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篇 体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莒口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8664
颗粒名称: 第二十二篇 体育
分类号: G812.7
页数: 9
页码: 573-581
摘要: 本篇记述了莒口镇体育的情况。
关键词: 莒口镇 体育

内容

第一章 乡镇体育
  第一节 民间传统体育
  一、武术 莒口武术始于唐宋。武术师傅有的出自本地,也有来自外地。民国二十年(1931年),麻沙华溪人祝兴佬,擅长五雷掌,他长期在莒口授徒练武,徒弟达百余人,至今有的还健在,名气颇大。本镇老一辈阉猪、阉鸡、杀猪、磨剪刀的人多数均有习武。也有许多村落青壮年结伙聘师学习武术,以健身和自卫之备。
  二、舞龙大灯 早在唐宋年间就有舞龙灯活动,逢年过节乡村民众多自发开展舞龙灯表演,备受群众欢迎。至今每年正月初二至元宵达到高潮。竞舞套路有:恭贺新春、游龙、摆龙、抢珠、倒水、翻身、翻鳞、穿夹子、穿四柱、过龙门、跃龙门、盘龙围珠、献瑞呈祥等。龙身节数不一,多为九节,长的10~20节,每节由一人擎舞。龙头、龙尾活动范围大,多由几人轮流擎舞,另有一人擎舞龙珠俯仰翻转。
  三、拔河 民国时期,中心小学校始有拔河运动。曾举行小学生拔河比赛。建国后,拔河运动逐步从学校传播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农村,成为民间体育运动项目。在重大节日如“三·八”、“五·一”、“国庆节”、“元旦”,常有举行拔河比赛。
  四、跳绳 跳绳是一种简便的体育运动项目。民国时期,本乡各小学都有开展跳绳活动,并举行比赛。建国后,跳绳在中小学生中更为普遍,并逐步推向民间。乡村男女青少年、儿童常以跳绳玩乐,跳绳方法由单、双人跳和单、双脚跳,逐渐演变为多人、多绳集体跳法。
  五、踢毽仔 踢毽活动在民间流传已久。毽子有鸡毛毽、纸丝毽、绒线毽。中小学生尤为欢喜。
  六、棋类 下象棋的习俗在民间流行甚久,颇为广泛。在乡间普遍的是“下笼”。它的棋盘有三角形的,也有正方形的,以一方棋子被对方吃尽,无棋可走为败。棋盘可随地画成,棋子用小石子或小竹棍、树枝条折断而成。由于无需设备,能就地取材,规则简单,一学就会。
  建国后,开展象棋活动频繁,特别是许多象棋书籍、刊物的出版,吸引众多象棋爱好者钻研,棋艺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街头巷口常见捉对撕杀,围观者在一旁指手划脚,精者相邀通宵对奕,以决胜负。每逢重大节日,镇文化站举办象棋比赛。同时还组队参加全县性的或乡镇间的邀请赛、对抗赛等活动。除象棋外,还有跳棋、军棋、围棋等。
  七、游泳 本镇溪河较多,溪畔村民历来有游泳的习俗。盛夏季节天气炎热,村民独自或邀伙结伴到溪河中游泳。游泳的姿势可分为:自由泳、蛙泳、蝶泳、仰泳、潜水、跳水。游泳时伙伴间也有比赛,有两人同时从此岸到彼岸,比速度,快者为胜;有两人同时从两岸间反复往返,看谁游的次数多而快,比体力,多者为胜;有两人同时潜入水中,要有一人当裁判,潜水的时间长者为胜。
  八、爬山 民国时期,本乡小学学生有爬山活动,并举行比赛,此后,这项运动逐步推向民间。建国后,爬山活动成为民兵训练,必不可少的项目。共青团活动、学生野营活动也常有爬山,近年镇老龄委也组织老年人,开展九九重阳登高等活动。
  九、举重 现代的举重是从古代练武功的举石锁发展而来,也是一项传统体育项目。清代练武功用石锁每只重60市斤,一对合计120市斤,现在民间还有留存。
  1958年兴起军事体育后,个别小学有教举石锁,后来逐渐为标准化的铁制举器所代替。1977年县业余少年体育开办举重班,我镇虞水富参加学习,后由福建省体工队吸收为举重运动员,曾多次参加省级比赛,取得前三名的好成绩。
  第二节 体育活动
  历史上,人民体育活动仅有少量民间传统项目,并在节日中举行比赛。
  建国后,遵循毛泽东主席“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指示,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成立专门机构,大力发动群众,组织各项活动。随着社会经济与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增加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赛跑、跳高、跳远等比赛项目。
  农民体育 本世纪50年代,我镇乡村每年春节都有舞龙灯活动,至“文化大革命”时期中断,改革开放后得以恢复,且一年胜过一年。1991~1994年乡文化站组织舞龙、舞狮、舞蚌到各村巡回表演;每年县、市举办舞龙赛,我镇均组队参加;1996年元宵获得金奖;1998年举办元宵舞龙踩街活动,是莒口镇有史以来的首次,也是群众参与最多的一次,盛况空前,千米长街,张灯结彩,街道巷口,人山人海,龙队所到之处,锣鼓喧天,鞭炮震天响,五彩缤纷的烟花,把夜空照耀的如同白昼,数条巨龙精彩的狂舞,引来人潮相涌,声声笑语,张张笑脸,显示出改革开放盛世年景人们的丰收喜悦。
  同年12月,应武夷山市文化局的邀请,镇舞龙队参加“横南铁路通车”的庆典表演。1999—2000年正月,舞龙踩街活动各村竞相参与,由镇文化站一条龙,发展到有:莒口、茶㘵、东山、中㘵、上㘵、长埂计九条龙,比赛结果:第一名镇文化站;第二名莒口茶㘵;第三名东山、策口。
  60年代初村村通广播后,在农村中开展广播操、跑步、游泳、拔河等“劳卫制”体育活动。1965~1978年大批知识青年到农村,给农村体育活动带来新的活力,篮球、乒乓球、象棋、围棋、武术等项目成为热门,也带动本地青年农民的参加。1974年和1986年,建阳县两次举行社区篮球赛,莒口均组队参赛。1979年以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好转,农民逐渐富裕,农村体育活动更加活跃。
  建国后,随着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机关、单位、工厂从无到有,全镇有党政机关、镇七所八站,有双管单位,还有省、地、县属厂矿,干部职工人数达一千多人。这些单位中干部、职工普遍开展体育活动,其项目有: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康乐球、跑步、跳高、游泳、象棋、围棋、体操等。
  1957年,贯彻执行国家体委在机关、学校、工厂开展“劳卫制”体育锻炼达标的指示,开展长跑、爬山、跳障碍物、骑自行车、游泳、负重赛跑等体育活动。
  1960年,由于国民经济暂时困难,职工体育活动处于低潮。1963年国民经济复苏,职工体育得到发展,莒口公社率先在河滨修建篮球场,为机关干部和单位职工提供篮球活动场所,此后随着磨床厂、闽北地质三团迁入,这两个工厂单位都有建水泥篮球场,篮球活动更为频繁,几乎每周都举行一次比赛,吸引众多群众观看,从而也带动乡直机关单位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活动的开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干部职工体育活动更加活跃,体育项目增多。每年元旦、“三·八”、五一、国庆、春节都举行篮球、拔河、象棋、赛跑等活动。此外,镇文化站、共青团、妇联、工会等单位经常举办单位、乡镇之间篮球、乒乓球邀请赛、对抗赛等活动。
  乡镇企业职工,利用业余,根据企业单位不同条件,经常开展各类体育活动。一般青年男女职工多参加羽毛球、乒乓球活动,中年职工多参加棋类活动。
  老年体育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本镇老年体育活动有了很大的发展。新增加了慢跑、做操、太极拳、舞剑、气功等项目。镇所在地机关、学校、企事业的老年人,东方拂晓,晨曦初照,独自或邀伙,自由聚炼,有散步、慢跑、打拳踢腿锻炼身体,莒口中心小学的校园、环河公路是老年人清晨活动的场所,不少人长年累月,风雨无阻,坚持锻炼。本镇曾于1991年“五·一”举行中老年人环城跑比赛。
  第二章 学校体育
  第一节 幼儿园体育
  民国时期的幼儿体育,只是简单的唱歌和简易的游戏,游戏玩具很少。建国后,莒口中心幼儿园经过扩建装修体育活动场所,逐渐添置游戏器材,经过多年努力,现设备齐全,幼儿体育十分活跃。
  1979年后,幼儿班大、中、小班,每周都有体育课,游戏10~12节。体育器材有儿童自行车、滑梯等。体育活动的内容有走、跑、跳、攀爬、接球、投、掷、扔等;形式有早操、舞蹈、体育游戏等。此外,幼儿园还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幼儿进行自理生活的体育训练,如穿衣、洗脸、刷牙、系鞋带等。定期举行拍皮球、跳绳、托乒乓球跑等体育比赛。
  近几年来,妇联、教育局、关心下一代协会等十分重视幼儿身体健康,对幼儿园提出开展体育活动的基本要求:(1)教师须经幼师专业学习,能歌善舞,热爱幼儿工作。(2)保证幼儿每天有2小时以上的体育文娱活动o(3)必须配备幼儿体育活动器具,如儿童自行车、滑梯、秋千、碰碰车、平衡木、木马、自动转盘等。(4)教师要动手自制玩具或教具,如小风车、小竹马、皮球、飞蝶、飞鸟等。(5)每学年要参加校际的体育活动表演2~3次。
  第二节 小学体育
  明洪武三年(1370年),“诏天下儒学辟射圃,率诸生习射’’。
  清光绪年间,高等小学堂,开始设体操课。民国时期改体操课为体育课。那时小学升留级规定:国语、算术、公民、体育4科中,不及格者可通过一次补考,补考后尚有1科不及格的,定留级。
  民国十八年(1929年),莒口国民小学派20余名学生赴建宁府(建瓯市)参加闽北六县运动会,获得棍棒团体第一名。
  民国三十年春(1941年),莒口、茶㘵、后山小学均派代表参加在麻沙小学举办的运动会。
  建国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更加重视体育,各小学一至六年级每周有2节体育课,2节课外活动,每天上午有早操和课间操。1998年后,每个年级每周安排3节体育课。
  小学体育的课程:体操、队列训练、拍皮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跑步、跳高、跳远、爬竿、单双杠、天梯、扔沙包、壘球、仰卧起坐、引体向上、山羊、前滚翻、游戏等。
  1951年推广第一套广播体操。1954年推广第二套广播体操和少年广播体操,现在是推行第七套韵律广播体操。
  1958年,在小学中普遍开展“双红”运动,即13~15岁少年儿童全部通过劳卫制少年级和少年等级运动员标准,要求学校每天规划1~2小时组织学生运动。
  从1980年起全乡小学配有专职体育教师。
  1982年,贯彻教育部和国家体委颁布新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全乡各小学加强体育锻炼,每年进行体育达标检查验收。1997~2000年莒口中心小学体育达标率均达百分之百。
  1974~2000年由莒口学区组织举行全镇小学生运动会,田径运动会共七届。每届参加人数170多人。田径运动会的项目有:60米、100米、200米、400米、800米、赛跑和接力赛跑、跳高、跳远、铅球等。莒口中心小学自九十年代经常举办第七套韵律操和拔河比赛。
  1981年莒口中心小学参加建阳县小学田径选拔赛。张美英获60米和400米赛跑第一名,跳远第二名,跳高第三名;李建红获跳远、跳高第一名,60米第三名,400米第四名;叶文兴获60米第二名。同年,莒口中心小学参加建阳县小篮球赛,男队获得第一名,代表建阳县参加地区比赛。
  1982年5月14日,莒口中心小学参加建阳县小篮球赛,男、女队均获西片第一名。同年5月23日男、女队又获得建阳县小篮球赛第一名。
  1986年,华东六省一市检查农村小学体育活动情况,莒口中心小学获得农村组成
  绩良好。
  1994年10月,莒口中心小学参加建阳市小学生田径运动会,魏桂春获女甲60米第一名,刘莺旺获甲乙400米第三名,廖锋雯获女乙跳远第二名。
  小学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和输送了体育人才。1982年2月莒口中心小学选送郑剑山、李建红、叶文兴三人到地区少体校训练田径。2000年11月输送丁建军到地区少体校学习举重,获得全区45公斤级举重第三名。
  第三节 中学体育
  莒口中学自1969年建校以来,认真组织学生体育活动,坚持以小型单项为主,开展经常性的体育活动。1973年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82年贯彻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体委《关于体育卫生的二十个暂行规定》,学校体育更加制度化,学生体育锻炼趋于经常化,从而提高学生体育素质与竞赛成绩。1986年5月县分别成立中学和小学校际体育中心教研组,制定中学体育教学与工作规章制度。从1989年起中学全面实施《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按标准对学生进行测验与评分,一年考核7项,每项100分,420分为合格,525分为良,630分为优。
  1990年开始学年体育基本知识考试,考试成绩及格率达95%以上。
  中学体育,除坚持贯彻新的《国家锻炼标准》开展“达标”训练外,普遍性体育活动项目有三大类:一是田径运动,其活动时间约占体育活动用时的50%,具体有跑步、跳远、跳高、撑杆、铅球、铁饼、竞走等;二是篮球运动,经常开展班级之间,年段之间的比赛,还有校际,机关单位的友谊赛,并组队参加县中学生比赛;三是乒乓球和羽毛球运动,不分男女,参加活动的人数多,也较经常。
  第四节 体育赛事
  1992年10月,莒口乡参加建阳县第一届农民运动会成绩名单:
  铅球虞水富,成绩11.26米,跳高吴朝强,成绩1.67米,均获金牌;
  羽毛球单打何陈琦获银牌;
  200米赛跑,李玮获铜牌;
  羽毛球参赛者:何陈琦、陶敏、吕孙旺、廖小鹏获团体银牌;4×100米接力跑,
  参赛者:李玮、吴朝强、虞水富、池仁海获团体银牌;
  游泳4×50米接力,运动员:虞水富、洪建文、阮泉坤、黄红生获团体第四名。
  此外,个人在跳远、跳高、标枪、3000米跑、游泳等项目都取得较好成绩。莒口田径队荣获县大会组委会授予“体育道德风尚奖”。
  第三章 机构 设施
  第一节机构
  1986年1月成立莒口乡体育协会
  1989年成立莒口乡农民体育协会。
  1990年成立莒口乡老年体育协会。
  1992年成立莒口乡围棋协会。
  第二节 体育设施
  民国时期,本镇小学体育设施十分简陋,仅有土坪小操场、沙坑等。
  建国后,随着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增多,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体育设施,从无到有,逐步添置修建。至2000年全镇有篮球场21个(其中灯光球场3个)。羽毛球场15个,乒乓球桌20多张,全镇各校有爬杆12架,垒球110个,棕垫16张,海绵垫2张,跳绳800多条,秒表10余块,还有双杆、吊环、举重爪担等。据统计仅莒口中心小学体育器材有50项578件。(详见附表)
  莒口中心小学体育器材统计表
  序号 器材名称 单位 件数 序号 器材名称 单位 件数
  1 高单杠 付 2 26 小体棕垫 块 10
  2 低单杠 付 2 27 体操棒 根 50
  3 跳箱 套 1 28 小沙包 只 50
  4 山羊 付 3 29 短跳绳 根 60
  5 助跳板 块 2 30 长跳绳 根 12
  6 大体棕垫 块 4 31 实心球 个 20
  7 小哑铃 付 10 32 皮尺 条 2
  8 肋木 间 1 33 秒表 块 5
  9 平梯 架 1 34 发令枪 支 1
  10 木钻架 付 2 35 小篮球 个 30
  11 塑料桶 只 2 36 小排球 个 3
  12 平衡木 付 1 37 小足球 个 2
  13 爬杆 根 4 38 乒乓球台 付 3
  14 毽子 只 50 39 乒乓球拍 付 10
  15 跳高架 付 2 40 板羽球拍 付 10
  16 沙坑 个 1 41 乒乓球 个 20
  17 铅球(3千克) 个 13 42 剑 柄 20
  18 手榴弹 个 1 43 棍 根 10
  19 垒球 个 20 44 藤圈 个 15
  20 小皮球 个 60 ・45 拔河绳 根 1
  21 投掷靶 个 4 46 划细器 个 2
  22 接力棒 支 20 47 器材室 间 1
  23 标杆旗 面 8 48 录音机 台 1
  24 小铁旗 面 8 49 计算器 个 3
  25 木尺 根 2 50 羽毛球 个 10
  第三节 经费
  镇文化站、共青团、妇联在重大节日中举办的各类体育活动,以及全镇性参加县运动会的经费由镇政府从镇财中拨付。各学校单位自行组织的体育活动经费由学校、单位从自有资金中支付。1991年为筹备参加县第一届运动会,共筹集资金31230元,同年发动各村购买体育器材6000元。1992年镇政府拨款四万元给乡体协作为体育活动经费。镇政府按年度制定计划,每年从镇财政拨款12000元,作为体协开展活动的经费。中、小学举办的运动会其经费一般都自筹解决。

知识出处

莒口镇志

《莒口镇志》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遵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实事求是,去伪存真的原则,力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

阅读

相关地名

莒口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