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章 旧式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莒口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8609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旧式教育
分类号:
G527.57
页数:
2
页码:
514-516
摘要:
本章记述了莒口镇旧式教育的书院精舍、社学、私塾等。
关键词:
教育
旧式教育
莒口镇
内容
第一节 书院精舍
莒口教育事业兴起较早。
唐僖宗乾符年间(874~879年),兵部尚书熊秘在熊墩(今樟㘵)创办熊氏家塾以教子弟,嗣后改为鳌峰书院,为福建省最早的书院之一。
南宋时期,莒口为六贤过化之地,教育兴盛,书院林立。宋乾道六年(1170年),朱熹在寒泉坞(今莒口马伏良种场边)为母守孝时,于墓旁建寒泉精舍作讲学著述之所。建阳、邵武、建瓯、浦城等各地学者曾到马伏向朱熹求教,从学的主要弟子有蔡元定、林用中、范念德、祝穆、刘爚、黄干、叶味道等。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7月,朱熹在云谷山筑晦庵草堂,后人称之为云谷书院。同时,蔡元定在莒口西山创办西山精舍,又在后山创办庐峰书院;刘爚在马伏创建云庄书院(即刘文简公祠);叶味道在后山创办溪山精舍;熊禾在熊屯(樟㘵)扩建鳌峰书院;黄勉斋在莒口创办潭溪书院(即黄勉斋先生祠)。此类精舍和书院属高级学府,学生程度高,老师授课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及课后研究,或者师生共同讨论,明确方向,得出结论。
元代,刘炳之孙刘应李在西山之麓创办化龙书院。明代在崇泰里建横渠书院,本里状元丁显为重修横渠书院作记。清代在茶㘵双井有集贤书院,莒口街尾建豫章书院。
第二节 社学
本地社学始于明代,它是乡一级政府创办的学校。当时政府规定每五十家为一社,每社设立一社学,县府设有“教谕”掌管。其教师选择本乡“文义通晓”、“行谊谨厚”者任教,学习《孝经》、《小儿经》、《小学诗体》、《圣渝广训》等课本。还学本朝法律、冠、婚、丧、祭等礼节。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在茶㘵盖口建有茶㘵社学,在崇泰里莒口建有社学(名称无考)。
第三节 私塾
旧时,本镇以私塾教育为主。私塾有多种形式:一是先生(即塾师)设馆招生,入学儿童必须付学费或供塾师膳食;二是富豪人家聘请先生在家独教,塾师亦是家庭教师;三是以轮照田、族田或地方捐款置地以地租办的义学,入学儿童可免交学费。私塾教育方式以读书识字为主,注重朗读、背诵、习字和对字。读本有《三字经》、《百家姓》、《增广贤文》等。经馆加讲解,作对、缀文以《古文观止》、“四书”、“五经”作课本,习作八股文。蒙馆,经馆并无严格界限,视塾师水平和学生对象书本要求而定。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办新学。
我镇早在唐僖宗年间(874~879年)创办家塾以教子弟。明清本镇范围各大村落普遍设有私塾。民国私塾和学堂并存。
解放初期,私塾仍然存在,直到50年代中期才全部改为民办小学。
知识出处
《莒口镇志》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遵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实事求是,去伪存真的原则,力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
阅读
相关地名
莒口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