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化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浦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893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化工
分类号: F424.0
页数: 5
页码: 374-378
摘要: 本节介绍了蒲城县清代到1988年化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包括基本发展、主要企业等。
关键词: 工业经济 化工 蒲城县

内容

一、概况
  清嘉庆间,浦城西乡曾产松烟。光绪三十年(1904),日本三五公司在浦城设樟脑局。光绪三十三年,英国人安巴乐到浦城建樟脑局,蒸制樟脑成功。至民国初,因樟树砍伐殆尽而停业。民国32年(1943),浙江省萧山人孙竹斋到浦城创办孙竹记松香厂,年产100吨,销往杭州、上海、无锡等地。民国35年,浙江人在富岭山路建松烟窑3个,生产松烟。民国37年,光大松香厂开业。因当时上海市场被美国M牌松香充斥,孙竹记转产香料兼营松香。后光大厂经改革提炼技术,所产的“飞虎”、“飞马”牌松香打入上海市场,与美国的“M”牌松香竞争。至解放前夕,全县有光大、孙竹记2家松香厂和4家松烟厂,年产松香265吨、松节油25吨、松烟75吨。
  解放初,县人民政府组织土产交流,由于销路打开,生产设备改进,松香、松节油、松烟的产量增加。1952年,松香厂发展到3家,松烟窑从4个粗烟窑发展到12个粗烟窑和7个细烟窑,年产松香517吨、松节油48.9吨、松烟261吨,产品大多销往上海、青岛、天津。另有肥皂厂2家,年产肥皂9600箱。是年孙竹记开始生产肥皂和矿烛。次年又增加香料生产。1954年9月3日,光大松香厂改名公私合营浦城松香厂,是建阳地区第一家实现公私合营的企业。次年,孙竹记松香厂亦实现公私合营,改名县化工厂。转产香料、农药、化肥,松香归入松香厂生产。1956年,7家松烟厂亦并入松香厂,实行公私合营。1957年产松香1256吨、松节油227.09吨、松烟591.85吨、香料油10.59吨,全县化学工业的总产值达130.36万元。
  1958年在“全党动员,全民办厂”运动中,公社、大队兴办土农药、土化肥厂,多无实效,不久自行消失。1959年,继续以“土法上马”方法抓肥料和林产化工,生产细菌肥料、石灰氮、炭酸、松根油、栲胶、人造石油、醋石等,都因技术和设备原因,产品质量差,没有实际效益。1961年3月,县化工厂用无泵流程操作,试制硫酸成功。硫酸浓度达96%以上。全年共生产硫酸98.58吨、过磷酸钙94吨,初见成效。但到次年,过磷酸钙、硫铁矿、硫磺产品等在调整中停产,香料油、松香生产亦下降。1963年,县化工厂从野生植物中提炼出名贵的香紫苏油,质量超过进口产品标准,被轻工业部命名为“浦城香紫苏油”,列为全国八大高级香料之一。同年,县化工厂在区、乡办8个香料车间,建立山苍子基地6984亩,还增加桉叶油等新产品。1966年化学工业产值达60.63万元,新增硫酸锌、氧化锌、阻氧剂、油漆等产品的生产。同时,恢复硫铁矿、硫酸、过磷酸钙生产。
  1970年,抓工业转轨,批判支农吃亏论,发展化肥、农药生产,兴建硫铁矿、合成氨厂和春雷霉素车间,并列入全县重点工程。当年,纸厂利用废液生产胡敏酸〓肥料399吨,硫铁矿生产1198吨矿石,化工厂生产能力为年产硫酸1000吨,过磷酸钙2500吨。次年,生产春雷霉素(液)0.326吨。1972年,化工厂的香料车间和菌肥车间分别扩建为地方国营香料厂、地方国营制药厂,化工厂专门生产磷肥。永兴公社办活性炭厂、古楼公社建立松焦油厂。1973年合成氨厂建成,总投资323.78万元。当年生产6.8吨。1974年香料厂开始建立芳樟基地,当年基地面积170亩,开始采叶炼油。同年天然芳樟醇试制成功,当年产量4吨。1975年,硫磺厂建成并开始生产,年产硫磺625吨。是年开始生产药用活性炭,年产35吨。1978年,城关镇创办塑料厂。这年主要化学工业产品有硫铁矿、硫磺矿、硫酸、合成氨、碳酸氨、九二〇粉剂、骨粉肥、骨胶、1134树脂、井岗霉素、塑料制品、肥皂、松香、松焦油、松节油、活性炭、松香水、香料油等,年产值685.14万元。1979年,香料厂乙酸芳樟脂试制成功。从此开始生产合成香料。1980年,严重亏损的煤矿、合成氨厂停产(次年煤矿转产涂料,合成氨厂转产针织和锅炉),硫磺厂压缩限制生产。同年莲塘公社办制氧厂。是年,全国天然香料会议在浦城召开,浦城被列为全国四大香料基地之一。1982年,化工产品有较大增长,磷肥产量增长35.36%,井岗霉素增长317.59%,骨胶增长270.2%,活性炭增长87.37%,樟脑粉增长40.89%。是年,硫磺厂停产。林业化工厂的767针剂活性炭评为省优质产品,为浦城第一个省优质产品。硫铁矿开始扩建为采矿、精选合一的矿山,年处理矿石能力10万吨。次年,为发挥浦城硫铁矿的优势,磷肥厂也开始兴建年产普通过磷酸钙5万吨、硫酸2万吨生产线。1983年10月,五金厂兴建年产能力600吨的电木粉(酚醛塑料粉)生产线和年产能力100万只的胶木电器生产线,两项均于次年投产。1984年,767针剂活性炭被评为林业部优质产品,为浦城第一个部优产品。1986年,磷肥价格下降10.13%,而生产成本提高0.84%。由于销售增加,销售收入增加32.13%,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比上年快103天,盈利仍达到9.6万元,比上年增加7.68万元。1987年,硫铁矿扩建工程竣工、磷肥厂硫酸生产线亦正式投产。同年,县饲料添加剂厂获省农业厅“兽药生产企业许可证”,为浦城首次获得许可生产兽药的企业。1988年,磷肥厂磷肥生产线投产,县生物化学厂与电木粉厂联合开发改性阻燃高级工程塑料获得成功并开始生产。是年,全县主要化工产品有硫铁矿、硫酸、磷肥、井岗霉素、饲料金霉素、松香、松节油、松焦油、塑料制品、香料油、樟脑粉、活性炭、电木粉。独立核算化工企业有21家,其中全民所有制7家,集体所有制14家,职工1945人,固定资产原值2889元,占全县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下同)固定资产原值的26.3%。总产值3425万元,占总产值的29.77%。利润337万元,占总利润37.11%。利、税、费635万元,占总利税33.4%。香料、松香、饲料金霉素等还提供出口,创汇180万美元。
  二、主要企业
  县硫铁矿 县国营企业,矿址在山下乡屏峰山。宋代曾在此开采铁矿。矿山储量1237万吨,为全省之冠。1958年为屏峰铁厂。1961年停办。1970年,复建。1972年因故改建硫铁矿,年产硫铁矿13143吨(实物量,下同)。1974年起,逐步使用机械化开采,当年产量达27764吨。1979年,年产量达7万吨,产值252.36万元,创矿历史最高水平,列县企业榜首,被省石化厅列为十大重点企业之一,后因广东云浮大硫矿投产,浦城产品运距长,外运量骤减。1982年进行扩建。1984年开始安装全套选矿设备,以减低运输成本。1987年扩建工程完成,共投资614万元,年产原矿能力由5万吨提高到10万吨,日精选原矿300吨。1971~1988年,共采硫铁矿61.94万吨。1988年末,职工269人,固定资产原值808万元,年产矿29583吨,产值104.91万元,利润6万元。
  县林业化工厂 县属全民所有制企业,厂址在城郊三里亭。1954年9月由私营光大松香厂改为公私合营浦城松香厂,年产松香1272.7吨、松节油143吨,并建580平方米砖木结构的松香车间1座。1959年改名综合化工厂,开始使用方形活性炭活化土炉生产活性炭,年产25吨。1961年开始,因脂树减少,松脂不足,产量渐降。1962年仅产松香236.05吨,且质量下降,特、一级比重从29%下降到23%。1964年松香产量骤升,达1075.57吨,比上年增长138.54%。1965年,职工达130人,松香产量达1259.46吨,特、一级产品比重达86%。1966年改为国营,增加年产1000吨的氧化锌沸腾炉1座,当年即产氧化锌1.19吨。1971年划归生产建设兵团十四团管辖,改称林业化工厂。增加年产2400吨的水泥造窑1座、水泥球磨机2台,开始生产水泥。1972年水泥停产,两年共产水泥353.49吨。1973年,增加2个年产1008吨的松香蒸馏锅,采用蒸气炼松香连续加料的生产工艺。是年松香产量达1361.85吨,次年达1374.10吨,为浦城松香生产的最高年产量。1975年,十四团撤销,划归县管辖。这年,新建1座年产150吨的活性炭多管炉,利用生产松焦油的干馏炭为原料,生产药用活性炭,当年产量达35吨,次年产量增加到152.79吨。1977年,调整产品结构,以生产活性炭为主,同时生产松香、松节油、松焦油、松香水、松柴油。这年,松香产量为699.03吨,比上年减少32.56%;活性炭产量达274.38吨,比上年增加79.51%。1981年,767针剂活性炭投产,并建400平方米的检测楼,实行三级检测,1982年创省优质产品,1984年又被列为林业部优质产品。厂制定的《松焦油质量标准》被列为省优秀的企业产品标准。1988年,高脱色活性炭研制成功,系国内首创。后颗粒炭、黄金浮选炭、过滤活性炭相继研制成功。这年6月,活性炭车间创优QC小组被地区推荐参加国家级优秀QC小组评选。1988年,全厂职工353人,固定资产原值236万元,主要产品活性炭1200.03吨。松香334吨,总产值512.04万元,利润37万元,利税93万元。
  县磷肥厂 县属全民所有制企业,厂址在西郊梦笔山路。1955年,由私营孙竹记松香厂转为公私合营,更名县化工厂。生产化肥、农药、香料。1958年转为地方国营。1959年,由各公社集资15万元,从江山街迁往今址,建成3座砖木结构的厂房,建筑面积1446平方米。1960年过硫酸钙投产,含钙量16%以上。1961年产硫酸98.58吨,磷肥94吨。同年因当地农民不习惯使用而停产。1965年,新建全地区首家年产2000吨的小土接硫设备。10月,恢复过硫酸钙生产。1966年产硫酸529.48吨、磷肥1117吨。1968年又再度停产。1970年,把原有设备改造成日产20吨的化成室和磷肥混合锅。这年产硫酸991.8吨、磷肥2386吨。1972年香料、农药车间迁出另建新厂,该厂专门生产磷肥,并建日产100吨的旋转化成室,当年硫酸产量达1500吨。1973年新建年产2万吨的磷肥车间。1975年,改名磷肥厂。1983年,扩建年产磷肥5万吨、硫酸2万吨的生产线。1985年,获得化工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1987年10月进行扩建,硫酸生产线正式投产。1988年9月,磷肥生产线正式投产。扩建工程共投资939万元,成为建阳地区磷肥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1988年,职工396人,固定资产原值926万元。主要产品磷肥3.21万吨、硫酸1.06万吨,总产值336.96万元,利润51万元,利、税、费56万元。
  县香料厂 县属全民所有制企业,厂址在西郊梦笔山路。前身是县化工厂香料车间,曾生产过月桂油、山苍子油、芳樟油、山樊油、竹节茶油、桂皮油、香紫苏油、桉叶油、洋茉莉醛等香料油。1972年,独立核算,称浦城香料厂。1973年,试制芳樟醇成功。1974年迁出建厂,并建立芳樟基地170亩,建成国内先进的高效自动出料分馏塔。同年10月用芳樟叶炼油试验成功,香料油产量达159.11吨。1975年,大规模人工培植芳樟树,扩种1181.02亩,大量用芳樟枝叶炼油,改变砍树挖根炼油的方法。1978年,乙酸芳樟酯试制成功,开始生产合成香料。1986年,开发新产品以适应市场需要,至1987年与外地科研部门联合开发出10个新产品,其中二氢月桂烯醇、环烯腈、新铃兰醛、柑青醛4个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新铃兰醛和柑青醛被确定为国内市场先进新产品;桉叶油和乙酸芳樟酯质量评为全国第一名;乙酸芳樟酯评为省、部优质产品。这年,芳樟醇采用美国标准进行生产。1987年,芳樟基地扩种1124.5亩,香料基地达7124亩,采集芳樟叶120.5吨,香紫苏茎叶40.5吨。1988年,桉叶油获得省、部优质产品称号。研制出鸢尾香脂,改变此类产品长期全赖进口的局面。这年,厂房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309万元,职工226人,产值1001万元,其中出口产品产值212.21万元,是全县第一个产值上千万元的企业。利润77万元,利、税、费140万元。
  县生物化学厂 县属全民所有制企业,厂址在南浦镇仙楼路。1970年在化工厂办春雷霉素车间。次年生产春雷霉素(液)0.326吨。1972年3月分出建县制药厂(后改称微生农药厂)。1975年6月起先后始生产九二〇粉剂、井岗霉素、中成药、7216杀虫剂等。1985年,井岗霉素获省优质产品,并开发饲料金霉素生产。1986年开始试行目标管理,完成转产饲料金霉素的技术改造项目,当年生产310吨。这年12月更名为生物化学厂。1987年,改革工艺,用蔗糖代替葡萄糖和蛋白胨生产饲料金霉素,每生产1吨金霉素可节约191.74元。这年健全和完善目标管理体系,实现利润100.8万元,成为全县第一个创利百万元的企业。这年还创新产品四环素粗碱,国内首创产品8010杀虫菌粉。1988年,获得全县第一家无泄漏工厂的称号,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先进企业称号。这年职工269人,固定资产原值348万元,主要产品饲料金霉素540吨,工业总产值825.18万元(其中出口产品产值373.92万元),实现利润148万元,利、税、费190万元。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地名

蒲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