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森林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浦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8888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森林资源
分类号: F326.25
页数: 5
页码: 324-32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浦城县森林资源的情况,包含了林地和林种树种分布的内容。
关键词: 浦城县 林业 森林资源

内容

第一节 林地
  解放前,林地没有系统的文字记载。从1952年开始,先后进行4次调查。1952年,经建阳专区山林调查队调查,全县森林面积110.21万亩。1955年9月至1956年6月,经省林业厅调查队调查,全县有林地面积186.07万亩。1972年8月至1973年9月,进行第三次调查,全县林业用地面积402.94万亩,有林地面积223.05万亩。1985年6月至1987年6月,县林业部门组织68人进行二类森林资源调查,全县林业用地412.36万亩,占全县管辖面积508.05万亩的81.17%;非林业用地面积95.69万亩,占管辖面积18.83%。有林地263.75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63.96%;疏林地23.25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5.64%;灌木林地21.11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5.12%;未成林地29.12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7.06%;苗圃地0.02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0.01%;无林地75.11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18.21%,其中宜林荒山荒地69.16万亩,采伐迹地4.08万亩,火烧迹地1.34万亩,宜林沙荒地0.53万亩。
  第二节 林种树种分布
  一、林种
  1987年,全县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有林地263.75万亩,其中用材林162.14万亩,占61.47%;经济林23.84万亩,占9.04%;防护林33.59万亩,占12.74%;竹林43.77万亩,占16.59%;特用林4050亩,占0.16%。
  有林地中,针叶林(包括以针叶林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129.91万亩,占49.25%;阔叶林(包括以阔叶林为主的阔针叶混交林)66.23万亩,占25.12%;经济林、竹林及其他67.61万亩,占25.63%。
  二、树种
  清光绪《续修浦城县志》记载,树35种,竹23种。
  1987年林业区划调查,已鉴定的三分之一标本,有树种49科183属。其中松科6属、杉科5属、柏科7属、罗汉松科2属、三尖杉科2属、红豆杉科4属、壳斗科29属、榆科5属、杨柳科7属、杨梅科1属、胡桃科5属、银杏科1属、苏铁科1属、桦木科3属、桑科5属、木兰科9属、樟科9属、玄参科2属、紫葳科1属、金缕梅科2属、杜仲科1属、蔷薇科8属、含羞草科2属、蝶形花科2属、芸香科2属、苦木科1属、楝科1属、大蕺科3属、漆树科2属、冬青科7属、槭树科1属、无患子科1属、鼠李科3属、椴树科1属、杜英科4属、梧桐科1属、山茶科6属、石榴科1属、八角枫科1属、桃金娘科4属、悬铃木科1属、珙桐科2属、杜鹃花科6属、柿树科3属、山矾科6属、木樨科3属、禾本科2属、棕榈科1属、连香树科1属。针叶林的主要树种有杉木、马尾松、柳杉、油杉、黄山松等,阔叶林的主要树种有樟树、楠木、檫树、木荷、青刚栎、苦楮、甜楮、拟赤杨、枫杨、枫香、鄂西红豆树、小叶黄杞等。用材林中,杉木54.04万亩,占33.33%;马尾松61.38万亩,占37.86%;阔叶林46.72万亩,占28.81%。经济林中,油茶林17.23万亩,占72.27%;油桐林0.14万亩,占0.59%;茶叶林5.2万亩,占21.81%;其他经济林1.27万亩,占5.33%。竹林主要品种有毛竹、苦竹、刚竹、观音竹、水竹、方竹、孝顺竹等。防护林主要树种有木荷、樟树、绿竹、白玉兰、银桦、桉树、女贞、苦楝、泡桐、水杉等。
  据1988年调查,县内现存百年生以上的珍稀古树有杉木、马尾松、银杏、金钱松、鄂西红豆树、木樨、香榧、樟树、闽楠、黄檀、罗汉松、水莲香、柳杉、檀香木、枇杷、梨、苦楮、木荷、枫香、水松等20多种457株。主要珍稀古树:石陂镇梨岭村早林下有百年以上的水松群,共13株,平均树高30米以上,平均胸径88.5厘米,其中最大1株高41米,胸径122厘米;忠信乡毛洋村一片香榧树,共200余株,树龄百年以上,平均树高30米以上,平均胸径60厘米;山下乡小溪村水源寺有一片50余株百年以上的水莲香树,平均树高30米以上,平均胸径70厘米以上,单株最大胸径达135厘米;万安乡连墩村大竹洋有枇杷树10株,树龄亦在百年以上;水北街乡翁村有3株古楠木,胸径分别为157、159、100厘米,树高均有30米以上,树龄均在500年以上。树龄千年以上的珍稀古树,全县有杉木、马尾松、银杏、金钱松、樟树、罗汉松等6个树种19株。
  三、分布
  用材林主要集中在忠信、水北街、富岭,其次为石陂、古楼、濠村、管厝,上述7个乡镇活立木蓄积量占全县活立木蓄积量58.2%,其他乡镇占41.8%。
  毛竹林主要分布在县境西部和西南部,尤以山下、枫溪两个乡较多,共7.5万亩,约745万根,占全县毛竹蓄积量的15.37%;其次为古楼、九牧、仙阳、永兴等乡镇,面积均达3万亩以上;枫溪乡的枫溪、胡推,山下乡的山下、水门、王柏、小溪、源头,永兴乡的连源、廉溪、凹头、后洋,莲塘乡的溪洲,古楼乡的古楼、石村、里山、坑口,仙阳镇有百丈、甫下,九牧乡的中垄、蒋坑、湖山、渭潭、吴墩,盘亭乡的上黄处、均溪、肖军,富岭镇的双同、靖坑等28个村都以产竹著称。
  油茶林主要分布在官路、忠信、管厝、九牧、盘亭、水北街、石陂等乡镇,是省重点油茶林基地。其中富岭、管厝、忠信等3个乡镇,面积均在1.4万亩以上,其余各乡镇也有少量油茶林。
  茶叶林集中在县境中部的仙阳镇和莲塘乡,面积均在1.7万亩以上,占全县茶叶林面积的32.69%,其余各乡镇也有少量茶叶林。
  樟树林(香樟矮林)主要分布在管厝的上村、濠村的蒋溪口、仙阳的巽源、石陂的葛墩,均为人工种植。
  厚朴、板栗、油桐等多为混交林,全县各地均有。
  第三节 资源分区
  东部、东北部山地水源涵养林、用材林区 面积120.58万亩,占全县管辖面积23.73%。包括忠信乡东北部、管厝乡东部、富岭镇东北部及水北街乡东部。地貌主要为中低山,是营盘尖和大小福罗山所在地,千米以上山峰百余座,又是南浦溪、官田溪、东溪的发源地。历史上就是浦城县木材的主要产区,现有活立木蓄积量占全县总蓄积量的40.07%。该区以营阔叶林、杉木、马尾松等用材林为主,建立速生用材林基地,保护森林植被发挥森林的各种效益。
  西部、西北部山地水源涵养林、毛竹林区 面积141.56万亩,占全县管辖面积27.86%。包括官路、盘亭、九牧、古楼等乡全部以及仙阳、莲塘、永兴等乡镇西北部,山下乡中南部。地貌以中低山为主,有八台尖、腾云尖、大王山等1300米以上山峰。是马莲河、西溪、石陂溪、詹溪、古楼溪的发源地。现有活立木蓄积量占全县总蓄积量的21.68%,毛竹蓄积量占全县总蓄积量74.29%。该区以培育用材林、毛竹林为主,同时建立水源涵养林,适当发展经济林。
  中南部低山、丘陵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区 面积245.91万亩,占全县管辖面积的48.41%。包括万安、临江、濠村、石陂等乡镇全部,管厝、富岭、水北街等乡镇西部,忠信乡西南部,莲塘、仙阳等乡镇东部。地貌以丘陵为主,地势平坦,人口稠密,燃料短缺,宜林养山比较集中。由于长期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原生植被已基本为人工林所代替,部分地区已有侵蚀现象,河床日益淤高。人工林以杉木、马尾松为主,经济林占全县经济林总面积68.7%,无林地和疏林地占全县无林、疏林地57.06%。该区以发展用材林、经济林为主,同时建立防护林和薪炭林基地。
  第四节 资源消长
  浦城由于有宜林的土壤、气候条件,森林资源丰富。但在解放前既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又没有很好的保护、培育和营造。乡间一些风景林虽有乡规民约予以保护,却抵挡不了帝国主义的掠夺。清末,日、英等国商人在浦城设樟脑局,砍伐樟树炼油制樟脑,至民国7年(1918),大批古樟遭破坏。民国期间,国民党政府为对付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纵火烧山,大批森林付之一炬。民国31~38年,国民党联合勤务总司令部第三休养院驻浦城,纵容伤兵横行霸道,滥伐村庄附近风景林出售,大批珍贵树木遭到破坏。
  1956年,省林业厅调查队在县内的调查统计,全县有林地面积186.07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1071.87万立方米,可伐量524.34万立方米;毛竹2750.72万根。1972年8月至1973年9月,县进行山林资源普查,有林地面积223.05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576.39万立方米(其中用材林501.09万立方米,毛竹1926.14万根)。与前次调查对比,有林地虽净增36.98万亩,增加19.87%,但活立木总蓄积量净减少495.48万立方米,减46.23%,可伐量371.48万立方米,减少152.86万立方米,下降29.15%;毛竹蓄积量亦净减少824.6万株,下降29.98%。林木蓄积量下降的主要原因:(1)过量采伐。1957~1971年的15年中,国营、集体共采伐150.5万立方米,平均每年采伐10.03万立方米。其中最多年份是1957~1960年,4年共采伐林木58.21万立方米,每年平均达14.55万立方米;采伐毛竹98万株,年均24.5万株,相当正常年产量2倍。(2)全县炼钢铁烧木炭作燃料。1958~1960年,约消耗林木10万立方米。(3)全民办集体食堂砍木材作燃料。1958年开始至1961年冬食堂解散,约消耗木材25.5万立方米。(4)森林火灾。15年中共被烧毁78348亩。(5)“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乱砍滥伐,山林受到严重破坏。此外,多砍少造管理不善,造林面积仅占砍伐面积40%,成活率不到50%。(6)1957~1972年,木材总消耗量约达750万立方米,平均年消耗量46.88万立方米,年均生长量仅35万立方米,年均消耗量比年生长量多11.88万立米。
  1985年6月至1987年6月,二类森林资源调查统计,有林地面积263.75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922.52万立方米(其中用材林65.87万立方米),可伐量193.75万立方米,毛竹4817.78万株。与前次调查对比,有林地面积净增加40.7万亩,增18.25%。但用材林面积净减少17.4万亩,减9.7%。而毛竹林和经济林面积净增加26.27万亩,增加63.45%。活立木总蓄积量和毛竹蓄积量分别净增加346.13万立方米和2891.64万根,分别增加60.05%和14倍。但回升的林木蓄积量,均属于1970年后社队集体和国营单位人工造林与迹地更新的中、幼林木,还未进入可伐年龄,可伐量比1972年下降63.05%。林木可伐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1)工业用材、自然枯损、商品薪材、上调木材等年消耗量达40万立方米。(2)制造家具。1970年后,时兴木制家具,成材的楠木、樟树、银杏、花梨、梧桐大部分被采伐,至1987年约共采伐5600立方米。(3)蒸气育秧用木材作燃料。1970~1975年,农业为抗低温,推广蒸气育秧,各生产队砍木材当燃料,6年共消耗木材约4000立方米。(4)木制品或小方料出口。1976年社队企业兴起,用原木加工成木制品或半成品、小方料出口,1976~1987年,共出口36万立方米。(5)造纸用木材作原料和燃料。1980年县、社造纸厂,年消耗约2.1万立方米,9年约消耗18.9万立方米。(6)烧砖瓦用木材作燃料。1980年后,房屋建筑增多,砖瓦用量大,用木材作燃料年消耗量达1190立方米,8年约1万余立方米。
  县内森林资源变化总的趋势是:1.森林面积增加,从1956年的186万亩增加到1987年的263.7万亩,增长41.77%。2.森林覆盖率提高,1987年森林覆盖率为56.07%,比1956年提高9.23%。3.用材林蓄积量中、幼林增加,成过熟林减少,中、幼林蓄积量由1956年占48%上升到1987年占70.59%,近熟林由1956年占22.32%下降到1987年占12.5%,成过熟林由1956年占29.78%下降到1987年占16.88%。4.单位面积蓄积量下降,用材林平均每亩蓄积量由1956年的6.67立方米,下降到1987年的4.06立方米。5.营造的人工林日趋单一化、纯林化,1950~1988年,全县营造人工林面积中用材林占75.2%,在用材林中纯杉木林占用材林面积80%。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地名

浦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