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学制课程招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莒口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861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学制课程招生
分类号:
G629.2
页数:
3
页码:
521-523
摘要:
本节记述了莒口镇初等教育学制课程招生的情况。
关键词:
学制
课程招生
初等教育
莒口镇
内容
一、学制、课程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办学堂,实行“五四制”,初等小学堂的学制为五年,高等小学堂的学制为四年。半日制学堂和简易识字学塾的修业年限为1~3年。小学堂开设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字、算术、历史、地理、格致、体操等9科为必修课;图画、手工两科为随修科。每周授课30小时。高等小学堂加设农业、商业两节随修课,每周授课36小时。
宣统二年(1910年),改订课程规定,初小增乐歌一科,高小增乐歌、英文两科。初小一、二年级每周授课时数为24小时;三、四年级为30小时;高小为36小时。半日制学堂开设修身、国文、算术、习字四科,每周授课18小时。
民国元年(1912年)初等小学堂修业四年,高等小学堂修业七年。初小设修身、国文、算术、手工、图画、唱歌、体操七科。高等小学堂增设历史、地理、英文、农业、商业和缝纫,共为13科。每周授课30节,每节45~50分钟,不分初高等统为七年制。
民国4~10年(1915—1921年),初等小学修业四年,高等小学修业三年,称为“四三”制。
民国11年颁布的“壬戍学制”规定:小学为一级制,修业年限为6年,分前期四年,后期两年,称为“四二制”,一直沿用到民国24年。
民国14年,改革学制,将七年制改为“四二制”即初级四年(初小),高级二年(高小),后又改为完全小学六年毕业,不分初高级。
民国18年,按部颁布的《小学课程标准》,初高小均设公民训练、卫生、体育、国语、美术、社会、自然、算术、劳作、音乐等10科。
民国24年,推行义务教育,增设简易小学,学制三年。短期小学,学制1~2年;初级小学,学制四年;高等小学,学制六年。翌年7月,执行《修正小学课程标准》规定,初高小学校均设公民训练、国语、社会、自然、美术、劳作、算术、体育和音乐九科。(一直沿用到解放时)
解放初期沿袭“四二制”(即初小四年,高小二年)。初小设语文、算术、体育、音乐、美术、劳作六科;高小增设政治、常识、自然、地理、历史等课。四年级起算术科加入珠算内容。
1952年秋,试行五年一贯制,1953年奉令停止。
1955年秋,小学各年级均设手工劳动课。
1956年秋,从三年级起每周增设一节阅读指导课。
1960年秋,第二次在部分小学试行五年一贯制,改美术为图画。
1963年,增设写字课,低、中年级每周3节;高年级2节。1963年秋,六年级每周增设农业常识2课时。
1968年,小学一律改为五年一贯制,使用中小学十年制教材。复课闹革命后,课程进行精简,设政治、算术、军体、革命文艺与生产劳动五科。
1973年,初小设政治、语文、数学、体育、美术、音乐六科;高小增设常识课。
1976年,开始使用全国统编教材,设有语文、数学、常识、音乐、体育、图画、劳动等七科。
1981年3月起,开设思想品德课。
1984年秋,莒口中心小学第二批从一年级起恢复六年制,至1985年全乡所有小学改为六年制。开设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自然常识、地理(或历史)、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自习和课外活动也列入课程表。学生在校活动总量每周为31~34课时,直到1993年。
二、招生
民国时期,私塾一般为春季招生,学校为秋季招生。
解放后,小学沿用秋季招生制度。
1951年~1952年开设春季班,实行春秋两季招生制度。
1953年~1959年又改为秋季招生。
1960年再次实行春、秋两季招生。
1969年春,推行春季招生。
1973年秋,恢复秋季招生。
知识出处
《莒口镇志》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遵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实事求是,去伪存真的原则,力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
阅读
相关地名
莒口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