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章 社会救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莒口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8568
颗粒名称:
第三章 社会救济
分类号:
D632.1
页数:
3
页码:
452-454
摘要:
本章记述了莒口镇民政工作社会救济的情况,其中包括了灾害救济、时荒救济、冬令救济、困难救济等。
关键词:
民政
莒口镇
社会救济
内容
第一节 灾害救济
指对发生严重水、火、旱、冻、雹等严重自然灾害的救济。
建国前,各种灾害时有发生,据查史料,少见救灾,仅遇荒年有时开仓济灾。
建国后,凡遇到灾害,县、乡(镇)政府都把救灾工作列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来抓,由党政领导带领民政等有关部门亲临实地,落实灾情,组织生产自救,及时发放救济款物,帮助灾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解放后50年来小灾不断,大灾时有发生,救灾的方针是: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救济和物资扶持。救济扶助的渠道主要是省、地、县财政、乡(镇)自有资金和村集体积累。50~60年代的救灾物资,以发放钱、粮、化肥及公粮减免,还增拨水泥、钢材,以修复房屋,农田水利,公路桥梁等。生活用品有棉衣、棉被、衣服、鞋类等。1998年6月14~22日,本镇连续遭受五次洪涝灾害,市政府拨款8万元,市民政局给予物资上的大力支持,计有:新衣裤1248件,旧衣裤67袋,洗衣粉50箱,胶鞋100双,被子10床,线毯10条,毛线毯10床,蚊帐20床,白糖100斤,书包50个,食品五箱,方便面10箱,猪肉罐头10箱,花布10匹。
第二节 时荒救济
据旧志记载,解放前的宋、元、明、清、民国时期,设有常平仓、义仓、社仓等救济机构,遇有灾荒之年,也有开仓赈灾。解放初期,春荒夏荒严重,县、区人民政府组织群众“生产自救,节约度荒”,同时发放食物、资金扶持群众发展生产渡荒。1950年政府贯彻“自力更生,生产自救,辅以政府救济”的方针,发展副业生产,实行以工代赈。1950~1956年县人民政府发放给莒口区春夏救济粮5000公斤,救济金700元,救济困难户236户。1960年后连续三年遭受自然灾害,加上“左”的错误,农业严重欠收,农村出现饥荒,政府均有救济。1963年县政府发给莒口公社救济粮4000公斤,救济金2万元。1977年县政府发放给莒口公社春夏救济金3000元,还扶持兴建水利,以扩大灌溉面积。此后,1984年、1985年莒口镇都领到县发春夏荒救济款。
第三节 冬令救济
1961年开始,县政府对部份鳏、寡、孤与高寒山区缺少衣被御寒的群众,给予冬令救济,民政部门每年筹办棉衣、棉被、卫生衣、棉花等实物,于初冬发放到户,据不完全统计1961~1987年本镇由县民政部门发来棉被170床、棉布2100多米、棉花800公斤、卫生衣400多件、棉衣300多件。
第四节 火灾救济
建国后,本镇发生公民房火灾多起,受灾有莒口小学、长埂石坝耕山队、莒口溪滨、社州等,每起火灾,经落实灾情后,发给救济款、救济粮,物资有棉被、衣服、粮票等。
第五节 困难救济
建国后,人民政府把社会救济列为民政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财政预算上有社会救济的专款项目。根据国家的“依靠群众,互助互济,生产自救为主,辅之以国家必要救济”总方针。规定社会困难救济的对象为:无依靠的老弱孤寡残生活困难户;人口多劳力少而弱,收入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困难户;家庭主要劳力长期患病的生活困难户;因遭受临时灾害或其他不幸事故的生活困难户。其中烈军属、革命残废军人、带病回乡的慢性病复员军人,符合救济条件的可享受。
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对城乡孤寡残及特别困难的社会救济对象实行固定补助,按具体情况每月定补20~35元。2000年全镇享受定补对象:城镇居民5人,月补助计574.5元;40%精减人员7人,月补计1265元;精简人员2人,月补计96元;伤残人员4人,半年计补549元;遗属2人,月补计108元。
知识出处
《莒口镇志》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遵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实事求是,去伪存真的原则,力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
阅读
相关地名
莒口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