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粮油加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莒口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840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粮油加工
分类号: TS210.4
页数: 2
页码: 246-247
摘要: 本节记述了莒口镇粮油加工的发展历史情况。
关键词: 莒口镇 粮油 加工

内容

历史上,本乡加工大米,以水碓为主。解放前夕,莒口有二家私人开办机械大米加工厂,以自购、自销、自加工和代农户加工的方式经营。
  面粉加工:主要靠当地种小麦加工面粉,其加工办法是用水碓带动石磨,重复磨麦数次,过箩数次即可。
  油料加工:主要用当地种植的油菜籽及山上采捡的油茶籽进行加工。
  上述传统的粮油加工设施一直延续至七十年代,随着电力机械加工业的发展,水碓逐渐被机械代替,传统的加工设施现已绝迹。
  1954年,粮食统购统销后,私营厂的生产在国家计划统一安排下,接受国家委托加工,私营厂的主要收入就是加工费。
  1956年,开始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山、莒口米厂经上级批准改为公私合营企业。在50年代的粮食加工,基本上是承袭解放前的旧方式,即以少量落后机器配以人力从事操作,工人尚未从繁重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大米生产采用老式砻谷机、米机。进料、清杂、分谷提筛仍为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而产量低。至50年代末,碾米设备稍有改进,机械设备有了增加,劳动强度有所改善,生产能力有所提高。
  60年代开始,国营粮食加工部门对粮食工业设备进行大规模更新换代,大米加工普遍采用升运输送设备,改善了劳动条件,提高了工效。
  1976年,莒口粮食加工厂转为国营性质,进一步促进本乡粮食加工业的发展。
  80年代,粮食加工厂生产从原料至成品全部实现自动化,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粮食加工系统,生产能力成倍增长。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除国营加工外,农村涌现了许多个体碾米、粉碎加工厂,担负着农民口粮及饲料的加工业务。

知识出处

莒口镇志

《莒口镇志》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遵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实事求是,去伪存真的原则,力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

阅读

相关地名

莒口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