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机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浦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8934
颗粒名称: 第五节 机械
分类号: F424.0
页数: 4
页码: 384-387
摘要: 本节介绍了蒲城县工业机械业从民国初到1988年发展情况。
关键词: 工业经济 机械 蒲城县

内容

一、概况
  民国初,浦城有铸锅作坊5处。民国19年(1930)前后,浦城开始生产木杆称。民国20年前后,“萧参枢”、“法天机”等2家开始从事钟表修理。民国25年,全县有铁器业6户16人,修表业1户2人,五金业10户12人,金银首饰业47户94人,制秤业2户3人。民国36年1月,汤越开设泰康修理厂,有皮带车床1台,从事机械修理。解放前夕,铁器业有9户18人,修表业有3户6人,五金业有11户14人,制秤业2户3人,金银首饰业13户。从业店主和工人大多是外地人,尤以浙江永康人为多。铁器业以李荣昌店、五金业以徐三太店为著。此外,还有一批走乡串户的打铁匠、打锁匠、磨剪刀匠。
  1950年,机械业有较大的发展,铁器业有66户98人,五金业有54户94人,修理自行车、钟表业有34户38人,制秤业有2户3人,共计156户233人。其中城镇102户166人,农村54户67人。是年机械工业产值为5万元。1952年6月,福建省汽车运输公司在浦城成立保养场,担负汽车的小修、一保、二保。1953年1月,成立铁器生产合作社,是全县第一个机械行业合作组织。次年,成立五金社。1956年,城关有铁器社、五金社、修理自行车、钟表社,共134户。铁器社添置皮带车床2台、打眼机1台。同年成立公私合营浦城机器厂。机械工业产值达20万元,比上年增长33.33%。次年增长到27.43万元。
  1958年4月,铁器社转为地方国营,称为农具厂;五金社、修理自行车社、公私合营浦城机器厂合并,称为地方国营浦城机器厂;浦城保养场改称为浦城保修厂,开始为汽车进行三保和大修。机器厂的职工利用浦城一中的废汽车发动机改装成25匹马力的拖拉机,称为“五一”号。随后,保修厂又用废汽车改制2台拖拉机,称“七一牌”。同年5月开始,制造水稻插秧机、打谷机、切饲料机、播种机、(稻田)划行器等农具。全县各地一哄而起建农具厂435个,其实绝大多数不过是铁匠铺。同年保修厂用毛竹片代替钢板制造汽车挂车72辆,不久即报废。水北公社成立造船厂,职工30多人。至次年造木帆船125艘。1958年12月27日,县农具厂制造出4.5尺的车床。其后,中共浦城县委召开大造车床动员大会,要求将“大炼钢铁”中生产出的钢铁变成机器。次年,各公社、厂共制造出104部车床,但因质量差,使用不久均报废。1959年1月4日,县机器厂试制出6匹马力的发动机。2月16日,浦城电厂试制出5千瓦的发电机。1960年,又掀起手工劳动机械化、半机械化的全民运动,各工厂制造机械工具武装自己,制造龙门刨床、牛头刨床等。大力生产“五机一车”,即插秧机、播种机、收割机、脱粒机、施肥机、木制手拉车等。这些农用机械除脱粒机继续沿用外,其余均被淘汰。同年12月,组织专门力量抓小商品,各机械工业成立小商品生产车间,大抓铁锅、锅铲、铁钳、火铲等炊具生产,恢复剪刀、锁、门扣等产品的生产。同时生产轻便小农具3.67万件,以满足生产与生活的急需。是年,机械工业产值达369万元。
  1961年,手工业归口管理,铁器社由国营转为集体,机械行业职工精简264人。1962年压缩社队企业时,各公社的农具修配厂全部被精简,队办企业中的铁匠、小五金匠、铸锅匠也多被压缩,工人回到生产队从事农业生产。1963年,机械工业总产值只有66万元。同年周建材屠刀评为南平地区名牌产品,李有凑镰刀定为县名牌产品。1965年,县农械厂试制丰收-5型喷粉器成功。全县机械行业有国营企业2家,集体企业22家,总产值96.9万元。1966年产值达到106万元。1967年动乱期间,农械厂、农具修配厂等企业少数人非法制造手枪、步枪等武器。1970年生产13台水轮机、1台台式钻床、22台10千瓦的发电机,喷粉器被正式批准投产。1967~1971年,机械工业产值徘徊不前,均未超过1965年水平,5年平均产值为68.4万元。1972年,机械工业得到较大的发展,与上年相比,10千瓦发电机增长4.55倍,3吨启闭机增长12倍,水轮机增长14倍,铸铁管增长1.20倍,铸铁件增长10.79倍,还生产出5×10桥式双梁起重机、5×10TB502电动胡芦、1000×3000龙门刨床、Z32k摇臂钻等新产品各1台。随着手扶拖拉机等农机具的增加,各公社都成立农具修配厂,修理铁制农具5.79万件,加工机械工业产品达2.86万件,机械工业产值达336万元。1976年,为适应支援农业的需要,新设拖拉机配件厂,生产农机配件机耕船壳体。是年农械厂承接旧馆电站4000千瓦装机的八扇弧形闸门加工与安装任务。1978年开始又有50型、30型喷灌机相继投产。1979年县修配厂建成钢结构铸管车间,开始生产普压承插直管。县成立汽车修理厂,承担社会车辆的维修保养。是年,机械工业总产值达586.27万元。自1980至1984年,由于机械行业产品结构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产值均未超过1979年的水平。其中1983年最低,仅396万元。1985年,唐兴电子公司(隶属县广播电视局)、武夷电子仪表厂(隶属县农械厂)投产,增加电子仪表产品温控仪、一位微型处理
  机、数字显示仪等。还增加ST-A型手扶拖拉机功率油耗检测仪、余热锅炉、、成套羽绒加工设备、工业除尘器等新产品。上年开始生产的电木粉、喷雾器等在1985年均有较大增长,机械工业产值达676元,比上年增长41.72%。自1979年起,个体汽车修理人员逐步增加,至1987年有45户(包括补胎)。1988年新产品有电视共用天线、烛型彩色节日灯泡等,独立核算机械工业企业24家,其中全民企业2家、集体企业22家。年末职工人数946人,固定资产原值561万元,机械工业总产值638万元,占总产值5.54%,盈利29万元,利、税、费106万元。
  二、主要企业
  浦城县农业机械厂 全民所有制企业,隶属县经委,厂址在城关交通路。其前身为泰康修理店,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称浦城机器厂。有皮带车床2台,职工13人。1958年转为地方国营。1959年4月,农具厂并入,改名机械农具厂,有职工310人。1961年9月,工业调整,并入的农具厂人员分出,又精简一批,仅剩职工66人。1963年添置抚顺机床厂生产的B665电动牛头刨床,为当时浦城最新式的车床。1964年7月试产成功360型水轮泵,并获福建省水轮泵评比第一名和华东区水轮泵表演赛第一名,次年生产299台。1966年改称浦城县农业机械厂。1968年,转产手摇喷粉器。1970年增置车床、万能铣床、平面机磨床等机床和锻压设备共31台。是年喷粉器正式投产,当年产量达1.7万台。1972年,改造铸造车间,改制冲天炉,自制5吨行车,添置钥式电阻炉、硬度计、自动控温仪热处理仪器设备。次年开始生产C618普通车床和喷油嘴。1975年后,增添空气锤、液压大型滚齿机、高精度万能外圆磨床、无心磨床、万能工业磨床、曲轴磨床、六角自动车床、大型工具显微镜等设备,为生产喷灌机创造条件。1978年,喷灌机投产,年产600台。这年还开始生产小孔磨床、喷油嘴专用磨床等。次年,喷灌机在全省质量评比中获第一名。1980年,喷粉器在全国同行业检查评比会议上获第二名。1981年,被第八机械工业部定为“丰收-5型手摇喷粉器”生产厂,并开始生产喷雾器。1982年12月,全国喷粉器统图会议在浦城召开。1983年,年产喷粉器7万台,产量为同行业之首。1984年,国家停产“六六六”粉,喷粉器产量逐年减少,喷雾器列为省创新产品,质量达到一级品的要求,产量逐年增加。同年7月,由一车间创制电子仪表产品,对外称县武夷电子仪表厂,经济未独立核算。1985年生产的ST-A型手扶拖拉机功率油耗检测仪为国内首创。1986年生产LW110冷弯成形机,填补省内空白。1987年在外地科研部门协助下,生产的SQ-8522头斜榫锯切机,改变该机依赖进口的状况,是年生产的铅塑型材二次加工机组,解决铅塑型材加工设备国产化问题。1988年,有各种机械设备200多台,动力总功率1350千瓦,固定资产原值156万元,职工279人,产值172万元,利润5万元,利、税、费9万元。
  浦城县二轻机械厂 集体所有制企业,隶属县第二轻工业局,厂址在南浦镇五一三路西端,前身为铁器生产合作社。该厂是1953年1月由24个个体铁匠自带工具、原材料组建而成的,原只生产铁制小农具和铁制日用商品。1956年,发展到92人,增加新产品鸟铳。增置皮带车床2台,刨床、落地钻床、10匹柴油机各1台。1958年转为地方国营,称农具厂,试制打谷机。1959年4月与地方国营机器厂合并,定名为机械农具厂。1961年,分出归回手工业建制,定名为浦城县农械修造厂,开始生产水管、汽车零件。1965年,生产的打谷机送往北京农业展览馆展出。1974年更名浦城县修配厂。1976年开始生产12型水田铁轮及工业阀门、汽缸、机油管、高压油管等。1979年建成钢结构铸管车间,开始生产直径100~300厘米各种规格的普压承插直管,年生产能力为1000吨,实际年产800吨。1982年生产脱谷机7518台,销售达87.8万元,比上年增长78.46%。这年盈利0.6万元,扭转上年亏损0.23万元的状况。1985年改称铸管厂。1987年,更名二轻机械厂,铸管车间分出,称为铸造厂。1988年,有职工95人,固定资产原值15万元,产值30万元,利、税、费1万元。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地名

蒲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