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污染治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莒口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846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污染治理
分类号: F323.22
页数: 1
页码: 311
摘要: 本文记述了莒口镇污染治理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建立饮用水保护区、环境卫生治理、环境美化。
关键词: 莒口镇 环境保护 污染治理

内容

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 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是锅炉渣和煤灰,综合利用于烧制机砖和建筑填土,其次是竹、木屑,皆综合用于食用菌生产或当燃料,再次是玻璃碎渣回收利用,只有少量工业废渣需要处理。
  建立饮用水保护区 麻阳溪被县划为饮用水源保护区之一,由于麻沙造纸厂排出的污水,大田施用的农药、化学肥料等及人畜排泄物的污染,造成水质明显低于国家饮用水标准,枯水季节水质尤甚不宜饮用。为了保证居民饮水卫生,县环保部门依照《水污染防治法》有关规定,草拟《关于建阳县城区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通告》,1988年经县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县政府于同年5月1日颁布实施《通告》,规定设立两个饮水源保护区,其一是麻阳溪,在保护区沿河两岸,严禁随意砍伐树木、垦荒、炸石和取土,严禁排放超过标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严禁炸鱼、毒鱼和在取水点周围半径100米的水域区从事捕捞等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沿岸不得修建厕所,堆放废弃物和放牧,不得设置装卸垃圾和粪便及有害有毒物品的码头、仓库或堆栈;严禁在麻阳溪上游新建水污染型的工厂等措施。
  环境卫生治理 50年代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发动机关干部、企事业职工、学生对公共场所进行大扫除,疏通下水道,清理公厕,清除垃圾。80年代,镇、村对环境卫生重视,并配备专职清洁工,负责机关及公共场所的卫生保洁。1984年对环境卫生采用“门前三包”与专人负责相结合的办法,(即居民、单位门前由各户各单位自己承包,公共场所由专人负责清扫)。配备有胶轮车和机动车各1辆,运送垃圾。莒口村各小巷设立固定垃圾堆放点。各村以及各自然村对街道、巷道普遍铺设水泥路面,同时疏通、拓宽、新修下水道。新建的办公楼、住宅区都有公厕配套。1997年镇政府投资70万元,拓宽扩建莒滨路街道水泥路面全长564米柏油路面340米。
  环境美化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经济建设有了重大的发展,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1997年镇政府进行莒滨路铺设水泥街道的同时,在街道两旁种植白玉兰、桂花140株,在镇政府门口和莒口小学种植水杉、草坪间栽棕梠等。

知识出处

莒口镇志

《莒口镇志》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遵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实事求是,去伪存真的原则,力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

阅读

相关地名

莒口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