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管理体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莒口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839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管理体制
分类号: F812.2
页数: 2
页码: 221-222
摘要: 本节记述了福建省建阳市莒口镇1950年-1988年财政管理体制发展情况。
关键词: 管理体制 财政管理 莒口镇

内容

1950~1952年四区设财粮助理员1人,征收公粮兼管财政。1953年至1957年财政实行固定收入,固定比例分成和调剂收入三种分成办法,有农村的零星税源,公产收入,各项税费等划归乡财政。1958~1963年建立公社财政,编制年度收入预算,整顿收入来源,清理登记公产,实行“财政包干”以收定支,五年不变的管理体制。1966~1970年实行“收支两条线”,收入全额上交,支出由上级分配。1971~1973年实行“收入按固定比例留成,超收另定分成比例,正常支出按指标包干,但收支不挂勾”。1976~1979年实行“定收定支,收支挂勾,总额分成,一年一定”的财政预算体制。1980~1992年实行财政管理体制,乡财政预算安排:把条条为主改为块块为主,由统收统支改为分级包干,农业税、特产税、农村教育事业附加,以乃预算资金全划归乡财政所主管,工商税划为税务所征收,统一列入财政预算。
  1998年以后县乡实行“划分收支,核定基数,收支挂勾,超收分成”的体制,属分税制与包干分成制相结合的一种财政体制,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划分收支,分灶吃饭;二是统收统支,保证工资。共同点是在划分县乡收支范围的基础上,确定收入基数和定额缴补数,乡镇根据财力状况确定支出规模,自求平衡。随着社会发展和乡镇企业的兴起,财政管理体制不断改革,并逐步完善。

知识出处

莒口镇志

《莒口镇志》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遵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实事求是,去伪存真的原则,力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

阅读

相关地名

莒口镇
相关地名