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水土流失调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浦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880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水土流失调查
分类号: S157.1
页数: 1
页码: 198-199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83年至1988年浦城县水土流失调查的情况。
关键词: 水土流失 调查 浦城县

内容

1983年,县水土办对水土流失原因进行调查。除大自然变化等客观因素外,主要是森林过量砍伐。1949~1960年,林木生长量21万立方米,采伐量31万立方米,采伐量超过生长量的47.62%;1961~1970年,林木生长量22万立方米,采伐量33.6万立方米,采伐量超过生长量的52.73%;1970~1978年,林木生长量25万立方米,采伐量39.7万立方米,采伐量超过生长量的58.8%;1979~1982年,林木生长量13.1万立方米,采伐量20.4万立方米,采伐量超过生长量的55.73%。
  据1983年普查统计:(1)全县属于乱砍滥伐的流失面积64425亩,营林措施不合理的流失面积328440亩,两项合计392865亩,占流失面积55.15%;未及时迹地更新造林流失215340亩,占流失面积30.23%。(2)陡坡开荒与毁林开荒,普查时统计1949~1982年,毁林开荒9885亩,陡坡顺坡种植32370亩,两项合计42255亩,严重地造成水土流失。(3)不合理的耕作方法,全县有26937亩,由于顺坡耕作,使坡面迳流顺坡而下,造成沟蚀,陡坡失掉植被裸露成孤梁脊。(4)工程建设,开公路、采矿、建水库、挖渠道等工程建设开山炸石、堆放废料,造成水土流失。全县解放后修建的公路196条,1296公里,修建弃土,造成流失面积相当可观;开矿堆积废渣,主要是硫铁矿,在永兴的龙下和山下的洋村硫铁矿区,自1958年开采以来至1982年,造成100余亩农田弃耕,近5000亩山坡地增加沙石水面,同时也造成深度的水土流失;忠信公社的毛洋头、寨门村等地,1972年开始探矿,引起火烧山,烧毁山林达五六千亩,随后挖矿面达1057亩,这几千亩的植被未能恢复,造成水土流失严重;1949~1980年,全县修建的山塘、水库、水渠、电站达3196处,有效灌溉面积38.36万亩,对水土保持起一定作用,但工程建设时,开山炸石、取土筑坝,废弃的土石沙料,影响水土保持,造成水土流失。(5)乱采基建沙石料,破坏地形地貌,全县达9825亩,造成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严重,影响生态平衡,河床淤积,带来旱涝灾害。据1983年普查,全县有77388亩林地长势不好,27377亩砍伐的林地植被难恢复。以南浦溪为主干河流,在境内流程133.2公里,流域面积2663.6平方公里,其中淤积63处,长40.85公里;改道37处,长6公里,淤积平均高度达1米。永兴公社是1958年大炼钢铁重点洗铁砂区,造成溪河淤积高度多的达1.6米,河床淤积长达9公里;石陂溪普遍淤积,平均淤积厚度约1米,其中有15处长7.9公里,占河道总长30%;忠信公社游枫至上同河道淤积8处,长5.4公里,最厚淤积处达2米多。由于水土大量流失,据12座小(二)型、小小型水库的调查,死库容量12909万立方米,已淤积66.5万立方米,占0.52%。上青岭小水库库容量3万立方米,仅两年淤积报废。水利设施的渠道冲毁淤塞754处,长84.2公里,其中47处淤积高度50厘米以上,长度33.25公里。有的渠道土质为花岗岩沙质土,水洪排泄不畅,冲塌119处,长达3.8公里。仅1982年、1983年两年被冲毁的耕地2288.7亩,园地1837亩,道路816处38.45公里。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地名

浦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