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称谓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莒口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8704
颗粒名称: 第五节 称谓习俗
分类号: K892.27
页数: 2
页码: 614-615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建阳市莒口镇的称谓习俗情况。
关键词: 莒口镇 风俗 称谓习俗

内容

称谓,即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称呼,它既表示了血缘关系,又表示了身份、职业等关系。
  直系亲属称谓 对上辈的称谓:子女对父母惯称爸、妈或爷、奶。在旧社会,婴儿成活率低,有的父母怕儿女夭折,为避讳起见,称父母为曷哥、曷嫂或称曷叔、曷婶、妈仔等,还有的年轻女子早生育,教子女称自己为曷姐。子女对父亲的父母称祖父、祖母,俗称曷大、曷妈;对祖父的父母称曾祖父、曾祖母,俗称大翁、大妈;对曾祖的父母称高祖父母,俗称层大翁、层大妈;对五辈或五辈以上直亲属的称呼,一般从始祖(即最早定居某地的先祖)开始,称为几世祖某公,如始祖称为一世祖某公,依次为二世祖某公、三世祖某公……。
  对下辈的称谓 对本人的下一代称子或女,第三代称孙子或孙女,第四代称曾孙或曾孙女,第五代称玄孙或玄孙女,第六代称来孙或来孙女,第七代称昆孙或昆孙女,第八代称仍孙或仍孙女,第九代以后均称为云孙或云孙女,一般对直系下辈可泛称第几世孙(裔孙),以上称谓都是书面称谓,通常用于说明晚辈与自己关系时使用,口语称谓晚辈,可直呼其名。
  旁系亲属称谓 对上辈旁系亲属的称谓:父亲的兄弟称伯、叔,对他们的配偶俗称曷姆、曷婶(亦称伯母、叔母);父亲的姐妹称姑妈(姑母)、姑姑,对她们的配偶称姑夫(姑丈);母亲的兄弟称舅舅,对他们的配偶称曷妗(舅母),母亲的姐妹称姨妈,对她们的配偶称姨夫(姨丈)。如果父母的兄弟、姐妹多,也有按其年龄大小顺序称呼的,如三叔、二姑夫、大舅等。妻子的父母称岳父、岳母(现在一般随妻子称为爸、妈)。
  对父母上辈的旁系亲属的称谓 比祖父年龄大的称伯翁,对他的配偶称伯妈;比祖父年龄小的称叔翁,对他的配偶称婶妈。
  平辈之间的称谓 父母亲与岳父母之间互称亲家。妯娌之间,按各自丈夫的排行相称,排行大的称姆姆,排行小的称婶婶。如此称谓,实际上是妇女将自己的辈份降一辈而跟自己的儿女辈去称呼自己的旁系平辈,这种称谓明显带有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色彩。对父亲兄弟的儿女的称呼为堂兄弟姐妹,对父亲姐妹的儿女的称呼为姑表兄弟姐妹;对母亲姐妹的儿女的称呼为姨表兄弟姐妹,一般不分姑表或姨表,只讲表兄弟姐妹,现在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之间已相互直呼其名。对妻子的兄弟姐妹分别称为内兄(大舅仔)、内弟(小舅仔)、大姨仔、小姨仔,或按他们在兄弟姐妹中的排行来称呼,如二内兄(二舅仔),三姨等。
  对下辈的称谓 兄弟的子女称侄儿、侄女,姐妹的子女称外甥、外甥女。妻子对丈夫的兄弟姐妹的子女的称呼与丈夫对他们的称呼相同,也称侄(姪)儿、侄(姪)女、外甥、外甥女,现在一般都直呼其名。
  社会人际称谓 解放前,对成年男子一般称“先生”,也有视年龄大小称大哥、小弟的,辈份比自己大的称公公、爷爷、老伯、叔叔等;对成年女子一般称大姐、妹仔,大嫂、嫂仔,辈份比自己大的称姥姥、奶奶、姆姆、婶婶等。
  职业称谓 按所从事的职业而称,如做生意的称老板、从医的称医生、从教的称老师、从事技术工作的称师傅、从政的按其所任职务相称。解放后,一般称同志,也可在同志之前加职称,如某医生、某市长……。对小孩子的称呼,可称小同志、小朋友等等。

知识出处

莒口镇志

《莒口镇志》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遵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实事求是,去伪存真的原则,力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

阅读

相关地名

莒口镇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直系亲属称谓
相关专题
对下辈的称谓
相关专题
旁系亲属称谓
相关专题
平辈之间的称谓
相关专题
社会人际称谓
相关专题
职业称谓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