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提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浦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8919
颗粒名称: 第五节 提灌
分类号: TV211
页数: 3
页码: 362-364
摘要: 本文记述了蒲城县水利设施的提灌情况。
关键词: 水利 水利设施 提灌

内容

一、传统提灌工具
  戽斗 俗称荡桶。用粗绳缚于木桶两边,2人或4人对立,双手各执一绳,以一致协调的动作将低处水甩入田间。
  水车 亦称龙骨车,脚踏水车。木结构,长约6米,宽0.3米,高约0.3米,用带有叶片的木质链带,借人力(一般为2人或4人)脚踏转动,将河、塘的水提到高处。1952年有水车239部。1958年水车进行局部改良,转动部分开始用轴承、转动链等机械零件。1966年全县有水车547部,以后逐年减少。1976年195部。1977年后,基本被排灌机械替代。
  筒车 约在宋朝,浦城山区就开始用筒车灌溉田地。筒车俗称水车斗,主体为水轮,木制成,直立于河边或水边。轮受水流冲击而转动,轮周多有竹制或木制的小筒,筒在水中盛水后,随轮转至上方,水自动倾入特备的水槽流入农田。随机电排灌的普遍使用,现在全县只剩数处。
  二、机电提灌
  燃油抽水机提灌 1950年,水南乡购买1部7.32千瓦抽水机,安装在新亭止,用于抗旱。1954年,在水南桥头建成全县第一座抽水机站,安装14.62千瓦柴油机作动力。渠长1.5公里,有效灌溉面积1500亩。1957年,全县安装抽水机7处,灌溉4548亩。1958年建成富湖和西塅抽水机站,各安装1台29.28千瓦动力机。1961年,抽水机发展到10台。1974年,抽水动力机发展到33台。1987年,全县机灌站6处,装机6台211千瓦,有效灌溉8300亩,保证灌溉6600亩。
  电力抽水机提灌 1960年,在水南桥头抽水机站加设25千瓦电动机,为全县第一座电灌站。至1988年,全县有电灌站17处,装机20台481.5千瓦,有效灌溉3100亩。
  水轮泵提灌 1955年,始用水轮泵提灌,富岭长滩安装第一台水轮泵,有效灌溉面积100亩。1957年,建成全县受益面积最多的太平水轮泵站,安装60-4、40-4各2台,灌溉1000亩。1961年,水轮泵发展到10台。1964年3月31日,县人委会成立水轮泵领导小组,大力发展水轮泵提灌。次年,水轮泵站由3处发展到74处,装机发展到83台,灌溉面积增加到5045亩。盘亭公社建立水轮泵站37处,安装46台,其中40型以上4台;富岭公社建立水轮泵站34处,安装41台,其中40型以上12台。1966年全县安装水轮泵105台,是安装台数最多的一年,灌溉面积增加3800亩。此后,安装台数有增有减,至1985年,全县有水轮泵站55处,安装水轮泵61台,有效灌溉面积9950亩,其中最多为盘亭乡,有18处,安装18台,有效灌溉面积1139亩,保证灌溉1000亩。
  机械喷灌 1978年,开始安装使用喷灌机械,是年安装11套。1979年,喷灌机械发展到73套。1985年,有固定式和移动式喷灌机械47套,分别安装在永兴乡珠山茶果场、溪下良种场、南浦镇和平茶果场等3处,喷灌柑桔273亩、梨5亩、茶叶50亩、油茶65亩。1988年,建成水北街乡罗源喷灌站,可灌溉110亩。是年,全县有5处喷灌站,灌溉486亩。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地名

蒲城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戽斗
相关专题
水车
相关专题
筒车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