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防汛 抗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浦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892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防汛 抗洪
分类号: TV87
页数: 2
页码: 368-369
摘要: 本文记述了蒲城县的防汛抗旱情况。
关键词: 水利 防汛抗旱 抗洪

内容

古代,遇淫潦为灾,县令等官热衷于迷信,斋戒数日,先到水涌最多的城门,继而到社稷坛祭祈,求助神灵,均徒劳无功。县城的防洪赖于城墙,农村防御洪水能力甚差,均靠民力自救。县城城墙在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循旧址筑城后,屡修屡毁。清乾隆十七年(1752)重修后,巧伪日增,碓陂寸截,引起水石相角,中流横溢。嘉庆五年(1800)六月,大雨如注,溪水泛涨,冲决东南西三面城垣数百丈。洪水过后,清廷只给予贫民2个月的口粮,经查明的沙壅石压的田地,蠲缓当年应征新旧粮米,县衙用陶罐收殓无人掩埋的尸体。但城垣无力修建,至嘉庆十五年祝徐氏捐资五万零四百两银才得以收复。
  民国期间,城关防洪仍赖于城墙,农村设防甚少。民国33年(1944),淫雨成灾,造成稻谷芽烂。县政府田粮处派员会同县农会到富岭、临江、布墩、石陂等地勘灾,致电福建省政府、省社会处、省农会,请派员勘灾救济,并将受灾稻谷样本送省核备。农民亟待救济,而农业贷款却奉令停放,县农会虽拟贷款办法,但未奉核示不得发放。次年,又遭大旱,酿成民国35年米价陡涨,10日之内,由每百斤8000元涨至18000元,且涨势难遏,城乡均无米上市,风潮迭起,纷纷向县参议会请愿。至解放前夕,全县防洪防冲面积为0.99万亩。
  1954年6、7月,全县普降暴雨。7月12日,城关和平街水淹2.5米深,受灾乡占全县乡数84.1%。县组成抗洪指挥部,中共浦城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深入灾区救灾,县委书记刘全有在大溪沿城墙上指挥机关干部、职工救灾,灾民得到安置。灾后,修复水坝、水圳538条和提水工程45处、防汛沟7处。1959年2月底,中共浦城县委对当年的防洪工作作出部署,各公社成立抗洪防涝指挥部,贯彻预防重于抢救的方针,决定以修好水利来消灭旱涝灾害。在“小满水”、“端午水”来到之前开展“兴修水利突击周”运动,组织37个水利检查组,就地检查验收1500多处水利工程。至4月14日,全县新建、岁修工程共2087处,开排灌沟5221条,对水利工程建立雨前检查涵管溢道有无危险,雨后查坝身是否会冲坏,放水查蓄水有无流失的“三查”制度。6月17日夜至18日上午,连降倾盆大雨,水位达228.54米,超出警戒水位2.04米,洪峰冲入城关大西门街道,县委第一书记胡锦望在大西门外水深过胸处指挥抢救,救出老人、小孩数十人,其他县委领导也分别深入仓库、工厂转移物资,机关干部都停止办公投入抗洪。全县参加抗洪达6万余人,抢救稻田4700多亩,水利工程24处,木材1000多立方米,竹数万支。灾后,全县2万多人投入边检查、边突击补插秧扩种。
  1975年,在汛期未到之前,建阳地区下拨水利经费7万元、水泥260吨以加固、抢修险库。洪水期间,中共浦城县委连续召开广播会,动员全党全民积极投入抗洪抢险战斗,永兴公社党委领导带领36名干部社员,抢救出14名社员,又带领干部社员470余人,抢修好100多米长的防洪堤;中共富岭公社际下大队党支部书记冒着倾盆大雨,挨家挨户检查社员住房,使1户6人安全脱险。全县投入抗洪救灾达8.1万余人,抢修水利工程660处,加固房屋334座,扩种杂粮15万亩。
  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1980年,全县防洪防冲面积达4.55万亩。1982年4月,对蓄水工程实行领导包库(水库)制度,组织汛前水利安全大检查,研究防汛加固措施,并充实水库管理人员。是年6月中旬,连降暴雨,全县13个公社、113个大队、1310个生产队受灾。县领导全部奔赴灾区,指挥抗洪救灾,各单位成立抢险救灾领导小组,组织170人的抢险队,配备汽车4辆,全县投入抢险救灾近5万人。灾后,开展生产自救,地区拨给救灾资金150.06万元,救灾物资有柴油75吨、水泥300吨、玻璃150箱,用于修复水毁公路、水毁水利工程、校舍维修、民房维修等。
  1988年5月20~22日和6月18~20日,先后两次暴雨成灾,在洪灾中,县、乡镇、村党政领导组织抗洪抢险,遭到洪水袭击的71所中小学的师生无一伤亡。水北街乡石埠后林业道班青年工人王明达,在房屋即将倒塌之时,置自己新婚家具而不顾,救出1名12岁的男孩和1名5个月的女婴,自己2000多元的家具付之东流。灾后,中共浦城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分头奔赴各乡镇慰问群众,召开抗洪抢险和生产自救现场会和现场办公会议。县组织133个救灾工作队和7个医疗队到达灾区救灾,全县投入救灾的达3万多人。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陈光毅和副省长苏昌培等先后深入浦城重灾乡村,指导救灾。灾后,全县共筹集救灾资金33.29万元和一批物资,帮助修复房屋343栋,无家可归的特重灾户415户1795人都得到安置,县保险公司对受灾的20家投保企业和123投保户理赔资金21万元。至6月底,中小学全部复课,停产的县、乡工业企业全部恢复生产,责任田全部被毁的491户由村进行调剂,解决口粮问题,受灾稻田的洗苗、扶苗全部完成。县人民政府为警觉群众,在西门公园立高1.5米、宽1米的花岗岩《洪水记录碑》。
  1971~1988年,政府共拨出防汛岁修经费共216.63万元,恢复水毁工程经费67.74万元。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地名

蒲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