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党的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莒口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850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党的建设
分类号: D26
页数: 6
页码: 362-367
摘要: 本文记述了莒口镇党的建设情况。其中包括发展党员、整党整风。
关键词: 莒口镇 地方组织 党的建设

内容

一、发展党员
  1949年5月莒口区委成立时,仅有南下干部中党员十来名。此后经过剿匪、减租、反霸、镇反、土改等运动,涌现许多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当时农村建党发展对象主要在政治运动中经受考验,立场坚定、斗争勇敢的积极分子,标准是成份好,历史清白,工作积极,群众拥护,政治觉悟高的优秀分子,并经过党员8项标准教育,明确党的性质、最终目的、党员的义务才能发展入党,1955年贯彻中央“积极慎重”发展党员的方针,根据各个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提出不同建党要求和方针,同年底党员共发展至158名,全区建立起17个党支部。
  1962年贯彻中央“要更加严肃慎重”的建党方针,仅在薄弱单位发展党员。1964年继续贯彻“更加严肃慎重”的发展方针,接收新党员的重点放在薄弱部门,特别是没有党员的单位,接收对象主要是各条战线的骨干分子。在农村只从贫下中农成份的积极分子和符合阶级成份条件的小学教师中吸收。农民本人是上中农的一般不吸收。七十年代初贯彻毛泽东主席五十字建党方针。
  1981年后,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视发展知识分子入党,从此,文教、卫生、科技等部门知识分子多的单位作为发展党员的重点单位。九十年代后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建党方针,发展党员转向各种能手,范围更为广泛,2000年末,全镇共有党员1105人,其中女党员171人,占党员总数的15.5%。
  (二)党员队伍概况(2000年)
  1、年龄:25岁以下42人;26—35岁277人;36—45岁273人;46—55岁215人;56—60岁83人;61岁以上215人。
  2、入党时间:1945年9月3日至1949年9月3日3人;49年10月—66年4月152人;66年5月—76年10月228人;76年11月—92年9月351人;1992年10月以后371人。
  3、学历:专科以上52人;中专66人;高中170人;初中592人;小学209人;文盲16人。
  (三)党员从事职业:
  1、职工166人,其中:工人14人;营业员、服务员12人;机关干部38人;国有事、企业单位管理人员31人;国有事、企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67人;其他职工4人。
  2、乡镇企业劳动者36人,其中:管理人员5人。
  3、农牧渔民814人。
  4、离休干部1人。
  5、退休职工29人。
  6、其他职业59人。
  二、整党整风
  整风与反右派,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以后,当年5月,中共建阳县委召开了扩大会议,传达贯彻中央指示精神,组织学习毛主席在国务院会议上的讲话,号召各级领导都要虚心倾听群众意见,欢迎大家鸣放。进行整改。莒口根据县委的统一部署,也召开了扩干会传达贯彻和部署全民整风运动,采取大字报和大辩论的形式,进行大鸣大放,明确规定三条政策:(1)摆事实讲道理,实事求是,允许发表不同意见进行争论;(2)允许运用算帐对比,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开展辩论;(3)只许动口,不许动手,区党委在整风运动中,广泛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并且引导群众,有中心有重点的发表意见,开展社会主义大辩论,全区干部、群众在整风运动中共“放”出意见481条。经研究分析,认为正确的有284条,占59%,误解意见178条,占37%,错误意见19条,占4%,10月整风转入反击右派斗争。
  “反右倾”斗争 1959年公社于6月22日至30日召开扩干会,历时9天,参加这次会议350人,其中公社12人,大队干部29人,工作组19人,小队干部84人,财务保管人员77人,社员代表24人,机关干部75人,学校教师30人。传达贯彻党的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保卫总路线,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决议,从而揭开“反右倾”斗争的序幕。在“反右倾”运动中,选择五种人为批判打击对象:一是资本主义思想严重的富裕中农和个别翻身忘本的贫下中农;二是合作化以来,一贯反对走集体道路,有反动言行,带头煽动退社,退食堂,破坏公社化的;三是在党的各项运动中不满的,并持攻击、破坏态度的;四是对党领导的“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大是大非问题上认识极端错误的;五是进行资本主义投机活动分子。全社共选择27名典型对象重点批斗。
  整风整社 1958—1959年是连续“大跃进”时期,1958年上半年大破迷信,大反保守,铲除自卑、思想大解放,从领导到群众,人人发扬敢想敢干的“独创”精神,大搞试验田,大搞高额丰产,大放“卫星”,8—9月间,大搞移苗并坵。接着开展劳动力的“四化”管理,即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管理民主化,实行大兵团作战,随时随意调配劳动力。大炼钢铁时期正是秋收季节,全社几乎把所有强劳力都调去炼铁,仅留少数老、弱、妇、童搞秋收,造成12月秋收尚未结束,不少黄熟待割的稻谷烂在田里。“大跃进”的直接后果,使粮食产量急剧下降,造成58—59年两年粮食生产明增暗减,加上浪费粮食,又要全面完成粮食征购任务,接着60年遭遇严重自然灾害与人为两因素,到秋后完成粮食征购任务后,所剩余粮不多,社员口粮不足。60年12月前后,社员基本上无口粮供应,只吃糠皮,有谷、芭蕉、稻草、莨菪、树叶充饥,因此社员普遍患浮肿病,死亡率上升,据不完全统计全社死亡400余人。在严重困难时期,于1960年冬季全县部署整风整社,肃清歪风,即“共产风,浮夸风,强迫命令风,生产瞎指挥风和干部特殊化风”。首先,县社及时派出大批医疗队,及时治疗浮肿病,并集中力量深入农村,向干部和农民宣读,解释中共中央颁发的《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重申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彻底清理“一平二调”,坚决退赔;允许社员有少量的自留地和小规模的家庭副业,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和恢复农村集市等。在广泛征集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将一些犯有打人、骂人甚至对群众施行体罚,关押等错误的社队干部,实行集中看管、集中审查、群众要求批斗时。经批准可以押回原队接受群众的批斗,据资料统计,全社共批斗132人,其中经县委批准32人,公社批准63人,未经批准37人。在反右倾与整风整社中被撤职开除党籍的14人。1961年6月全社共退赔平调金额201715元,下放给社员自留地2405亩,占耕地总面积百分之五,允许社员自由种一季,允许农民开垦集体抛荒的耕地等,这些措施的实行,大大缓解了饥荒。
  一打三反 1970年根据中央部署,我社开展了一场“打击反革命,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的人民战争”。其办法是举办学习班,集中进行揭发批斗,全社集中公社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100人,在原省供销学校,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
  整党 根据中央的决定和县委的部署,从1985年6月开始,至1987年9月结束,参加整党的有26个支部,党员692名,其中预备党员42名。
  这次整党的政策方针是:充分发扬民主,坚持正面教育和自我教育,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实行“四不”原则,不抓辫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不装袋子(档案)。对党员发表意见实行“四允许”:允许收回,允许改正,允许申辩,允许保留。
  整党中,乡党委坚持正面教育,立足于提高党员思想觉悟,增强改革开放意识;突出抓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严肃查处党员干部中严重以权谋私和严重违法乱纪的人和事,做到“两个保护”“四个区别”“四个防止”。“两个保护”:保护广大党员群众的改革积极性;保护基层干部改革积极性。“四个区别”:把“三种人”(即“文化大革命”中造反起家的人,帮派思想严重的人,打砸抢分子)和犯严重错误的人区别开来;把钻改革空子以权谋私,经济犯罪同改革失误区别开来;把屡教不改和偶犯错误且有悔改表现的人区别开来;把革命意志衰退,长期消极落后不起作用的党员同年老多病参加组织活动少;模范作用差的党员区别开来。“四个防止”:防止用批评教育代替组织处理;防止用缓登记代替党纪处分;防止用不予登记代替开除党籍;防止用经济罚款代替组织处分。
  通过整党,基本完成预定的三项任务,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结束核查“三种人”工作。

知识出处

莒口镇志

《莒口镇志》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遵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实事求是,去伪存真的原则,力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

阅读

相关地名

莒口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