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防旱抗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浦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892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防旱抗旱
分类号: TV87
页数: 2
页码: 369-370
摘要: 本文记述了蒲城县防旱抗旱情况。
关键词: 蒲城县 水利 防汛抗旱

内容

解放以前,浦城的水利设施,或因不察河流形势乱筑堤坝而无效,或因其提高之水位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或因坝身不能维持相当年限,或因财力物力贫乏而无法重修,或因洪水冲击而遭损害。大多数农田依靠天霖,间有藉木制水车戽水灌溉,效力有限。若遇天旱,则田裂苗干,哀鸿遍野。古代县令,凡遇到亢旱,迷于神灵,祈求雨降。县衙各官斋戒,朝服至山川坛、社稷坛、城隍庙、龙神庙斋祭。县令还到仙姑山、嵩山、七房岩、岩谷井、百丈井、天师殿、元真殿、太姥山山庵、华藏岩等处祷雨,均无济于事。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大旱,稻谷失收,农民用野菜充饥,而地主豪绅囤积居奇,城乡有米无市。官绅逼民完税、完租,对无力交税交租的农民绑吊殴打,赶猪卷被。次年夏,九牧刘志标率农民起义,从者万余人。民国32年(1943),浦城遭旱,粮食产量只有当年的35%。民国33年又遭旱,粮食仅为上年的75%,因欠收严重,向地方法团申请豁免。但只准完赋限延一月及降低验收标准,完粮仍是寥寥。国民党浦城县党部以“影响军粮甚巨”为由,“分饬各区党部、分部党员积极策动各乡民众踊跃交纳”。民国34年入春以后,雨水稀少,至插秧期仍久晴不雨。山垄及缺水平坂田亩均龟裂无法耕犁插秧,造成早稻全部绝收,晚稻亦深受影响。县参议会议决“拟请政府体念本县旱灾奇重,准遵照部令免征本年田赋,借资救济而苏民困”。但国民党福建省政府复电称:在没核定前仍应完赋。“俟核定后,如有减免准予瀛抵”。民国35年因连年灾害,产量大减,加之粮食外流,造成米价陡涨。到5月份,城乡均无米上市,县参议会认为“若不设法救济,民食堪虞,社会秩序亦将无法维持”。县政府7月3日电请省政府“准将历年积存本县之赋谷拨出二分之一平粜,以维民食而资救济。”但省政府回电称“查该县赋谷业已指定用途,未便拨出平粜,米价上涨应由该县设法。”县政府将留存县内救济台湾的赋谷平价出售,共售549897斤。
  1950年7月13日起,近40天无雨。县人民政府把抗旱列为中心工作,干部带头发动群众3万余人投入抗旱斗争,修水坝30多处,开水沟20多条,组织挑水点浇。购买抽水机1部,并向水吉公路修建指挥部借来抽水机1部,使10余万亩旱田解除旱情。1952年春,成立生产防旱办公室,负责全县兴修水利及抗旱工作。1957年6月28日起,久晴不雨,7月雨量仅3.6毫米。中共浦城县委、县人委会抽调465人下乡加强抗旱工作的领导,县直机关帮助城郊的农业社抗旱。据38个乡62个农业社统计,有2820人组成抗旱突击队,回乡学生及社会人士等2万多人投入抗旱斗争。县供销合作社、手工业联社供应水车56部,投入抗旱。县水利局抢修抽水机2部巡回抗旱,发放抗旱生产贷款10.3万元。8月又发放雨后生产贷款3.7万元。县水利局拨出抗旱补助款2万元,30天抢救稻田5.86万亩。是年,全县水利工程能保证26.6万亩的耕地在连续40天无雨的情况下不受旱灾。1958年,根据浦城坡大急流、存水不易的特点,以旱片为对象,水利建设由引水工程为主转为蓄水工程为主。1960年6月25日至7月16日,连续20多天无雨,全县受旱稻田4.7万亩,杂粮7万多亩。中共浦城县委7月14日发出《关于开展抗旱防旱保苗斗争的紧急通知》,各级成立抗旱防旱指挥部(所)、机关、工厂、学校,组织干部、工人、学生到社队与社员一道抗旱。架接水管渠道225公里,开挖水沟水圳200多条485多公里,制造排灌工具750件,建成田头车水动力站142处。富岭公社瑞安生产大队党、团员带头,改用水碓加斗4座,水车9部,水轮泵2处,抢修筑水渠、圳、沟6条5.5公里,使受旱稻苗有不同程度的好转。1963年,春旱连夏旱,县委领导抗旱做到:“领导、劳力、思想、资金、物资、技术”集中,抽调275名干部下乡领导抗旱。添增临时水利工程,抢救旱田40余万亩。中共南平地委书记刘健夫到浦城领导抗旱,到旱区和群众一起挑水抗旱。是年国家拨出抗旱经费39.9万元,支援穷队无偿投资4.43万元,发放无息贷款和信用社贷款89万元,各行各业都从人力、物力支援,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发展,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13.41%。
  1978年,汛期(5~6月)雨量特少,自6月24日起,连旱51天,7~9月,雨量仅145.6毫米,为常年的40%,受灾耕地27.11万亩,占秋播面积的41%。县委抽调50余名机关干部配合120名工作队分赴6个灾情严重的公社,领导抗旱保苗工作,组织抗旱专业队1.92万人,以建阳专署副专员李东成为首组成浦城人工降雨指挥部,进行人工降雨的尝试。这次人工降雨自9月11日起至10月4日止,在渔梁岭、樟元山、坑沿茶场进行5次作业。9月18~19日,9月25~28日,2次作业效果较好,获得降雨。1979年8月18日起全县受旱耕地面积达24.17万亩,县成立抗旱指挥部,公社、生产大队成立抗旱小组。9月27日下午1时,在五里塘境内施行人工降雨作业,2门“三七”高射炮共发弹59发。至9月30日,忠信、仙阳等地降雨,雨区北移到九牧、盘亭、官路等地,雨量剧增;同日下午2点10分高空北风加剧,降雨量自北向南,城关、莲塘、村头开始下雨,并逐步遍及南片各地,雨量最大的九牧达91.5毫米,渔梁、古楼87毫米,最少的亦在20毫米以上,同日晚上,永兴龙岭下水库大坝首次溢洪。由于多年水利工程的建设,1980年千亩以上旱片由原来68片89986亩,减少到31片47946亩。
  1986年8~9月水量稀少,为常年雨量的35.7%。自8月26日至9月8日在县内实施人工降雨,此次人工降雨在9个乡(镇)设22个发射地点,发射降雨炮弹667枚。自8月28日至9月7日,全县约有三分之二地区降雨,最大雨量达36~39毫米。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地名

蒲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