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解放后政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莒口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852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解放后政事
分类号:
D625.57
页数:
5
页码:
393-397
摘要:
本节记述了莒口镇平解放后的政事,其中包括了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等。
关键词:
莒口镇
解放
政事
内容
一、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1949年莒口解放时,面临的严峻形势是:一方面,国民党的残余土匪尚未清剿掉,骚扰破坏猖獗,民心不稳;另一方面,农业生产萎缩,广大农民生活极端贫困,挣扎在饥饿线上。面对这种情况,区委积极贯彻“以剿匪为中心,结合减租、反霸、镇压反革命运动,恢复农业生产”的方针。
剿匪斗争国民党政府溃败前夕,遗下大批残余势力,他们与当地恶霸、地主勾结,有的上山为匪。莒口的长埂、东山匪徒猖獗,他们公然与人民政府对抗,抢劫公粮,图谋杀害区干部。从1949年8月起,县区两级政府分别成立县大队、区中队,配合部队清剿土匪,在武力清剿的同时,开展强大的政治攻势,对匪属亲友等进行政治教育,组织他们出面对参加土匪的亲友进行劝说,达到了分化瓦解的目的。到1951年5月止,全区股匪与暗匪除了被击毙外,其余全部投降自新,至此,匪患被彻底肃清。
镇压反革命镇压反革命运动是与剿匪斗争同时开展的。当时股匪的骨干多数是恶霸、特务、反动道会门以及青红帮的分子,他们与未上山为匪的恶霸分子、特务分子和其他反动党团骨干分子有密切的联系,有些匪徒则是由这些分子资助上山的。莒口的反动党团有区分部委员、恶霸、白鹤会、大刀会、青红帮等,这些人与土匪相勾结,继续作恶,不镇压这些反动分子,不仅匪患难以肃清,而且群众也不能真正翻身当家作主。1950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批示》,从1951年2月开始,大张旗鼓地发动群众,逮捕枪毙了一批特务、反动道会门头子、反动官吏、匪首、贯匪和地主恶霸分子共34人,被判处有期徒刑的共184人。在宣判前,均召开群众大会,组织受害群众上台控拆其反动罪行,让群众伸冤雪恨,使群众真正认识到人民政府是真心为人民谋利益的,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真心拥护共产党,拥护新政权,为土地改革运动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土地改革1950年6月,中共中央颁布《土地改革法》后,先经试点,然后全面开展。区委、区公所在领导土地改革中,始终贯彻党的阶级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把广大农民充分发动起来,采取阶级教育入手,算剥削帐、诉压迫苦,揭露恶霸地主罪行,提高群众阶级觉悟,全区有80%的农民参加斗争地主。在此基础上,认真按照《土地改革法》进行划成份,没、征收地主恶霸的土地、财产分配给穷苦农民。
“三反”运动我区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从1952年1月开始至同年10月14日结束。
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在1950年至1952年的三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中,区委贯彻“发展生产与奖励劳动”的政策。三年中通过发放救济粮款,减免灾荒年的农业税,开展生产自救,修复水利工程,增加灌溉面积,使全区农业生产恢复到解放前的历史最高水平。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根据1951年中央下达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精神,在土地改革结束后,一方面注意政策,不挫伤农民从事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允许发展农业个体经济。另一方面抓紧时机,有领导地大量组织互助组,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社会主义集体道路。到1954年,互助组在“自愿互利”的原则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参加互助组的农户占总农户的80%。根据1954年1月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精神和1953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的决议》精神,召开了办社对象代表大会,掀起了大办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热潮。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底,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精神,对手工业的合作,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发展”的方针,先组织合作小组,而后再发展为合作社。到1954年按行业组织了竹器、铁器、木器、修理合作小组。
“大跃进”运动1957年冬,贯彻党的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开展“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运动,批判右倾保守思想。全区在1958年上半年,组织多次大小辩论会,大写大字报,大破迷信,大反保守,铲除自卑,进行思想大解放。从领导到群众,人人发扬敢想敢干的“独创”精神,大搞试验田;大搞高额丰产;大放“卫星”;大搞移苗并坵、密植和倒种春;接着劳动实行“四化”管理。下半年开展大炼钢铁运动,全社近一半劳力参加炼铁,以致延误了秋收。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10月,贯彻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精神,仅一个月时间,就把全区40多个高级社合并成三个公社,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人民公社实行以公社为单位的统一核算,统一分配,“一平二调”。原来贫富水平不同的高级社撤销合并后,一切财产、土地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实行大拉平,连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收归公社所有。不仅在公社范围内可以调动劳力、财产,甚至在各种“大办”项目中,各部门都可以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
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四清)莒口镇“四清”运动从1963年至1966年先后开展过三次。
第一次小“四清”运动于1963年3月进行,运动通过抓阶级斗争,进行清理帐目、清理仓库、清理物资、清理工分,以巩固集体经济,发展生产。
第二次“四清”运动于1963年12月开始,这次运动仍以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斗争为纲,大揭阶级斗争与两条道路斗争的盖子,大揭“四不清”问题的盖子,但最终仍未形成群众运动的规模。
第三次“四清”运动于1965年9月开始到1966年秋“文革中”草草结束,历时近一年。此次“四清”运动主要按照《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简称二十三条)进行的。运动的内容则扩大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的“大四清”。由于二十三条已经部份纠正,“后十条”的一些过“左”做法,肯定干部的多数是好的或比较好的,要尽快解脱他们。强调“四清”要落实在建设上面,增产要成为搞好运动的标准之一等,虽然,二十三条仍然强调,运动的性质是解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但由于运动是在有领导地进行,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减轻了它的消极面,也未造成大的社会混乱。
此次运动,县委派出阵容强大的工作团进驻莒口,设莒口社教分团,全社各大队、单位分二批进行,重点对准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干部,由工作队掌权,把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靠边”,发动群众掀起查、放、挖、揭高潮,把问题上纲、思想上纲、搞人人过关,实际上混淆了不同性质矛盾,扩大了打击面。据统计资料,参加第一批“四清”运动有八个大队,共有大、小队干部745人,有673人在会上交代各种四不清问题。
1966年5月,全国掀起“文化大革命”。初期,社教工作团意图将“文化大革命”纳入“四清”轨道,在中共地方党组织领导下有秩序开展。8月,全国形势急剧变化,城乡“红卫兵”冲向社会,冲击社教工作团,莒口也陷于一片混乱,出现了揪斗工作队的事件,工作队成员不得不离开岗位,运动至此草草结束。
文化大革命期间社教运动末期,文化大革命运动正式开始,1966年6月莒口社教分团基本上代替公社党委工作。在社教工作团对“文化大革命”加以领导失败后,莒口“文化大革命”受全国各地形势的影响,也迅速形成燎原之势,掀起揪斗所谓“牛鬼蛇神”走资派,人整人,人斗人之风铺天盖地而来,从机关单位斗,发展到街上批,田间斗。砸招牌、砸佛像,破文物,焚经典古书的野蛮行动被冠以破“四旧”美名,打着抄家、没收牌子,实则是抢劫的代名词。当年9—10月,社、队、单位干部被定为“牛鬼蛇神”达数十人,他们由单位监督劳动,所谓“走资派”的领导干部,则被红卫兵集中监督劳动。时时接受批斗,公社党委、管委会和各单位的领导班子全部瘫痪,政治上一片混乱。1967年6月建阳群众组织之间发生武斗,此风波及莒口,当年8月21日和9月30日莒口两派之间先后发生两次重大武斗。
1968年11月县成立革委会后,莒口在支左部队的主持下,于1968年9月(由武装干部、群众代表、干部代表“三结合”)成立了莒口公社革命委员会。之后,各单位各村也陆续成立革命领导小组。公社革委会成立后,各项工作开始逐渐恢复正常运转,社会上无政府主义的混乱状况得到遏制,但严重对立的派性已经无法在短期内消除,因此磨查时有发生。
1969年冬开展所谓“清理阶级队伍”,受审的不下数十人,虽然也清理了一些坏人,但指导思想“左”倾,政策界线模糊,派性干扰,把许多干部、群众当作叛徒反革命与敌对分子来处理。
1970年初,根据上级批示开展“一打三反”运动,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集中进行揭发批斗违法犯罪对象。
在“文化大革命”中,由于大学不招生,单位不招工,城镇大批初、高中毕业生既不能升学,也无法分配工作。1968年12月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从此掀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浪潮,当时口号为“毛主席挥手我前进,上山下乡干革命。”本镇先后安置福州、建阳等地知青800多人。在此期间,本乡还接受一批(省、县)机关和企事业的干部,连同家属下放到农村参加劳动锻炼。
1971年11月,县委、县人武部党委联合召开全县公社、大队、生产队四级干部和基干民兵班长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中央关于林彪叛国出逃的通知,会议决定迅速向全县进行宣讲。
1974年后,由江青反革命集团掀起的“批林批孔”运动波及我社,不到十天时间,莒口大队出现大字报,揪斗大队、公社干部,有人散布“不为错误路线生产”等口号,出现了一些老干部靠边,生产下降,使正常的工作秩序受到冲击。
1976年“反击右倾翻案风”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中最后掀起的浊浪,这股浊浪随着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毁灭而云消雾散。
农业学大寨1975年冬,县委贯彻全国第二次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全县掀起了学大寨高潮。基本做法是大批修正主义,大斗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同年底,全社各村召开批判会、批斗会,狠批所谓资本主义倾向。几年中,在农田基本建设上:大修水利,如修建了樟㘵水库;开“三沟”、修机耕道、大力平整土地,机耕道基本遍及各个山垅,平整土地不下万亩;此外,还大量造林,开辟茶山等,极大地改变了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生产。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1979年2月20日,县委传达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求各项工作迅速拨乱反正,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下半年起,对在历次政治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的扩大化中所造成的冤假错案进行查证落实,给予彻底平反。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起初,农村由于受“左”的思想束缚以及政策不稳定的影响,加之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模式可依,只有少数生产队执行。经过不断摸索,至1982年才全面推行。当时土地承包年限有3—5年和15年不等,但多数为3—5年。1998年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延长土地承包》的文件精神,全镇土地承包年限延长至30年不变。
知识出处
《莒口镇志》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遵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实事求是,去伪存真的原则,力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
阅读
相关地名
莒口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