万吨,周转量10882.56万吨公里。其中1988年货运量、周转量最高,分别为125.54万吨和11247.27万吨公里,其中汽车运输64.94万吨,周转量11103.04万吨公里,手车运输4.7万吨,周转量13.51万吨公里,其他机动车55.9万吨,周转量130.72万吨公里。
  二、客运量
  民国23年8月12日,浦城至建阳公路开始汽车客运,为闽北最早客车运输。年底,浦城至江山、至龙泉先后通客车。是时,客运线路3条,均每日各对开1班。民国34年起,浦城至龙泉客车时通时停,1949年初完全停开。1949年,仅建浦、江浦线路各对开1班,经常停运。全年客运量1205人,周转量78335人公里。是年5月初,因公路被破坏,客运停业。1951年复开。1954年2月,浦城至南平通客车,4月增加浦城至建瓯客车,每日对开1班,客座60个。是年客运量2.08万人,周转量145.06万人公里。1955年4月,浦城至仙阳通客车,每日来回1个班次,为
  县内的第一条客运线路。1957年9月,浦城至前洋每日开班车1次。1958年,增加浦城至政和、松溪长途客车每日各1个班次,城关至永兴境内短途客车1个班次。1959年,又增加浦城至忠信、龙下、浮流等客班,每日各来回1次。是年客运量38.88万人,周转量1608.35万人公里。1960年,城关至盘亭、东峰、际溪、党溪先后通客车,每日各开1班。1961年,浦城至龙泉恢复班车双方对开1班,城关至官路日通客车来回1班。1968年10月,浦城至江西上饶通客车,日对开1班。1969年5月,浦城至广丰通客车,日对开1班。是年客运量21.51万人,周转量1142.46万人公里。1970年增开城关至青草洋客车,每日1班。1971年增开城关至枫树(处)亭、高门、大河伐木场、旧馆电站、水北、濠村、古楼客车每日各1班。1973年水运中断。1974年增加城关至水尾丘、寨门客车每日1班。1977年增开城关至东坑客车每日1班。1979年,县公交公司成立,7辆客车参加城关至忠信、富岭、水北3条线路短途客运。是年全县客运量177.12万人,周转量4736.14万人公里,其中公共交通公司客运量37.6万人,周转量372.97万人公里。1980年,庆元至衢州每日1班客车途经浦城运客。同年,首次开设住夜班车,在忠信住夜,方便旅客,此后公社(乡镇)住夜班车渐多。1981年,增开浦城至崇安客车每日1班,城关至管厝客车每日1班。1982年,增开浦城至福州跨区直达客车,每日1班;政和至衢州每日1班客车途经浦城运客;增开城关至圆盘、双坑、石陂、际岭、山下短途客车每日各1班。1983年3月,增开浦城至杭州长途客车,隔日1班单开。同时增开浦城至邵武长途客车,每日1班。1984年,增开浦城至福安客车每日1班。公共交通公司先后增开城关至党溪、古楼、前洋线路每日各2班,城关至石陂、村桥、圳边、盘亭、寨门、瑞安、游枫、南平、广丰、高坊线路每日各1班,城关至水北增为每日3班。1985年,增开浦城至顺昌客车,每日1班,南平至上海、建阳至金华、建阳至浙江丽水每日1班客车途经浦城运客。1986年,增开浦城至温州长途客车,隔日1班单开。1988年,全县有客运营运路线50条71班次。其中跨省路线6条11班次,跨地区路线2条2班次,跨县路线8条14班次,县境内路线34条57班次。住夜班车13班次,住夜乡村为盘亭、山下、水北、濠村、管厝、永兴、官路、石陂、忠信、圆盘、花桥、寨门、东峰。此外,有对开过境客车5路10班次,经浦城附带运客。全年客运量432.08万人次,周转量14752.04万人公里。其中浦城汽车运输站客运量322.08万人次,周转量13062.32万人公里;县公交公司汽车客运量110万人次,周转量1689.72万人公里。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地名

蒲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