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邮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莒口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8493
颗粒名称: 第五章 邮电
分类号: F616
页数: 12
页码: 342-353
摘要: 本文记述了莒口镇邮电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邮电机构、邮政、电信。
关键词: 莒口镇 邮电 邮电所

内容

第一节 邮电机构
  一、驿、站、铺、塘
  宋至元朝,建州邮驿网络设有莒口铺,负责传递官府公文,军事情报和运输官物。
  明弘治三年(1490年)在崇泰里(今莒口)建杭桥铺。嘉靖八年(1529年)增设后山铺,后山、杭桥各设铺兵六名,每名月银三两。嘉靖廿九年(1550年)增设东峰铺。万历八年(1580年),东峰马驿裁撤。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莒口铺、后山铺、杭桥铺各设铺兵八名。宣统二年(1910年)九月八日,设立莒口邮政代办所,是年先后开设后山、茶㘵邮政代办所,办理邮政信票等业务。
  民国元年(1912年)5月,北洋政府宣布驿、站全部裁撤。本镇站、铺随之撤销。
  民国37年(1948年)起,莒口、后山、茶㘵邮政代办所一直沿袭至1955年。
  二、支局(所)
  1955年12月30日,在后山设立邮电所,隶属建阳县邮电局。
  1958年4月18日,撤销莒口邮政代办所,成立莒口邮电所,归后山邮电支局领导。是年11月4日,莒口邮电所升为邮电支局,后山邮电支局改为邮电所,归莒口邮电支局管辖。
  1970年1月1日,邮电体制调整,分设莒口邮政支局和莒口电信支局。1973年10月,两支局合并为莒口邮电支局。
  1970年4月19日撤销后山大队电话交换机。1971年7月12日,撤销后山邮政所,改设后山邮政代办所。1980年9月代办所撤销。
  2000年底,莒口邮电支局共有职工九人,其中招聘4人。茶㘵邮电所有职工二人,实行承包责任制。
  莒口邮电支局历任支局长名录
  陈生发、钱晨光、王海良、陈恒义、暨猷瑛、黄光明、徐国振、范发华、陈根珠、肖光明
  第二节 邮政
  一、邮路
  1950年,后山和莒口邮政代办所邮件由建阳至邵武邮运员逐日带运,茶㘵代办所邮件由莒口代办所交委办人员三日班带运。
  农村投递路线,1964年分为6条:其中步班投递路线有莒口至炉下,二日班期,单程28.5公里;莒口至湖桥,二日班期,单程19.5公里。自行车投递路线有后山至塘源,二日班期,单程12.65公里;后山至庵口,二日班期,单程30.5公里;茶㘵至徐墩,二日班期,单程24公里;茶㘵至东历,二日班期,单程19公里。1995年自行车班投递路线有6条,单程总长159公里/日。
  二、设施
  邮件运输未添置设备,常年以委办班车运递邮件。
  营业设备于1994年8月添置,主要有直交递变器、终端、调制解调器、票据打印机、邮资机、验钞机、点钞机等。分拣邮件仍以手工操作。
  三、业务
  (1)函件
  自清光绪廿九年2月27日(1903年3月25日)起,开始办理民用函件收投业务,当时建阳收寄的信函仍以官吏、商人的居多,平民百姓的较少。
  民国时期,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大部份业务仍沿用旧制。
  1949年5月,建阳解放,沿用旧制,但种类有所扩大,国内函件分为信函和明信片、新闻稿纸、印刷品、贸易契、商务传单、瞽者文件、货样等八项。各类函件按处理手续,运递方式又分为平信、挂号、保价、航空、快信等项。
  1950年8月,开办征询业务。内容包括征询亲友近况、交通情况、土特产品市价。每张征询单只限征询一事,收一封挂号信函资费。
  1954年11月起,对军人平信实行免费寄递,以三角章为标记。1969年4月1日取消免费寄递。1984年恢复义务兵平信免费寄递。
  1955年,开办银行汇款专用信函业务,使用红边专用信封寄递。
  1958年“大跃进”时,为支援工农业生产,延长邮政对外营业时间,全天14小时营业。同时为办理银行大批量挂号收寄,于11月1日开办邮资整寄整付业务,开始使用邮资已付印志。至1962年6月15日,停办邮资整寄整付业务。
  1960年10月,开始办理特种挂号信函业务,采用专制特挂信封,专为寄递粮票、布票、食油票、粮食转移证、户口迁移证(包括准迁证)、共青团组织关系等。
  1968年11月,执行对邮寄《毛泽东著作》实行免费的规定。1969年4月1日取消免费寄递。
  1990年7月31日,调整撤销回执(法院仍可使用)、代收货价、收寄回件手续费等业务,同时较大幅度地调整函件资费。
  1991年,开发代发广告业务(亦称商函)。同时对不属标准信封或无书写邮政编码的信件,予以退回,至1995年,邮政编码和标准信封的信函邮寄得到全面实行。莒口邮编为“354202”茶㘵邮编为“354203”。
  (2)函件资费
  清光绪廿九年(1903年),函件邮资执行全国统一的“均一邮资”制,不分寄程远近,按英制重量计算标准,国内平信每重四分之一英两,收取银元二分;明信片每件收银元一分;中文新闻纸每张收银元二分;挂号费每件收银元五分。
  民国37年(1948年),邮政资费上涨。
  1949年5月,建阳邮局只收寄平信,其资费为:每封平信收取16元。是年6月15日,奉华东区邮政管理局令,邮资加价,平信每封收费30元;单挂号信每封收费90元;双挂号信每封收费150元。8月5日实行邮资再次加价,平信每封改收70元;单挂号信收费270元;双挂号信每封收费470元。
  1949年10月,执行国内平信每重20克或其零数,本埠收400元,外埠800元;明信片本埠每件收200元,外埠每件收400元;印刷品每重100克或其零数本埠收150元,外埠300元,信函挂号费每件收费1200元(当时币制)。1950年3月11日,调整邮政资费,平信改为1000元;单挂号信改为4000元;双挂号信改为7000元(当时币制)。
  1955年3月1日,国家币制改革,邮政资费、汇兑资费、邮资凭证,一律以新人民币为计算单位。国内互寄平信每重20克收邮资8分,本埠互寄平信每重20克收邮资4分。
  1990年7月31日,平信每重20克或其零数,本埠收0.10元,外埠0.20元;明信片每件本埠收0.10元,外埠收0.15元;印刷品每重100克或其零数本埠收0.04元,外埠收0.08元;函件航空费,每重20克或其零数收0.05元;函件挂号费每件收0.30元。附:建国前邮局平信邮资一览表及2000年邮件资费表(一)、(二)。
  (3)包裹
  民国初年,开办包裹业务。因资费昂贵,业务清淡。
  1950年,开办快递小包业务和收寄航空包裹业务,同时开办代购业务。
  1955年,对人民群众和公私合营企业邮寄棉布包裹,以零剪衣料为限,禁止邮寄整匹棉布,棉花则以1.5公斤为限。
  1963年,对现役军人及其家属,凭证明收寄军服、军帽、军被和军用雨衣、蚊帐、挂包、水壶等军用包裹。
  1967年下半年,因“文化大革命”武斗,交通堵塞,停办包裹业务。至1968年3月中旬,交通日趋正常,省局发文通知恢复收寄包裹。
  1969年4月1日,对国内邮政业务和资费进行改革,规定“包裹”和“快递小包”,以500克为计费单位降低为以100克为计费单位。
  1979年,划分保价包裹为:“甲类”和“乙类”,规定凡包裹价值30元以上的个人包裹一律按“乙类”保价包裹收寄处理;凡邮寄手錶、怀錶、金银及饰品、外国铸币,珠宝玉器均按“甲类”保价包裹收寄处理。
  1981年—1983年,为促进商品流通,服务于市场开放搞活,建阳县强调“拳头”业务,动员各分支机构人员走出大门,大量揽收包裹。根据山区生产木制品特点,以收寄木制品包裹为最,使包裹业务收入创历史最高记录。
  1984年,对收寄烟草包裹作出限量邮寄规定:邮寄卷烟、雪茄烟每次以10条为限,重量不超过十公斤。
  1987年11月1日,开办大件商品包裹和“用户专用袋”包裹业务。当时盛产香菰、木耳、茶叶,次年个体户、专业户大量交寄这些土特产,使包裹业务再上新台阶。
  1990年7月31日,调整撤销“快递小包”、“航空快递小包”、“用户专用袋”等项包裹业务,同时规定全部按“保价”交寄,最低保价费0.3元。1991年12月,执行包裹资费以每100克为计费单位,同时放宽商品包裹和大件商品包裹的限量。
  (4)汇兑
  建阳邮电局汇兑业务始于民国3年(1914年)。民国33年(1944年)4月1日,开办电报汇款业务。
  1953年,邮电局与银行进行明确分工,个人汇兑由邮电局办理,每笔汇款最高限额为300元,所收资费以每笔0.20元计。
  1980年9月起,取消汇款的最高限额。1981年8月1日又恢复限额,最高限额每笔改为5000元。500元以上汇款为高额汇款。1988年5月,开办快件汇款业务。
  1991年11月—1995年末,汇兑业务与邮政储蓄业务合并管理,成立储汇组。
  (5)报刊发行
  民国时期,报纸由报社自办经营,委托报童、报贩、书店或个人经销零售,杂志由书店经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全国第一次邮政工作会议关于报刊发行实行“邮发合一”的决定,开办报刊发行业务。
  1952年12月,改革报刊发行工作,开始实行“计划发行”、“预收预订”制度。规定每年二、五、八、十一为收订月,报纸按月,杂志按季订阅,可以破订,也可以一次订至年底。
  1981年,莒口邮电支局开办报刊零售业务。
  1986年以来,党报党刊的收订,由镇宣传部门配合邮电所统一下达任务,指派各单位征订。
  (6)邮政储蓄
  民国八年(1919年)邮政储蓄定为邮政兼办业务。
  1987年7月,首次发行邮政有奖定期储蓄。建阳邮电局组织人员在莒口销售“奖票”,将定期储蓄推向高潮。
  1987年底,莒口邮电支局设邮政储蓄点。自开办以来,业务量发展迅速,成为邮政业务收入的主要部份。至2000年底,现有邮储业务人员4人,共发展储户4140户,年末储蓄余额891万元。
  (7)集邮
  1984年,莒口邮电支局增设集邮台,集邮邮票开始办理预订卡凭卡售票。据2000年统计,全年集邮收入3900元。
  第三节 电信
  一、电报
  (1)电报种类
  1950年,执行邮电部颁布的《电报业务规程》统一全国电报种类,当时有防空、气象、水情、特种、公益、加急、普通、公电等10个种类。1957年,电报种类调整为13种:防空、事故、天气、报讯、公益、军事、军政、企业、新闻、汇款、公务、普通和书信电报。
  1959年,电报种类仅有8种:防空、天气、事故、水情、军政、新闻、普通和公务。
  1966年9月30日,电报业务简化分类为空情、特种、军政、公务、普通电报5类。
  1977年,莒口开办传真电报业务。同年增办汇款电报业务。
  1984年9月15日,电报业务种类再次调整为8类:天气、水情、公益、新闻、政务、普通、汇款和公电。
  1995年,特别业务开放种类有五种,即特急、加急、邮送、庆贺、吊唁电报。
  (2)网络
  我镇电报网络于1950年开通,开通路线有茶㘵段、后山段、长埂段,共有三条电报路线。
  (3)业务
  莒口邮电支局始于1950年开办电报业务。据统计:1972年,电报业务量800份,业务收入1600元。1982年,电报业务量700份,业务收入1400元。1992年,电报业务量500份,业务收入1000元。2000年,电报业务量38份,业务收入266元。
  二、电话
  抗日战争期间,建阳县政府为“绥靖治安”之需,于民国28年3月(1939年)首先开通莒口至茶㘵10杆程公里、线径1.6毫米的电话线路。
  民国37年(1948年)4至6月,开通建阳至莒口,莒口至麻沙1.6毫米线径的电话线路35杆程公里。同时还安装完毕后山至长埂的电话线路。
  1958年4月,莒口成立邮电所时,仅装20门磁石人工交换机一台。1966年交换机容量扩容到50门,实装41部电话。1990年,人工磁石交换机容量扩为100门,实装83部电话,特高频1套4路,会议电话终端机1部,有16个行政村通电话。
  1990年初建阳县邮电局与莒口乡政府签订建设程控电话交换机协议,投资89.67万元,是年12月30日,开通纵横制交换机450门,实装电话134部,成为建阳县首家开通自动电话的乡镇。
  1995年底,莒口实装电话365部,出局电缆560对,使用C4本地网中继数字电路30路,架空塑料电缆19.478皮长公里,建阳至莒口光缆22.4皮长公里,用户线48.125杆程公里,集镇电缆4.23皮长公里,有光端机、电端机各一端,会议电话终端机1部,24GF柴油发电机2台。(1)长途电话
  1953年,长途电话业务有防空、军政、企业、普通、公务、业务6种。
  1963年,贯彻执行《长途电话业务规程》。业务种类分为:防空情报、特种、首长、紧急调度、军政、新闻、普通、公务、业务。按不同处理手续又分为叫号、叫人和传呼。特别业务分为:预见、预约、会议和租用电话。
  1974年,开办港、澳长途电话业务。1979年11月,开办台湾长途电话业务。
  1985年4月1日起执行《国内公众长途电话业务规程》。根据技术条件,增办国内长途自动电话业务。这年,长途电话业务种类分为:代号、特种、紧急调度、政务、普通、公务、业务7种。按照处理手续又分为:叫号、叫人和传呼3种。
  (2)市内电话
  自1958年4月成立莒口邮电所起至1990年,全镇实装电话83部,均属单位或行政村的公有电话。
  1990年12月30日,开通程控电话,私人安装电话迅猛。至2000年统计,全镇拥有公、私电话共2016部。
  (3)农村电话
  1965年7月,对农村电话划分为区内电话(指交换区以内用户)、区外电话(指本交换区以外用户)两种通话类型。
  1980年8月,农村电话用户分为甲、乙、丙三种用户。甲种用户指党、政、军用户;乙种用户指企、事业单位及一般用户;丙种用户指农村生产大队、生产队及其所属单位的用户。
  1987年5月,按不同的服务范围、对象和业务性质,划分区内电话、区间电话和特别业务。区内电话开办的业务有普通电话正机、副机,同线电话、合用电话、临时电话、公用电话、用户交换机、专用电话、租杆挂线和代维设备等;区间电话开办的业务有代号电话、特种电话、紧急调动电话、政务电话、普通电话、公务和业务电话等;特别业务主要办理出租电话、会议电话、预告电话和有线广播传输等特殊业务。
  (4)设备
  电信机房配有上海贝尔交换机一套,村村均通光缆。
  (5)无线寻呼
  1991年12月,建阳电信局在建阳首次开通无线寻呼通讯,莒口也同时开通。初期,使用无线寻呼机人较少,后来,由于联络方便,使用无线寻呼机人日益增多,盛时达二千余人。(6)移动电话
  1993年11月,建阳建立移动电话基站,莒口部份地区均有通讯信号。开始使用手机者不多。莒口邮电支局为加强移动电话信号,先后于1999、2000年在莒口甲子山、佛迹岭建有“联通”、“移动”两公司的移动电话发射台,使用手机者迅速遍及全镇各村。至2000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全镇使用手机达数千部。

知识出处

莒口镇志

《莒口镇志》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遵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实事求是,去伪存真的原则,力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

阅读

相关地名

莒口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