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收入水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莒口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871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收入水平
分类号: F126.2
页数: 3
页码: 628-630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建阳市莒口镇人民生活的生活水平收入情况。
关键词: 人民生活 生活水平 收入水平

内容

莒口全镇总面积365.93平方公里,1949年前人口不足一万,人均耕地面积5~6亩。人均山地面积40多亩,可称富庶之乡,足以丰衣足食,但事实与此相反,贫富差距如天壤之别,富者家财万贯,挥金如土,贫者身无分文,食无隔夜之粮,最主要的原因是贫农、雇农缺乏生产资料——土地,1952年土地改革之前几千年封建社会里,占全镇农户不到10%的地主,却占有土地总面积50%以上,其余为富农与富裕中农所有。而占有总户数54.8%的贫、雇农却几乎无土地。地主、官绅利用占有土地对贫雇农进行残酷剥削,旧时民谚道出农民的苦难:“农民身上三把刀:地租、伕役、利息高。”地租重如山,在封建剥削制度下,农民要生存只得租种地主的土地,甲等田,要将收成80%交租,实行8:2或7:3开;乙等田,实行6:4;山垅田3:7开,这种田名义上农民虽然能得到总产量的70%,但旱涝不能保收,即使好年景亩产也不过200来斤,与好田对比,所花的工远比好田要高出2~3倍,实际上等于替地主无偿劳动。所以比较肥沃的门口田、近村田、平洋田,虽然地租高,大家仍争着租种。
  求生存是人类的共同愿望,为了活下去,只得半年糠菜半年粮,尚不足以糊口时,只好向地主借高利贷度日。
  高利贷残酷无情:每当青黄不接,农民囊中如洗挨饿之时,地主、官僚、高利贷者趁机剥削,其方式有:
  加倍利:春天借100斤谷子,冬天得还170斤,高的达200斤;借一元钱,每月利息一角,一年连本带息还二元二角。凡在每月14日前借的,不论哪一天均以足一个月计息还款。如向高利贷者借款三次,其中两次是以一个月计息,另一次仅半个月,还款时均以借一个月计算还款。
  现扣利:借一担谷子或一元钱,利息多少先扣下来,如借一元钱,每月利息一角,立即扣下只付九角。
  本上添利,利上加利:凡借款者到期无法还清的,将利息加入原本,愈滚愈多,永远还不清。
  利用差价进行剥削:地主、官僚、高利贷者彼此难分,身兼数毒者不乏其人,亦官亦商比比皆是,农民借款时,正是米价昂贵时期,高利贷者以市场米价计算借给银元或钞票,到谷子收成时,这些垄断巨商官贾又压低米价,农民就得按市场米价还给谷子,一贱一贵,农民劳动所得本来无几,这样又被剥去层皮。
  苛政猛如虎:农民除受上述榨取外,当时政府的压榨手法更多,主要有下列几种方式:
  1、乡政府的油灯费:每月向农民征收一次,每户多的一角,少的4—5分。
  2、招待费:每两个月收一次,由保长负责收,每户3—5角。
  3、买枪费:(包括子弹费)每年每户摊1-1.50元。
  4、保公谷:专为支付保长工资之用,每户每年交100斤谷子,如无谷子可交,则按粮食折价。
  5、壮丁费:凡是18—45岁的男子,均有被抽去当壮丁的危险,没有被抽中的,每年每户至少要负担2—3次的壮丁费,每名壮丁捐20块银元。
  6、伕役:以保为单位摊派,每户一年要负担三次以上,总数在70天以上。如无人服役,每名伕役出4—5元另雇他人充当。(以上均以银元计算)
  据历史资料《建阳县民众教育》刊登: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当年,建阳县的经济情况是:“本县人民每人每年负担捐丁税、省税、县税、特税四种平均三元三角三分四厘。人民经济能力,一般民众每日所得工资不上四角,而一家生活上必需之款已在四角以上,故每到年终亏空负债的人家占百分之九十八”。
  建国后,经过土地改革,从此实现耕者有其田,农民收入显著提高,1956年互助合作化时期,按土地、劳力记工分红。1958年人民公社后,实行按劳计酬,社员分配逐年增加,人均收入:1957年51元,1965年89元;口粮低的225公斤,高的300公斤。从1961年至1980年前的二十年中处于绯徊状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生产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调动农业生产积极性,从单一经营模式向多种经营,高效益经济型转变,出现了许多专业户,有食用菌、养鸭、养鸡、养鱼、种茶果、蔬菜、种粮大户,有的离土不离乡经商办企业,农村经济进入腾飞时代,粮食产量年年获得大丰收,农民收入水平大幅度增长。1983年人均收入240元,比1978年107元,增加133元,仅五年翻了一翻多,1990年人均收入1688.72元,2000年达到2329元,绝大多数农户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除此之外,众多的农村富裕劳力冲破世世代代农民只管种田的旧框框,走向城市,寻求致富之路,从事各行各业,获利几十万元者不乏其人。逐步缩少城乡差别。
  干部职工收入,建国前私营工厂、商店职工、教职员工工资低,收入少,加上物价不断上涨,工人每月收入一般只能买到100斤左右大米。建国后,初期干部实行供给制,只供大米,没有现金,从1953年起,由供给制改为工资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乡镇一般干部月工资在40多元,科级60多元,从1979年后进行多次工资改革和调整,至2000年乡镇干部月工资平均900元,离退休干部平均960元,企事业职工平均月工资700元左右。
  随着农民、干部职工收入增加,银行存款大幅度上升,储蓄余额1959年23.9万元,1977年13.1万元,1980年301万元,1986年800万元,1990年1419万元,1996年2504万元,2000年4691万元,人均1735元。

知识出处

莒口镇志

《莒口镇志》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遵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实事求是,去伪存真的原则,力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

阅读

相关地名

莒口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