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饮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莒口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8717
颗粒名称: 第四节 饮食
分类号: C913.3
页数: 2
页码: 633-634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建阳市莒口镇人民生活的生活饮食情况。
关键词: 人民生活 生活水平 饮食

内容

建国前,莒口人民过着艰难的生活。人民每日三餐的主食是大米饭,传统的习惯通常早晨即煮蒸好早、午两餐饭量,煮干饭的方法是大米入锅煮沸数分后,用笊篱捞出全部米饭,倒入饭甄(木桶)隔水蒸熟。米汤留部份做菜汤或作饲料用,有的米饭不全漉起,留一些煮成稀饭作为早餐。有的家庭三餐饭量早晨一起做,晚餐煮些粥或杂粮填腹。杂粮以蕃薯居多。收成季节,有的蒸蕃薯作午晚餐。蕃薯大多贮藏在地窖里,供平常与大米混煮成饭或粥。小麦种植不多,面粉及其制品为外来食品,当地有大米加工的粉干,还有自种少量的粳谷、糯谷供做粿、糍或酿酒。这几种算粮食品大多只在逢年过节或待客时食用。杂粮还有少量山禾、荞麦、粟籽、高梁等。解放前,水稻产量不高,只有地主、富豪、官绅能享受三餐大米饭,广大贫苦劳动人民常以杂粮凑饱,配饭菜疏以辣椒、芋子等,另外季节性蔬菜分别有蚕豆、黄豆、萝卜、豆夹、茄子、芹菜、菠菜、苦瓜、冬瓜、丝瓜、南瓜、芥菜、大白菜、小白菜等,辅以竹笋和野生菇类,水田间的鳅、鳝、螺、蛙,溪涧中的鱼、虾、蟹、蚬,山林中的獐、鹿、山羊、山鸡、野猪。家养的鸡、鸭、兔、猪等肉食和蛋,也只能在节日招待客人和办酒席时食用。瓜菜有季节性间隔。多用腌制、糟藏、晒干如糟菜、糟蛋、水浸罗卜、筑菜等储藏供食。至十二月家家户户一定要做几瓮子(瓶)豆腐乳,可以食到来年春天。饮料有茶和酒,酒多为家酿糯米酒,调味品以盐为主,部份富户有酱油、虾油和味精。至于年节,是比较重视和讲究。过年前,要制腊猪肉,做香肠及各种腊味。所谓“腊”就是把肉和内脏用盐腌制5—10天后,挂在灶前让烟薰,或挂通气处让太阳晒。另外还要蒸年糕、打米粿、酿酒等。
  建国前,农民多当长工、打短工或租种他人土地,除交租外所得粮食寥寥无几,难以糊口度日,每年青黄不接之际,以菜、地瓜等充作御饥之物,贫富之间生活差距悬殊,文人描写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就是对旧时生活的写照。
  建国后,本镇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收入增加,广大群众才能以大米饭作为平常主食,面干、粉干,粿糕也成为普遍的食品。煮饭方法有所改变,改用炖或焖,城镇居民干部职工家庭早晨多吃粥,90年代以来,莒口集镇所在地早餐店满街可见,机关干部、企事业职工和部份农民图省事,大部份到饮食店进早餐,食品有包子、馒头、油条伴豆浆或粥、豆浆粉干等花样品种齐全,任由挑选,价格不高。农村家庭因体力劳动,保持早午饭或三餐干饭的习惯,菜类除青菜与野味外,鸡、鸭、鱼、肉、蛋、海味和食用菌类大量增加。饮料除茶和糯米酒、啤酒外,增加雪啤、可乐、汽水等。酒类有各种价格不等数不清种类的品牌。调味品除盐外、酱油、虾油、味精成为家家户户必备品。时下流行的食品大有讲究,如今吃菜要吃新,吃禽要吃活,吃肉要吃瘦,吃鱼为吃鲜。过去廉价的鳗鱼、鳖、石鳞、蛇现今身价提高百倍。

知识出处

莒口镇志

《莒口镇志》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遵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实事求是,去伪存真的原则,力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

阅读

相关地名

莒口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